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屬高原盆地,被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川西北高山團團圍裹,溝壑縱橫,因此山水相依。山高出遠水哩。至于阿壩,還有一種解釋,說當地藏族人,為阿里后裔。早年,吐蕃占領了松州,從阿里地區遷來大批移民。他們自稱阿里娃,簡稱阿娃,即漢語的阿壩。依得我看,壩是攔水用的,這字么,必定與水有關。阿壩這些水,向北流入黃河,往東流入岷江,朝南流入長江,把中國的江河幾乎占盡灌滿。
水往低處流,澗水從高山跌落,堆雪涌玉,形成了海子,宛若一個個盤腿跌坐的僧人。這倒似極了藏居造形。據說,很早以前,阿壩人不會造房子,向過路高僧請教,那高僧盤腿打坐,雙手翻出美妙的蓮花指,聰明的嘉絨藏人依照僧人打坐樣式,建造出民居。這位高僧極有可能受到海子的啟發。藏居確真像一個打坐念經的人,可分為三層,最高層僅一小間,為經堂,恰似人頭部;外面是二層平臺,為兩肩和臂膀。經堂屋頂和曬臺四個尖角,俱用白石頭壘砌成,可看成是此人戴的帽子。下身便是盤坐的雙腿。主樓兩旁,建造了矮一些的房間。這些房間有一層,也有兩層,導游介紹說,右邊房間稱為雍宗旁瑪;左邊則是主人平時起居飲食之地,端端地擺放著鍋莊。院子一側為睡覺用的耳房。每棟房子,外墻都以泥土本色為底色最高處橫繪著白黑紅三條色帶,代表觀音、文殊和金剛菩薩;外墻底部則刷成白色波浪形花紋,表示盤坐者穿著肥大的白褲子。這位主人,仿佛彬彬有禮,口說扎西德勒,納果勒,來熱烈地歡迎我們!
四川省文學院邀請秦巴作家來的,進入阿壩,我們受到了獻雙哈達的禮遇,一條藏民喜愛的潔白哈達,一條羌人喜愛的火紅哈達。宛若掛上了兩條高山飛瀑于是挺得意地,都把胸前的哈達打上結,站立甘堡寨門前留影。這里是嘉絨藏人的聚居地。寨里人介紹,甘堡意為山坡上的村落,實為軍事要塞,唐蕃戰爭爆發以來,戰事頻繁;明朝在此設五屯四土司,屯兵戰時為兵、平時為農;清朝時,五屯兵常奉命出征,反擊外軍入侵。嘉絨藏人以種植農業為主,不僅能講最古老的藏語,還能說一口標準的四川話。甘堡寨藏居依崖而建,幢幢相連、戶戶相通,體現出精湛的建筑技藝。這里還有規模最大的苯教寺院郎依寺,而旁側的塞格寺,則是整個藏區惟一的覺囊教派寺院。
羌人筑的寨子,與藏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羌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中華民族盡管如水乳般融和與流變,古羌族既沒有神秘消失,也沒有分化衍變,就在阿壩的高山上隱居,保留下最古老的碉樓和各種習俗。聽說,黑龍寨羌人以狩獵為主,修建起四角、八角、十二角碉樓,碉下有石壘民居相連,保持著當年風煙滾滾的御敵氣勢。數千年來,牛尾寨人一直處于備戰狀態中,男丁隨身都帶著一皮袋水、一桿槍或者一把刀,把燒饃裝在口袋里,一有戰事即可出征;這座寨子形如牦牛,從未被攻破過,敵人把牛頭牛身全都吃掉,只剩牛尾,亦可堅持。阿壩還是多聲部歌唱的故鄉。羌民站立唱歌時,右手手掌扶在右耳下邊;坐下唱歌時,則用右手的五根指尖頂在下巴下。他們的歌聲被稱為天籟,如西天的晚霞,在草原上不斷地流淌。
漫撒的水,恰如草原廣闊,一望無際,甚至青草碧連天。我們行至阿壩北部,沿途看到白云藍天下,牧民騎著高頭大馬,無拘無束地穿過大街,越過小巷,顯得自由而奔放。這里是雪山草地的地方。1935年8月,中央紅軍穿過茫茫草地,到達若爾蓋的班佑、巴西一帶,先后召開了五次重要會議,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取得勝利,紅軍北上抗日!如今,這里的許多鎮鄉都有了牧民定居點,縣城里穿梭著油綠色的出租車。今日牧民很富有,一頭牦牛養五六年可成,能賣上萬元,牧民家家有幾十、數百頭牦牛。在與甘肅、青海交界的邊緣,我們還看到了白河和黑河匯入黃河,構成黃河第一灣。四川的作家朋友挺得意,說原以為黃河跟四川無關,想不到它居然會到阿壩大草原來拐了個彎兒。我們更想不到。黃河如此拐彎,與白河交匯,突然又折回西北,留下一個s型的彎拐。黃河水灣里,沙洲點點斑駁,鷗鷺回飛翔集,紅柳翩翩起舞。因此可以說,天下水盡歸四川。聞有詩者放言:萬涓成水匯大川,千轉百回出險灘。滔滔長流濟斯民,力發黃河第一灣。看來,我們真該轉變觀念,長駐阿壩,重新來認識黃河了。
凡水有其自美,千川萬壑,以九寨溝水景為最。其水發自白河支溝,因當地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溝內遍布原始森林,分布著108個海子,尤以翠海、疊海、彩林、雪山、藏情、藍冰等為六絕,如夢仙境和童話世界。在阿壩九寨溝里,珍珠灘、五花海、樹正群溝異景紛呈,可謂妙不可言。這些水是極其活躍的。珍珠灘流水從大塊石灘流過,水流與千百萬鼓凸石棱碰撞,濺起一顆顆透明五彩水珠,如飛流濺玉一般。聽說,每每到了冬季,珍珠灘上會有激流破冰而出,灘水白中泛藍,銀中凝綠,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這些水是很迷人的。五花海湖底的枯樹,由于鈣化,變成一叢叢燦爛的珊瑚,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格外迷人。站在最高處的老虎石上俯視,時雖為盛夏,湖水一分為二,半邊瑩綠可人,半邊碧綠無涯,四周山坡上的叢樹、鮮花,倒影湖水中,便成花的湖;甚至天上的云彩也來湊趣,水中云影飄浮,構成大團大團的暗花,將人間最絢爛的顏色糅合在花海之中。這些水是很神奇的。我們跟著阿壩州的作家沿樹正瀑布往下走,才走出樹林,就見到一個海子;經過一個海子,又鉆入白樺林。州文聯的同志對我們說,樹正瀑布是九寨溝里的第一瀑布群,一連串有40多個海子,形成多層臺階,綿延7公里。而且,上層臺階的水,從海子邊緣全線溢出,形成瀑布,注入下一層臺階里,有多少層海子,便有多少層瀑布。落差為1、2米至30米不等。行至下端的水晶宮,見千畝水面,水闊天低,湖心距水面深約10米處,有一條乳黃色的堤埂,仿佛長龍橫亙湖底。微風過處,漾起粼粼的水波,那臥龍搖頭擺尾,呼之欲出,實為今世奇觀。
一切水流都是海的兒子。
阿壩,你的流水,盡都奔向了大海罷。在這些水里,我看到了海的湛藍與廣闊,可是翻壩而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