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能源行業信息化突飛猛進的一年,也是整個能源行業的多事之秋。從電力公司集體虧損、電荒嚴重、電價上調到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提出“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令整個行業呈現低迷之態。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物聯網將會在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等十大領域重點部署。智能電網被排在十大重點領域的首位,顯示出能源行業,包括電力、石油石化、煤炭三大基礎能源行業,在物聯網應用中的先驅作用及重要的戰略意義。物聯網主要被應用在礦井環境監測、海上石油開采平臺、智能抄表、變電站巡檢等工作環節上,為確保作業安全、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出了突出貢獻。
然而物聯網的短板仍然限制著新技術在更大范圍的應用:評測標準體系不完善、關鍵技術落后、設備成本過高等。這些缺點歸根結底還是出于能源企業對于安全的擔心。物聯網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用驅動的作用明顯,自身根據需求修正技術的能力較好。2012年,相信更多能源企業的CIO們也許會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條更為廣闊的物聯網應用道路。
在智能電網領域,中國已經走到了世界領先的位置。然而,長期以來,電力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存在條塊分割、分散建設投資等問題,導致硬件利用率較低、信息孤島盛行,嚴重制約了智能電網的進一步發展。而云計算可以幫助實現建立在感知層終端上的互聯互通、數據信息的及時共享以及高效安全的管理運營,因此電力云或將在2012年有較大發展。(文/別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