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樹由于木質較硬,含水量少,皮層較薄,采用芽接后接口愈合緩慢,嫁接成活率和優質苗木出圃率較低,為了提高棗樹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質量,為生產提供優質良種苗木,我們于2008-2009年進行切腹接嫁接棗樹育苗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試驗材料及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設在清水縣永清鎮李崖村棗樹育苗地,土層深厚,肥力中上,土壤中性微堿,表層土壤為沙壤結構,有灌溉條件。供試砧木采用50厘米×30厘米的寬窄行播種的酸棗砧木,株距15厘米,每畝留苗量1.0萬~1.2萬株,試驗面積2畝,砧木長勢基本一致,地徑粗度為0.7厘米,接穗為贊皇大棗的一年生棗頭枝條,徑粗0.6~0.9厘米。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春季切腹接方法,共設3組處理,每組處理設3個對比。處理1:不同嫁接時間對成活率和苗木質量的影響。①4月10日。②5月1日。③5月20日;處理2:接穗不同處理方法對成活率和苗木質量的影響。①接穗全封蠟。嫁接前將接穗剪成8~9厘米的枝段,使之均勻覆蓋一層蠟膜。②接穗半封蠟。將剪成8~9厘米的接穗枝段兩頭封蠟。③接穗不采取任何措施;處理3:不同嫁接高度對成活率和苗木質量的影響。①嫁接高度15厘米。②嫁接高度10厘米。③嫁接高度5厘米。
嫁接后30天調查苗木成活率,秋季起苗后調查平均苗木高度和粗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嫁接時間對成活率和苗木質量的影響
從嫁接時間反映了樹液流動的程度與成活率的關系,4月10日枝干水分流動緩慢,成活較低,成活率為86.3%(表1),且接芽愈合、發芽間隔時間長,為20~25天。5月1日嫁接樹液流動較快,成活率94.2%,明顯高于其他兩個處理。5月20日嫁接,由于酸棗已萌發抽枝,浪費部分養分,此時剪口水分過高影響了成活率。天水地區在4月20日至5月10日嫁接為宜。但從出圃時苗木成活率、平均高度和粗度,綜合考慮,以5月1日前后嫁接,為最佳時期。
2.2 接穗不同處理方法對成活率和苗木質量的影響
從表2看出,接穗全蠟封嫁接成活率、苗木高度、苗木粗度分別為95.2%、105厘米和0.93厘米比其他兩種處理高,說明接穗全封蠟有利于保持接穗水分,有利于提高發芽溫度,使溫度變化幅度較小,有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可以提早發芽,因此,出圃苗木質量最好。接穗不采取任何措施效果最差,可見棗樹接穗蒸騰大小是影響切腹接成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全封蠟接穗嫁接棗樹最為理想,其次可以采用半封蠟接穗嫁接。
表2 接穗不同處理方法對成活率和苗木質量的影響
注:嫁接高度為10厘米
2.3 不同嫁接高度對成活率和前期苗木質量的影響
從表3看出,以距地面5厘米處嫁接成活率最高(95.6%),接芽平均長度達7.6厘米,比其他兩種處理高。由表中還可看出,隨著嫁接高度的降低,嫁接成活率和接芽長度提高,說明嫁接高度低,砧木萌蘗少,有利于養分集中,接芽生長快,而且,隨著嫁接高度的降低,砧木粗度和皮層增厚,有利于嫁接成活。
表3 不同嫁接高度對成活率和前期苗木質量的影響
注:接穗采用全封蠟,接芽平均長度為嫁接后30天,抹除多余芽所留接穗上最長芽的平均長度
3 小結
通過對棗樹嫁接時間、接穗不同處理、嫁接高度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切腹接嫁接棗樹育苗,在樹液流動期,采用全封蠟接穗、嫁接高度以5厘米處最為理想。該處理操作容易,嫁接后成活率高,接口愈合快,接芽萌發迅速,苗木生長整齊度高,優質苗木出圃比率高,應在棗樹育苗生產中大力推廣。
(作者聯系電話:1383084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