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山人《花鳥冊》
編號:4260
尺寸:31cm×23cm×8,冊頁,水
墨紙本
來源: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
成交價:5290萬元
本作品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故宮返還之作,有故宮返還檔案及簽條。故宮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返還的徐平羽舊藏八大山人《花鳥八開冊》,其造型奇古、筆致活潑、水墨淋漓、頗具真趣,系為八大山人晚年精品杰作。八開冊中,所涉物象有荷花、游魚、文禽、怪石、幽蘭諸種,均為歷代文學書畫傳統中寓離塵出世、孤芳自賞之意的物象——游魚而有此寓意,當自八大山人始——各各妙極毫顛,顯示了八大山人臻于化境的造型和開線功夫。作品上有款識:1、八大山人。2、大山人寫。3、辛巳暮春,八大山人寫。4、八大山人寫。鈐印:何園(5次)、八大山人、八大山人(2次)。鑒藏?。毫?8次)。題簽(徐平羽):1、八山人花鳥冊。一九五四年春,羽。鈐?。盒旃?。2、八大山人花鳥八葉。鈐印:徐公。后跋(徐平羽):此冊用筆老辣之至,的是晚年之作,末題辛巳乃康熙四十年,即公元一七。一年也。其時八大已八十六或八十七高齡矣。八大卒年不詳,最晚之作見于著錄者,為康熙卅八年己卯為岱山老年翁寫古樹苔石圖軸。此冊則又后二載。至晚之作,今日可見者為此冊而非彼軸矣。一九六一年除夕前一夜,平羽記。此作出版于:《玉蓮齋藏畫》P166-174,榮寶齋出版社,2006年。
陳洪綬《水仙靈石圖》
編號:0243
尺寸:48cm×26.5Cm,立軸,設色絹本
來源:西泠印社2011年秋拍
成交價:1035萬元
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晚號老遲,悔遲,浙江諸暨人。書法道逸,善山水,尤工人物,與崔子忠齊名,號“南陳北崔”。所畫人物,兼有李公麟、趙孟之妙。設色學吳道子法,在仇、唐之上。間作花鳥、草蟲,無不精妙。該作上有款識:此花韻清冷,開與梅花俱。卻如孤性客,喜與高人居。洪綬作與十八叔。鈐?。赫潞?朱)。此作是蘇州文物商店舊藏。出版:1、《陳洪綬作品集》第1圖,黃涌泉編,西泠印社出版社,1990年。2、《陳洪綬》P54、55,翁萬戈編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3、《陳洪綬書畫集》上卷P60,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03年。4、《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六冊P127,蘇3-014,文物出版社。5、《集古聚珍紀念蘇州文物商店建店四十周年》P31,上海書畫出版社,19%年。6、《中國美術全集》第18卷明9,P165,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文物出版社。7、《中國古代名家作品選粹陳洪綬》P8,人民美術出版社。8、《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陳洪緩》P126,吉林美術出版社。著錄:1、《中國名畫家全集陳洪綬》P26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陳洪綬》P193,吉林美術出版社。
齊白石《夏山圖》
編號:0351
尺寸:135.5cm×33cm,立軸,設色紙本,1922年作
來源:北京匡時2011年秋拍
成交價:1161.5萬元
