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蘇富比和佳士得的2011年年報,兩大拍賣巨頭去年的成交額總和占全球拍賣成交額的47%,超過100億美元,但與其10年前超過73%的市場份額相比卻走起了下坡路。在瓜分其份額的公司中,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在全球拍賣行成交總額榜單上都進入了前五名。但對于中國藝術市場的數據,個別西方媒體依然持懷疑態度。
2月29日,拍賣巨頭蘇富比拍賣公司發布201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報告指出,其第四季度收益下滑幅度高達26%,這一結果緣于營收下降以及傭金利潤率下滑。但對于蘇富比而言,2011年仍然表現不俗,全年銷售額達到58億美元。據悉,201 1年第四季度,蘇富比的收益達到7150萬美元。蘇富比在全球最大的對手佳士得則緊隨其后,在佳士得2月初公布的財報中,其2011年度的全球交易額為43億歐元,而包括私下銷售的全年銷售額則為57億美元,僅比“老對手”蘇富比差1億美元。
“我們將進一步開拓在中國的業務,以及其他的‘新’市場。”蘇富比總裁和首席執行官Bill Ruprecht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首次出現的情況,2011年我們在亞洲的銷售額達到了10億美元。我們拍賣業務的三大區域性引擎,美國、歐洲與亞洲已經變得幾乎同樣重要。”蘇富比拍賣公司管理層表示,公司將持續在亞洲不惜重金投資,并很快會在香港開設新的辦事處。綜觀全球業務,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高回報率令蘇富比開始對這塊“肥肉”虎視眈眈。雖然在報告中未曾提及,但事實不容置疑:中國本土拍賣公司依舊牢牢地控制著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
佳士得方面認為,如此火爆的市場行情背后離不開藝術品投資興趣的高漲,而投資興趣或得益于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和科技含量增加等原因。佳士得的財政報告指出,相比2010年,2011年交易額增加了9%,其中719件拍品價格超過100萬美元,比2010年高出18%。美國和歐洲的客戶占注冊用戶數的77%,中國一家獨占13%。
法國Artprice網站根據2011年藝術品市場的形勢進行趨勢預測時認為:現代藝術品仍然將會是市場的主心骨;古代藝術品市場的鼎盛與否則越來越取決于中國市場的表現;當代藝術領域則已經進入中國的時代,2011年中國在當代藝術市場以3.1億美元的交易額擊潰了美國,而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仍然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盡管蘇富比和佳士得這兩家拍賣行業巨頭于2011年分享了全球近一半的交易量,但是亞洲拍賣行正在快速崛起。中國北京的三家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在過去一年的全球拍賣行成交總額榜單上分別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其中中國嘉德拍賣行因2011年的最佳拍賣成績而聲名鵲起。中國嘉德創造了9.018億美元的年成交額,北京保利以9.016億美元的年成交額緊隨其后,而北京匡時的年成交額也接近3億美元。
部分西方媒體對于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數據依然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中國藝術市場的交易不夠透明,值得注意的是,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成功主要集中在紐約和倫敦市場,目前,香港也已成為他們藝術品拍賣第三大市場。雖然在倫敦和紐約,還保留著他們強勁的氣場和活力,但是他們的市場份額仍然在一點點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