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陜西農村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主導產業(yè)和優(yōu)勢產業(yè),其產量和產值在陜西農業(yè)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陜西蘋果面積959萬畝,產量已達960萬噸,出現(xiàn)了一批果農收入過萬元的鄉(xiāng)、過2萬元的村和過50萬元的戶。
但與國外蘋果產業(yè)相比,陜西蘋果產量和質量水平總體不高,蘋果單產僅相當于國外先進蘋果生產國家的1/2~1/3,同時也比山東省低40%,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數(shù)果園水肥條件較差、水肥利用率較低,無法滿足蘋果樹體生長和發(fā)育的物質需求。
陜西蘋果主產區(qū)的水資源總量130.53×108立方米,其中大約 59.1%為地表水,其余為地下水。陜西蘋果主產區(qū)的產水模數(shù)(單位面積的水資源)為8.78×104立方米/平方千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北部蘋果產區(qū),如安塞、洛川、宜川其產水模數(shù)分別為3.71、6.13和5.85×104立方米/平方千米。在南部蘋果產區(qū),如禮泉、扶風、隴縣其產水模數(shù)分別為9.34、9.77和10.12×104立方米/平方千米。陜西蘋果產區(qū)水資源相對短缺,而且果園灌溉和施肥設施落后,存在諸多問題,不合理的施肥如偏施氮肥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磷鉀肥由于水分不足,其利用率偏低,不僅影響了果實的品質和產量,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肥料浪費和硝態(tài)氮的累積,進而引起地下水質污染,直接影響果業(yè)的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我們通過多年研究和調查提出了陜西渭北旱塬水肥耦合(水肥一體化)技術,現(xiàn)介紹如下:
1 起壟覆蓋開溝蓄水
秸稈覆蓋技術在陜西果區(qū)已實施多年,枝條粉碎覆蓋也有一定的推廣面積。蘋果產業(yè)技術體系和陜西省肥水高效利用重大項目(2011KTZB02-02-05)這幾年提倡的蘋果園玉米秸稈覆蓋有明顯效果,在陜西銅川已開始大面積推廣,黃陵縣開始示范蘋果枝條粉碎覆蓋果園。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覆蓋材料較少,各地秸稈和枝條資源量分布不均,運輸材料成本較大。而覆蓋黑色地膜成本低(覆蓋畝成本80元左右),膜源豐富,使用方便。并且黑色膜可抑制雜草、延長地膜使用期,使用期在1~2年;土溫變幅小,對萌芽開花物候期影響很小。覆蓋白色地膜,可使開花期明顯提前,蘋果已遭受霜凍危害,并且膜下雜草叢生,地膜容易穿孔而降低使用期。
1.1 起壟覆蓋黑膜及開溝蓄水
在落葉前或早春土壤剛解凍時進行起壟覆蓋黑色地膜,幼樹和初結果樹選擇1米寬黑膜,盛果期樹選擇1.5米寬黑膜。黑膜厚度要求0.008毫米以上,最好選擇厚度0.012毫米的地膜。壟面以樹干為中線,中間高,兩邊低,形成開張的“⌒”形,壟面高差10~15厘米為宜。起壟時,將樹冠外圍和行間的土壤細碎后起壟,樹干周圍3~5厘米處不埋土。壟面起好后,用鐵锨細碎土塊、平整壟面、拍實土壤,即可覆膜。以樹干為中心,兩邊各覆蓋1~1.5米寬的黑膜。其中近靠樹干兩側3~5厘米處不要覆膜。地膜覆好后,在壟外面兩側距離地膜邊緣3厘米處沿行向開挖深、寬各30厘米的集雨溝,要求溝底平直,便于雨水分布均勻。園內地勢不平、集雨溝較長時,可每隔2~3株間距在集雨溝內修一橫檔。
1.2 起壟覆草及開溝蓄水
起壟的時間、方法與起壟覆蓋黑膜的相同,然后在壟上覆蓋15~20厘米厚麥秸或粉碎枝條,壟兩邊各挖1條深15~20厘米、寬20~30厘米的集雨溝,方法同上。
1.3 起壟覆草及行間生草
起壟的時間與方法、覆蓋材料與起壟覆草的方法相同。然后行間播種三葉草、紅豆草或油菜等,播種時間與普通種草的時間與方法相同。但要特別注意,行間生草的果園,行間要有0.8米寬以上的作業(yè)帶,給草生長提供一定的生存和光照空間。
1.4 穴貯肥水覆膜(肥水膜一體化)
在比較干旱、土壤深層出現(xiàn)干土層的盛果期或老齡果園,集雨溝開挖好之后,可在集雨溝內開挖圓柱形的貯水穴。讓自然降雨流入或滲入貯水穴內。同時,貯水穴可作為追肥穴之用。貯水穴半徑20厘米、深80厘米。開挖貯水穴時,若覆膜后行間有0.5米以上作業(yè)帶,在每株樹相對應的膜面兩側的集雨溝內各挖一個貯水穴;若覆膜后行間作業(yè)帶不足0.5米時,在行間可與樹干相對應的集雨溝內挖一個貯水穴,供2行樹之用。貯水穴挖好后,在穴內緊實填充麥草等作物秸稈與穴口相平,并根據(jù)需要施入肥料。待穴內麥草等作物秸稈腐化沉陷后,及時填補麥草等,防止穴壁土壤塌陷。
2 果園水肥一體化施肥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借助果園噴農藥三輪車的裝藥桶和壓力系統(tǒng),再將噴頭換為施肥槍。將可溶性固體肥料(如尿素、鉀肥按5%的比例)或液體肥料(沖施肥)在噴藥桶中配好,通過噴藥機的動力產生的壓力,把肥液與灌溉水一起均勻、準確地通過施肥槍輸送到果樹根部土壤,每株樹插4~6個施肥點。與一般的施肥方法相比,水分利用率提高40%~60%,肥料利用率提高30%~60%,同時省工省時(一般傳統(tǒng)施肥每人每天0.3~0.45畝,施肥槍施肥每人每天3~4.5畝,工效提高10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