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就特別想念家里餐桌上的那一盤盤山野菜。老人說,開春時人的火氣大,吃野菜可以消火去躁。夾一撮兒焯熟的山野菜,蘸點兒調料送入口中,那份微苦伴著清香,爽于齒頰之間,久久難忘。野菜是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藥用價值高。下面介紹一些常見的藥食兼優的野菜,以供擇食。
蕨菜:又名龍頭菜、吉祥菜、龍爪菜、鋸菜、拳頭菜等。蕨菜不僅吃起來鮮嫩滑爽,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享有“山菜之王”的美譽。藥理實驗結果表明,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降氣、化痰等功效。食用蕨菜可治療高血壓、頭暈失眠、子宮出血、慢性關節炎等癥,對流感也有預防作用。蕨菜的食用方法很多,爆、炒、燒、煨、燜都可(宜先用熱水焯一下)。蕨菜以色澤翠綠、質地軟嫩、清香味濃而深受中外食客的青睞。
薺菜:又名菱角菜、麥地菜、枕頭草、護生草等。薺菜葉嫩根肥,具有誘人的清香和美味。薺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薺菜的做法多種多樣,可炒、可拌、可做湯,還可以做包子、春卷、餃子、湯圓的餡料。薺菜又是一種地道的藥材,中醫學認為,薺菜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可以輔助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等癥。
馬蘭頭:又名馬郎頭、路邊菊、紅梗菜、雞兒菜等。馬蘭頭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摘其嫩莖、葉頭作為蔬菜,故有此名。馬蘭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其維生素A的含量超過番茄,維生素C的含量超過柑橘類水果。中醫學認為,馬蘭頭性涼、味辛、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消腫的功效。經常吃馬蘭頭,對高血壓、咽喉炎、急性肝炎、扁桃體炎等許多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馬蘭頭既可炒食或涼拌,也可曬成干菜備用。嫩馬蘭頭與嫩筍片同炒,其味清香;馬蘭頭焯后切末,與熟雞肉末、熟火腿末同伴,加入精鹽、白糖,澆上麻油拌勻,其味更佳;做紅燒肉或紅燒丸子時,用熟馬蘭頭墊底,有葷有素,色、香、味俱佳;將馬蘭頭洗凈后,擠干切末,加入肉餡,包蛋卷、餛飩或餃子,鮮美爽口,清香誘人。
馬齒莧:又名長壽菜、瓜子菜、馬蛇子菜、五行草等。馬齒莧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胡蘿卜素、蛋白質、粗纖維及鈣、鐵、磷等。中醫學認為,馬齒莧性偏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濕、涼血、降壓、利尿等功效,可以輔助治療尿道炎、尿血、痢疾、黃疸型肝炎及婦科病。民間常用馬齒莧做湯、做粥或涼拌。馬齒莧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所以,孕婦不要吃,脾胃虛寒的人也要少食。
香椿:又叫紅椿或椿芽。香椿芽的吃法很多,如椿芽炒肉、椿芽炒蛋、涼拌椿芽、油炸香椿、椿芽炸醬面等,均別有風味。香椿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唐本草》稱香椿“主洗疥瘡、風疹,水煎葉汁用之”。
苦菜:又名苦苣菜。苦菜含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其嫩葉可采食。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苦味可減少。苦菜可炒肉、炒蛋、做湯,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燙后蘸面醬食用。苦菜性苦寒,中醫學認為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治療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蜂窩組織炎等。脾胃虛寒者少食。
側耳根:又名魚腥草。側耳根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治療胃癌有效果;還具有滋補強身作用,可促進毛發生長,能使白發變黑。
地木耳:又名地衣。地木耳所含膠質可吸附人體消化道殘留的灰塵、雜質,有清胃、滌腸作用。中醫學認為,地木耳性味平和,有滋補益氣功效,常作湯菜食用,鮮香味醇。
應當注意的是,雖然很多野菜營養豐富、美味可口,但也不能盲目食用。人們切不可吃不認識的野菜,因為有些野菜含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比如野芹菜,它外觀和芹菜有幾分相像,但它全株都有毒,人吃后會惡心、嘔吐,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有毒的野蘑菇種類更是繁多,且中毒率很高。槐花、灰菜等野菜,雖然本身不帶毒素,但吃后會導致過敏。另外,人們挖野菜最好到沒有污染的地方去,以免菜體被污染;再者,由于多數野菜性寒涼,易造成脾虛胃寒等病,所以,一定要適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