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劉女士是一名大學副教授,性格開朗,愛好廣泛。她的愛人是一名科技人員,兩人感情很好,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可是,去年單位體檢,醫生發現劉女士的宮頸刮片出現癌前病變,并懷疑有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她問醫生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什么,接診醫生告訴她性傳播的可能性比較大。這讓一向生活作風嚴謹的她無地自容。她想,這是單位體檢,單位的人肯定都知道了。她又想,自己沒有婚外情,難道是丈夫傳染給自己的?同時,她還擔心這病會傳染給孩子。想來想去,劉女士寢食不安,覺得自己真是沒臉見人了。
生活中像劉女士這樣的病人有很多。她們在得了生殖系統疾病以后,心理問題要比疾病本身重很多。其實,性病的傳播并非性行為一種途徑。
性病主要是通過性途徑傳播,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性行為并不是性病的唯一傳播途徑。比如淋病,淋病的病原體是淋病雙球菌,主要累及男性尿道和女性尿道、尿道周圍腺體和子宮頸。該菌在體外也能存活一定時間,健康人穿用被淋球菌污染的內褲,使用被淋球菌污染的浴巾、浴盆、馬桶、廁所座位等,都有可能被傳染上淋病。尤其是小女孩兒,因尿道較短,對病菌的抵抗力較弱,就更易被傳染。
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病毒感染后有很多病人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并借助自身的抵抗力自愈。有部分低危型病毒感染可以表現為尖銳濕疣,而高危型病毒長期持續感染有誘發宮頸癌的危險。性接觸是其主要傳播途徑,但也有通過其他途徑接觸感染的病例,比如通過不干凈的手、不衛生的公共浴池等都可能被感染。已有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夫妻二人只保持一個性伴侶的情況下,也有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的可能性。因此,病人得了病后能搞清楚傳播途徑更好,這樣將來可以引以為戒;如果搞不清楚,也別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以免讓自己身心疲憊、家庭不和。
性病不是一種“臟病”,并非亂搞兩性關系的人才會得。因為某人得了性病就懷疑人家生活作風有問題,這是不懂科學和不負責任的表現。性病,是以性行為為主要傳播途徑的傳染病,又常常發作于性器官。因此,它就和“性”有了難以解脫的干系。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性病的感染與“性”并無瓜葛。比如以下幾種情況:
某公共廁所,一位性病患者使用完坐便揚長而去,一位健康的人接著使用,就有可能感染性病。
某“地下”診所,“江湖郎中”對性病患者使用過的注射器不進行消毒就繼續給別的病人使用,也容易傳染性病。
某路段發生車禍,在搶救傷員過程中,傷員的血難免沾到救護者的皮膚上。如果該傷員是性病患者,而搶救者被沾染的皮膚恰好有破損,搶救者很可能被感染性病。
某理發店理發師給顧客刮臉,不慎割傷皮膚。如果刮臉刀在此之前被性病患者使用過,并且沾有其血液,就容易傳播性病。
可見,以上被感染的人,沒有一個是因為性行為被感染的。如果給他們戴上“亂搞”的帽子,著實冤枉了他們。
一旦感染性病,要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良好心態。不要給疾病本身附加太多的社會因素,從而緩解心理壓力。其實,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對疾病無限擴大,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人體自身免疫力是自動清除體內一些病毒感染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心理壓力導致的心理疲勞會嚴重降低人體的抵抗力。
夫妻共同面對。性傳播疾病和夫妻雙方都有關系。任何一方有病,對方都需要檢查,必要時應當同時治療。所以,一方得病以后,最好是夫妻倆好好溝通,共同面對。如果是某一方過錯導致的,也不必過分責難對方,要有積極的治療態度。
學會自我保護。有性行為的人保持一個性伙伴,可減少感染機會。女性要學會保護自己,提倡有保護的性行為,即每次性行為都使用安全套。定期體檢也很重要,可以盡早發現一些疾病的苗頭。早期治療效果好,而且花錢也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