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國的標準普爾指數在一年之中的變動僅為0.04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也在波動中僅上升了5.5個百分點。但是藝術品拍賣卻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在過去的一年中,藝術品市場產生了35%的利潤收益。
最近的西方主流媒體探討了為什么藝術品市場會有如此強大的潛力,而原因可能也不是西方人一向宣稱的對藝術品的熱愛,把藝術作為投資手段越來越流行了,因為公司股票依舊表現平平,而像畢加索和里希特等這些值錢的名字,在二級市場依然很受歡迎。
紐約藝術經紀人Christophe Van de Weghe近來在彭博社的采訪中提到,相比起過去幾年,他在拍賣現場看到了更多的陌生面孔,“藝術市場在近來是屬于這些新人的,”他還說,“15年前已經掏錢的藏家不會在今天用更高的價格買進?!边@一趨勢也符合對藝術投資顧問公司Artvest Partners的創始人Michael Plummer和JeffRabin的曾經所提到的現象。
Plummet曾提到:“過去8年來,對話從‘藝術是不是資產’轉變為‘藝術就是資產’,然后又變成了‘我們如何使用藝術作為資產的優勢?!?/p>
藝術對新興收藏家團體的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購買即增值,于是導致了藝術品價格的持續走高。
在西方的權威研究報告中,49%的收藏家說他們是將購買藝術作為投資。與此同時,銀行也增加了與藝術金融相關的服務,因為這正是一個時機恰當的市場。到現在為止,大部分有這一敏銳嗅覺的銀行以及為像佳士得和蘇富比這樣的大型拍賣行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個更大的產業。據悉,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為藝術金融提供貸款,這已顯現出了對藝術這樣的有形資產的更強大的需要。在西方被調查的私人銀行中,大概有39%的私人銀行已經通告了要在未來幾年為用戶提供藝術投資的基金。
但是近幾十年的情況是,藝術并不是唯一比股票表現得好的有形資產。
對白銀、紅酒、藝術品和黃金有興趣的投資者也越來越多,這幾項資產在過去十年都比股票的表現要突出。這四種“硬性”資產具有長期保值,沒有“必要債務”,不用承擔收入稅,以及稀缺性的特點,而這些投資標的都只能指向國際高凈值個人,這些人一直在思考要把錢放在哪兒,顯然表現疲乏的股票市場已經不再是他們的選擇,這也就解釋了最近西方藝術品市場頻頻傳出高價拍品的消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