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于近日舉辦了日本藝術作品特展。此次展覽以日本藝術中的敘事性插圖手卷為主題。這種敘事文本配精美圖畫的藝術形式表現內容豐富,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在漫畫和其他動畫形式盛行的今天,這種傳統也一直得以延續。本次展覽通過60多件的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帶領觀眾探索多種主題——佛教及神道教的傳奇故事、傳奇英雄在戰爭年代的浪漫歷險及他們的壯舉、活躍在人類領域的動物及幻想中的生物、還有鬼怪之類恐怖的惡作劇等。幾個世紀以來,這些話題為日本人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展出作品的創作時間為12世紀到19世紀。從配有插圖的書籍、折疊屏風到紡織品甚至是撲克牌,這些展品形式多樣,都生動地展現了這些時代的生活面貌及人物精神。主辦機構主要通過配有插圖的手卷(emaki)來探索敘事的主題。這種敘事形式不僅對日本故事的傳播,而且對這些故事的編制方法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展出的20多個手卷展示了日本古代藝術家們為達到引人入勝的故事效果而設計插圖空間的多種方式。本次展覽給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提供了一個罕有的機會,讓他們體驗蘊藏在日本敘事畫中的樂趣。同時,這個過程也充滿著智力挑戰。
日本敘事藝術在南北朝及室町時期(1336-1573)達到了頂峰。著名的《御伽草子》中就收集了南北朝時期出現的400多個故事。這些故事從宗教隱喻到變化莫測的神話,主題廣泛,并且短小精煉,通常有教育意義。這和貴族社會的黃金時期——平安時代(794-1185)宮廷式的浪漫故事完全不同。故事中的許多情節都取材自鐮倉時代(1185-1333)的史詩。鐮倉時代以軍事政權和強有力的武士階層的興起為特征。
手卷作為整個東亞地區繪畫和書法的主要載體,對《御伽草子》的發展和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插圖手卷(emaki)于18世紀首次出現在日本。它們一般高約1英尺(約0.3米),展開起來可超過30英尺(約9米)。Emaki應從右至左橫向展開,按順序大約每2英尺分為一段。一般來說,文本部分穿插圖像,敘事部分放在相關配圖的前面。人們閱讀時,用左手打開手卷,右手將已閱的部分收進去。這樣一來,故事就可以實現從左邊出現,到右邊消失。觀看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流連其間。隨著卷軸開啟,觀眾可以親身體驗到時空的推移,過去被吞沒,現在正慢慢展開,而將來等待著被發現。
達明·赫斯特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將舉行英國本土首個達明·赫斯特作品的大型回顧展。此次展出的70多件展品多是赫斯特的早期代表作。如1991年的《生者對死者無動于衷》,一條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面的18英尺長的虎鯊;1993年赫斯特參加他首個重要國際級展覽威尼斯雙年展時的《母子分離》,被剖成一半的母牛與小牛,放在甲醛玻璃箱中;還包括1988年他就讀于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時,就此主題進行的最早嘗試——《罪人的聲音》。該作品其實就是一個鐵質櫥柜,擱架上擺放著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藥瓶,這些瓶瓶罐罐安靜地呆著,散發出強烈的“清潔感”,看上去冷冰冰的。其他作品還包括創作于1990年的《千年》,這是一個裝有蒼蠅、蛆蟲、母牛腦袋和粘捕式滅飛蟲燈的玻璃箱,也是赫斯特通過活物探索死亡的早期嘗試。
展覽的亮點則是赫斯特分為兩部分的一個裝置作品,這也是其自1991年在倫敦一個廢棄商店展出后首次同時出現在公眾面前。名為《出入愛情》的作品。一部分是“白色單色背景的畫布和活著的蝴蝶”,畫布上粘著蟲蛹,蝴蝶會從蛹中破繭而出。另一部分是“蝴蝶畫作和煙灰缸”,死去的蝴蝶附著在畫布上,展廳里擺放著一張桌子,桌上擺放著煙灰缸和煙蒂。赫斯特試圖用煙蒂傳達享樂和死亡的意向。
該次展覽也將展出赫斯特創作于2007年的一件相當著名的作品,用鉑金和鉆石制成的骷髏頭骨——《獻給上帝之愛》(For the Love of God)。
盡管,赫斯特的回顧展曾在那不勒斯和摩洛哥展出過,但這次泰特的展覽卻是其在英國大型藝術機構的首次個展,這也是2012年倫敦“文化奧林匹亞”活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