1931年,他在一本山水冊上題字:“吾畫山水,時流誹之,故余幾絕筆?!彼纳剿嫸嘧饔谏鲜兰o20年代,后難得一見,40年代后幾乎絕筆。此幅作品創作于1922年,為齊白石五十九歲時所作,可謂山水畫創作高峰時期的難得之作。根據此幅作品題識可知,這幅作品首先是壬戌年齊白石贈給“致坡將軍”的,后散落市井,被“輔臣先生”遇到,購買回來并央求齊白石再題于畫上,從而形成了這幅作品上雙題識的結果。致坡將軍羅虔乃北洋陸軍部參事、將軍府將軍、(汪偽)軍事參議員參議。白石老人與之交情頗深,曾為其治印多方。該作出版于:1、《齊白石全集》第二卷圖120,湖南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2、《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齊白石》圖11,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3、《齊白石畫集》下,圖66,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4、《齊白石繪畫作品圖錄》上卷,圖233,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
張大千《梅花高士》
編號:0110
尺寸:95cm×48.5cm,立軸,設色紙本
來源:北京誠軒2011年秋拍
成交價:1150萬元
《梅花高士》作于1950年夏天的大吉嶺,正是大干所謂“精細工筆”之一。畫作無背景,繪相鄰站立的兩位高士,長者拱手白髯,頭戴高冠幅巾,著寬博袍服,腳蹬赤頭舄;側身而立的壯年者,頭裹藍色包巾,內著白袍,外罩搭護,左手持折枝白梅,右手曳杖,著赤頭舄。線條圓整而爽勁,敷色雅致,氣息高古,風格雖仿自明末陳洪綬,但一變老蓮畫中的清冷,為大干所喜的怡然溫暖,與陳老蓮的古淡奇崛相較,畫家的秀美本色顯而易見。該作出版于:《張大干畫集》第41頁,(香港)東方學會出版社,1967年1月。
謝稚柳《木桃烏猿》
編號:1258
尺寸:82.5cm×54cm,鏡心,設色紙本
來源:北京翰海2011年秋拍
成交價:609.5萬元
《木桃烏猿》未署年月,從畫風及落款習慣(“稚”字右旁挺出,“柳”字未采上下結構),可知系謝氏20世紀70年代以前所作。謝氏早年摹習陳老蓮,后上溯宋元,于諸名家廣泛取法。此幅正是“用宋人寫生法”繪成。畫中桃樹未見主干,而是以一粗枝橫貫全圖;粗枝上生出細枝若干,綠葉扶疏,上密下疏。這樣的布局精巧而又自然,而下部稍空,益顯樹之高大。樹葉的安排繁而不亂,倍見匠心。橫枝上蹲一烏猿,正側臉注視前枝掛著的兩顆桃實,目光專注,備極傳神。猿身黑毛茸茸,似含光澤,似可觸摸。謝稚柳抗戰時期到過四川,對山中猿猴有過實地觀察,形諸筆下,遂姿態各異,宛如寫真。1964年,張大干曾為謝氏《槲樹啼猿》題詩:“別來歲歲滋煙塵,畫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與操,三分割據又何人?!睆闹x氏的一幅啼猿,聯想到青梅煮酒的典故,既透出目無馀子的自豪,也表達出對友人的高度贊美。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尺寸:直徑13.5cm
來源:香港蘇富比2012年春拍
估價:6000萬-8000萬港元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在上世紀30至70年代為英國著名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所藏,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典藏在西方私人中國古物收藏界可謂是名列前茅的。此器約在1976年轉入日本私人藏家之手,此次即為日本藏家釋出。該洗釉色質絕佳,器形罕作葵花六瓣,婉柔纖巧映玉色。
