在一般家庭中,父親扮演著決策者的形象。父親的話,可以說是一言九鼎。不怕母親的孩子很多,但不怕父親的應該說比較少。然而,父親的決策也會有失誤的時候,如不及時糾正,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拉蒙·依·卡哈被稱為“西班牙王國上空一顆光輝燦爛的巨星”,他人生的第一次轉(zhuǎn)折就是因為他父親的一次道歉。
卡哈小時候十分頑皮,13歲時曾運用所學知識造了一門“大炮”。結(jié)果一發(fā)射,把鄰居家的孩子打傷了。卡哈闖了大禍,被罰款和拘留。
卡哈的父親是薩拉大學的應用解剖學教授,他對兒子的所作所為非常氣憤。當卡哈從拘留所出來后,父親把他狠狠地訓斥了一頓,并責令他停止學業(yè),開始去學補鞋。
后來,卡哈的父親覺得這種處罰過于嚴厲,孩子闖了禍要管教,但不能因噎廢食。于是,父親親自從補鞋鋪接回了卡哈,并向他道歉說:“這次我做得不對,我向你道歉。我不該因為你闖了一次禍而中斷你的學業(yè)。現(xiàn)在,你繼續(xù)完成你的學業(yè)吧,我相信你會有出息的。”
卡哈深感于父親的道歉,從此潛心學習,并對骨髓學產(chǎn)生了興趣。終于,卡哈成為舉世矚目的神經(jīng)組織學家,后來榮獲了諾貝爾獎。設想一下,如果卡哈的父親不及時道歉、改正自己的錯誤,舉世矚目的神經(jīng)組織學家恐怕還在補鞋呢。
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家里一般處于強勢地位。當父母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時,往往羞于向孩子認錯并道歉,認為這樣會使自己丟失面子、喪失權(quán)威,甚至還會有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的想法。其實,在孩子的心目中,父親的形象很高大,他們會認為父親是家庭的頂梁柱。因此,對于父親說的話,不管對錯,一些孩子總會接受,甚至有時感覺不對也會認為是自己還不理解而已。
如果父母認為批評孩子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椋f對了孩子要聽,說錯了孩子也要聽,那這完全是一副“我說了算”的大家長架勢,對于孩子是無公平可言的。相反,如果父母犯錯后勇于向孩子認錯,會使孩子從心理上覺得父母是和自己同等的人。這樣,孩子就會少一些畏懼、多一份親近,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懂得明辨是非。有時候,父母的錯誤可能會改變孩子前進的航向,應當及時糾正,不要為了一些所謂的面子、尊嚴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學做會道歉的父母吧,千萬不要讓自己的錯誤阻礙孩子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