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麟,80后,娃娃臉。單就外形來說,他極不符合通常“CEO”老氣橫秋的印象。他總是面帶微笑,對技術和業界趣聞侃侃而談,喜形于色、天真爛漫得如少年一般,這常常讓不熟悉的人把他當成一個技術發燒友。很難想象,他是一個有多年旅歐經歷,領導著一家跨國企業中國分公司的CEO。
宋麟的“非主流”,絕不僅限于外形。
2002年,宋麟大學三年級,當同學們大都忙著考雅思、托福、GRE,或準備公務員、研究生考試時,宋麟卻做了一個“非主流”的大膽選擇——只身前往北歐的挪威,到一家很多人都未聽說過的小公司去實習。這個在大多數人眼中都有些冒險的決定,徹底改變了宋麟的人生軌跡,也讓Opera獲得了中國活力,發展提速,成功擴大了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只身闖北歐
“當初像我這樣的中國實習生,Opera就招過兩個。”如今已是Opera中國區CEO的宋麟回憶當初與Opera結緣的經歷感慨萬千。
2002年以前,宋麟只是對外經貿大學信息學院信息管理專業的學生,按宋麟自己所說,他與同學們最大的不同有兩處:其一,他酷愛計算機技術,負責學校的網絡實驗室,還擔任學校BBS的站長;其二,他是Opera瀏覽器的忠實用戶,長期關注Opera的消息。
大學三年級時,宋麟在Opera官方網站上偶然看到在全球招募實習生的消息,帶著去“學習先進經驗”的想法,他試著給Opera總部投了一份簡歷。
“我也沒想到,他們真的給我發了邀請函讓我過去面試,更沒想過會有后來的發展。”宋麟開玩笑說,最初他就是沖著實習期間兩萬元月薪過去的——當時作為大學生的他每月收入只是國家給的60元飯補,帶著“學習還能掙錢,干嘛不去”的想法,他只身趕赴挪威奧斯陸的Opera總部。
到了挪威之后,宋麟發現,Opera原來是一支“八國聯軍”,雖然只有不到100人的規模,但都是來自各國的技術精英。而與他同批招募的實習生也都是從世界各地精選出來的,其中來自中國的就他一個。
初來乍道便要與各國精英比肩,確實讓宋麟感到些許壓力,但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韌勁和良好心態讓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并下定決心要留下來。于是,在接下來的4年里,宋麟靠不懈的努力鉆研技術,成為Opera第一位中國籍技術工程師,而骨子里超強的責任心和靈活果敢的處事能力,更使他逐漸成為公司的骨干。
救火隊長回家鄉
隨著Opera公司在全球業務迅速發展,如何把控全球不同市場的技術研發與產品落地,成了公司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急需有能力處理跨部門、跨文化背景這類復雜問題的人才。因此,宋麟開始頻繁地飛往美國、日本等地,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宋麟的身影,他成了Opera最有名的“救火隊長”。
“記得那次去日本,他們告訴我就待一周,結果拖了3個月,直到簽證過期。”宋麟說,一次日本有一個涉及四方的合作項目,由于牽扯的立項過多,協調起來相當麻煩,他不得不將出差期一再延長。而經過他耐心細致的協調,項目終于理清了頭緒,參與項目的各方都很滿意。
2006年的一天,“救火隊長”宋麟又被老板叫了去,但這次的任務不是“救火”,而是讓他回家,回到宋麟的祖國中國,設立Opera在華分公司。
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自然讓宋麟分外高興,但這與在Opera總部做研發、到世界各地去“救火”不同,這次宋麟面對的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他要負責中國區從組建研發團隊,到商務拓展,再到市場營銷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這對于一個做技術出身、大學畢業前就去了歐洲的年輕人來說,挑戰不小。
雖然Opera瀏覽器在PC領域是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前五、在移動領域全球排名第一,如今全球每月有超過兩億用戶在PC、手機、機頂盒、智能電視等聯網設備上使用Opera瀏覽器,可在中國,Opera卻很“年輕”——盡管中文版Opera瀏覽器早就進入中國市場,但直到2008年才在宋麟的領導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Opera的獨立版本。
而另一方面,Opera合作伙伴涵蓋運營商和設備商,很多手機瀏覽器都用到了Opera的技術,甚至很多手機操作系統的預制瀏覽器都是Opera的產品,但卻沒有貼上標簽,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知道“Opera”。
在宋麟負責中國業務后,Opera很快在中國建立起了研發團隊,并在2008年發布中文版Opera瀏覽器。進入2011年后,Opera中國區的業務更是快馬加鞭:2011年3月,Opera與國內最大的手機分銷商天音通信成立合資公司北界創想(北京)軟件有限公司,這是Opera在全球首次成立合資公司;2011年8月9日,Opera啟動了中國品牌,正式發布“歐朋”手機瀏覽器,邁出介入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競爭的第一步。Opera數據顯示,歐朋推出后不到3個月,其月活躍用戶量就超過了150萬。“Opera公司非常看重中國市場,公司對歐朋的市場目標是2012年用戶過億。”可見,宋麟今年的擔子變得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