元龍泉窯洗
編號:3460
尺寸:直徑14cm
來源:中國嘉德2011年秋拍
成交價:120.75萬元
洗口呈六瓣葵花形,直腹,外壁上下裝飾兩道弦紋,造型簡潔而美觀。內外壁施粉青厚釉,釉面瑩潔,通體無開片,釉色嬌嫩純美,足露胎,削修規整,微泛火石紅。器形規整秀麗。此種葵口洗是龍泉窯的經典產品,應為龍泉窯進貢或達官顯貴珍玩之物。配象牙座,亦顯示原主人之珍視。該洗著錄于Sothebys,London,12 May 2010,Lot29。來自瑞典私人舊藏。
清雍正仿官釉弦紋雙貫耳方瓶
編號:0318
尺寸:高35.5cm
來源:北京榮寶2012迎春拍賣會(第72期)
成交價:425.6萬元
唇口,雙耳,高圈足,截面呈方形。器物上下有六道弦紋,通體施仿官釉,釉面瑩厚純正。圈足開兩孔,足邊寬厚無釉,露出黑褐色胎骨。為雍正御窯仿宋“鐵骨大觀釉”之作。唐英《陶成紀事碑》中記載,雍正帝將內府所藏宋官窯原器發至御窯廠進行仿制,故雍正仿官釉最為成功。唐英將此種“仿鐵骨大觀釉”位列仿宋器的第一種,足見其重視程度。該器與常見的雍正仿官釉貫耳方瓶不同,器型碩大,品相良好,為雍正本朝官窯佳器。帶紅木原座。此器曾于2011年11月4日在德國納高上拍,當時編號51號,是原英國私人舊藏,20世紀80年代購于亞洲。
清雍正黃地青花九桃盤
尺寸:直徑27cm
來源:上海泓盛2012年春拍
敞口,淺弧腹,圈足,底部“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書款,青花雙圈周圍。盤體,黃地青花繪飾。內里,口沿青花雙線一圈與青花三線一環分置兩區:盤壁素黃,色深而明,無紋;盤心,繪豐實九桃,或三或兩,高掛枝頭,仰垂姿態,觀其個個盈潤飽滿,口涎欲滴。其周,桃葉纖瘦,密疏錯落,點綴其間,搖墜之貌,與桃實豐收鮮明對比。外壁,青花雙線三圈,分隔兩區:近口沿一區,狹長圈帶內繪規律海波紋為飾,曲波流動,浪推層層。其下另區,纏枝花紋一周,四類八花,有六瓣單花,有多瓣復花,有團花兩層,有蓮花豎蕊,兩兩相對,遙望互輝。觀纏枝,枝條細卷,欲動還羞,齒葉背伸,莖骨力張。其下,托青花單線一環,規整形式。此盤,形大,胎體沉實;盤體黃釉鮮亮,青花深淺,黃、藍比照,色艷而不俗,顯露皇家氣派;加之,“九桃”主題,“九”同“久”,“桃”亦長壽寓意。
明涌泉款銅鎏金獸耳爐
編號:1697
尺寸:高15cm,口徑26.5cm,
長41cm
來源:西泠印社2011年秋拍
成交價:920萬元
此爐平唇口沿,束頸,腹部垂扁而出,圈足微微外撇,腹身部分延展出兩個獸首環耳。獸面雙目如牛,兩耳圓闊貼首,鬃毛發縷絲絲精細,長嘴大口。耳下方有圓鈕狀凸起,以成耳垂。整爐采以精煉黃銅鑄成,通體鎏金。歲月的剝蝕,局部泛出銅綠,局部現出紅色。底部篆書涌泉二字鑄款,字體鎏金。涌泉之意何解?推測有三:一當取其本意,漬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梢韵胂蟠颂帉⑾阋绫茸魅浚l自于爐,有源源不絕、香溢不斷之意。二者涌泉又是人體大穴,位于足底中部,有如此款之于爐底位置。《靈樞經·本輸》: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更有認為涌泉一處其氣達心,其原上通舌下,與生命息息相關??钭R是判斷一爐品價高下的重要參考,于此處若銘款則如畫龍點睛之筆一般。三則涌泉當為涌泉寺的標識。涌泉寺同名者有四處,或許此器出自寺廟,亦未可知。
王鐸《臨徐嶠之帖》
尺寸:271cm×53cm,綾本立軸,1635年作
來源:北京匡時2012年春拍
估價:待詢
鐸《臨徐嶠之帖》是日本著名書道家鈴木景堂藏,這件“神筆王鐸”的草書經典曾被日本二玄社《王鐸的書法》引為封面作品。《臨徐嶠之帖》創作于王鐸四十四歲,王覺斯時居北京,任隸屬詹事府的左、右庶子。原帖是《淳化閣帖》第四,題為《唐沼州刺史徐嶠之書》。王鐸所書條幅、中堂幅式作品中,凡自書詩皆用行書,凡草書,尤其是大草書皆“臨”《淳化閣帖》?!吨袊鴷ㄈ吩u其“為同一時期王鐸行書的典型作品。”《臨徐嶠之帖》被村上三島先生置于《王鐸的書法(條幅篇)》封面,“條幅篇”甚至收錄了三島先生所藏的王鐸神品《雒州香山作》。由村上三島先生1979年主編并由二玄社出版的四卷本《王鐸的書法》是三島先生的代表作,其中(條幅篇)斟選的五十五件王鐸作品均為王鐸傳世名品,成為后世各種王鐸出版物的母本。《王鐸的書法》所選作品大多藏于日本,存于大三島美術館、名古屋澄懷堂美術館等,也有少量被日本書壇名家收藏,如這件《臨徐嶠之帖》即由日本著名書道家鈴木景堂所藏。與此同時,這件作品還被收錄于日本“書壇天皇”青山杉雨所編、二玄社出版的《明清書道圖說》,榮寶齋《中國書法全集》等權威出版物。
康有為為康同璧作草書舊德詩二首
編號:0330
尺寸:171em×91.5cm,立軸,紙本
來源:西泠印社2011年秋拍
成交價:149.5萬元
此系康有為晚年詩作兩首,收于《越王臺賦》,是其受久別后的愛女所請,書寫對其祖父、父親的追憶??低翟缒昃妥x于美國哈佛大學,是我國第—位女留學生。1901年,康有為臥病檳榔嶼,年僅十八歲的康同璧只身赴南洋探望,之后陪父到印度尋訪佛跡。赴美讀書之余,又曾陪同康有為遍游歐洲各國。在子女中,屬她對康有為的思想觀點了解極多,宣傳極力,維護極堅。在晚年從事康有為遺著整理工作,先后撰成《南??迪壬曜V續編》和《萬木草堂遺稿》等著作,為后世對康有為的生平和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趙無極《25.06.86桃花源》
來源:香港蘇富比2012年春拍
估價:1800萬至2800萬港元
趙無極作于1986年的《25.06.86桃花源》,其數十年來完好保存于歐洲私人收藏之手,今首度釋出。此作完成于藝術家國際名聲、美術地位再攀顛峰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時享譽榮光的他,于創作上更加隨心自如,無論用色與下筆均敏銳、堅定和自信;其三澗直式構圖也極為特殊,以中國水墨畫的垂直構圖為藍本,并于1986年的作品中首次出現,別具意義。畫中懸浮的葡萄紫和深海的湛藍層層相間,如煙的灰白色調子制造出宛如瀑布湍流般的景象。迷茫的灰白和鈷藍、礦石褐色透過對比表現出來,并不斷地向彼此滲透、擴張,橫生的氣韻流動其間;藝術家下筆的力道時輕時重,將觀者引入一個無盡的空間,想象得以飛馳。畫中的美景有如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幻想景況,觀者仿佛可隨著趙無極乘著輕風,共游桃花林,在那云霧彌漫的山河接壤之處恬然歇憩。
毛旭嶙《圭山組畫·山村黃昏》
編號:1033
尺寸:92cm×110cm,油彩,畫布,1984年作
來源:上海泓盛2011年秋拍
成交價:247.25萬元
《圭山·山村黃昏》是毛旭輝第一批油畫《紅色體積》之后不久完成的作品,它的基調顯然接近米勒,人物、山羊、樹林甚至草木,都具有一種莊嚴與神圣感,它們是藝術家帶著對自然的深情厚愛畫出來的,但是,毛旭輝筆下的自然和人物與科羅的抒情表現相距甚遠,因為藝術家自己在自然之中投射了內心的苦澀和對大自然神秘所具有的宗教之情。萬物顯出了堅實與靜止,這與塞尚的情形不同——雖然不管可能的影響,動態笨拙的撒尼族牧羊女以其雕塑般的形式而表現出一種沉思的力量,她身后的樹是那樣富于生命力地增長著,它粗壯的樹干與樹枝,它繁茂的葉叢與藝術家筆下那些枯瘦如柴的都市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The BeaU Sancy
尺寸:34.98克拉
來源:日內瓦蘇富比2012年5月
估價:200萬-400萬美元
此枚重34.98克拉梨形雙面玫瑰式切割白鉆曾獲歐洲法國、英國、普魯士和奧蘭治(荷蘭)四個皇族傳承,見證了逾四百年的歐洲歷史。The BeauSancy由尼古拉·哈利(即Sancy勛爵,1546-1626年)于16世紀中期至末期于君士坦丁堡搜集回來,其有可能源自中南部印度近哥爾戈塔城一帶,不少史上之巨鉆均開采于此,包括“希望之星”(TheHope)、“光明之山”(Koh-i-Noor)和“攝政王”(TheRegent)。1604年,“The Beau Sancy”被亨利四世以75000里弗幣(25000埃居幣)購入并送贈其妻瑪莉·麥迪奇(Marie de Medici)。這位法國皇后一直渴慕此枚美鉆,尤其當發現Sancy勛爵向英格蘭的詹姆斯一世售賣一顆比此更大的Sancy鉆石更見愛鉆心切。她對“The Beau Sancy”的愛慕更可見于法國羅浮宮中,弗蘭斯二世·普布斯(FransllPourbus)所繪畫的《年輕人》(the Younger)。畫中的瑪莉·麥迪奇頭戴著她于1610年獲加冕時的后冠,而“The Beau Sancy”正正鑲嵌于后冠的最高位置。亨利四世被拉瓦萊克刺殺后,皇后逃至荷蘭。后因負債累累,她逐漸變賣其資產,當時奧蘭治一拿騷的菲特烈·亨特烈親王便以8萬弗洛林幣購得當中的“The Beau Sancy”,而此筆巨款為1641年該國最大的開支。同年,為了讓荷蘭聯省共和國與其他歐洲強國加強外交關系,這枚鉆石被用作菲特烈·亨特烈的兒子威廉(其后登基成為奧蘭治-拿騷的威廉二世(1631-1660年)與英格蘭查理士一世及法國的亨利葉塔·瑪麗亞的女兒瑪麗·斯圖亞特(即瑪莉·麥迪奇的孫女)締結婚約之用。
瑪麗·斯圖亞特于夫婿去世之后,她帶同其珠寶首飾返回英格蘭,目的為支持其兄長查理士二世爭奪皇位。1662年,她將“The Beau Sancy”抵押以作還債,而在1677年,當奧蘭治一拿騷之威廉三世(1650-1702年)和英格蘭國皇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斯圖亞特二世結婚之時,這枚鉆石又旋即落回奧蘭治一拿騷皇室。1689年,這對夫婦正式成為英格蘭的國皇及皇后,“The Beau Sancy”亦因此成為英格蘭皇后的珍藏。但因他們膝下無兒,死后鉆石最終重返奧蘭治一拿騷皇室。
1702年,奧蘭治皇室承繼人之間的沖突得以完滿解決,菲特烈一世剛成為首位普魯士國皇,便決意放棄承繼得來的珠寶,意在得到“The BeauSancy\"。菲特烈一世更把“The Beau Sancy”鑲在簇新的普魯士皇冠上,作為重點裝潢,與普魯士第一騎士勛章“Order of the Black Eagle”看齊?!癟he Beau Sancy”此后成為普魯士皇室最大顆的寶石,一直世代相傳至今。直至1918年11月,最后一位德國國皇和普魯士國皇逃亡到荷蘭,這御寶一直藏于柏林的西澤皇宮。二次大戰之后,這珍寶存于Buckeburg的一個用磚頭制的地洞中,后被英國軍隊發現,并歸還普魯士皇室。戰后此枚鉆石分別由西澤之大兒子、皇太子威廉(1882-1951年)及其大兒子劉易斯·費迪南王子(1907-1994年)承繼。劉易斯·費迪南王子死后,再由他的孫兒、普魯士皇子喬治·菲特烈親王,即現普魯士皇室最高決策人繼承。
“The Beau Sancy”在過去五十年只作過四次公開露面,首次是于1972年與“The Grand Sancy”于赫爾辛基同場展出,及后1985年在漢堡之Schmuck aus dem Hause Hohenzollern展覽會展出。另于2001年再度與“The GrandSancy”于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同場展出,最后一次為2004年在慕尼黑的Schatz Hauser Deutschands展覽上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