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是北方的重要水果之一,營養豐富,口味獨特,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但長期以來,由于品種雜亂,果園管理粗放,產量較低,品質較差,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要使杏樹早產、豐產,提高果品質量和果園的經濟效益,需要采取相應的栽培技術措施。
1 直播建園
也就是播種建園。該法投資少,見效快,操作方便,可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播種建園僅苗木一項平均每畝可節約資金700元左右。且成活率高。杏苗木不經移植,根系不受損傷,無緩苗期,生長茁壯。成園快,能早結果,早豐產。
具體方法是:秋冬季節,在選好的園區內,按合適密度挖1米見方的播種穴。每穴用40千克廄肥和表土混合填入。第2年春天播種前再澆1次水,中耕后進行播種,每穴內播沙藏過的種子3粒,播種深度5厘米,當年秋季進行帶木質芽接,第2年春季剪砧,苗高1米時進行間苗,每穴留生長健壯、有分枝的苗木一株,對于缺株的用預備苗補植。
2 建園密度
土地瘠薄的可采取密植,水肥條件好的地方,可適當稀植。目前應采用計劃密植方式建園。以提高前期產量。密植的株行距為1~2.5米×3~4米。并有計劃的間伐或移植加密株,以解決果園郁閉,保證果園后期產量和果品質量。
3 品種選擇
主栽品種和配植品種可按2∶1的比例栽植。當前栽植的主要品種有金太陽、紅豐、瑪瑙杏、凱特、早春香、新世紀等。
4 整形修剪
根據杏樹的生長特性,多采用自然開心形,這種樹形沒有中心干,樹高3米左右。干高50厘米,它的主干上著生3~4個均勻錯開的主枝,水平方向互為120°,每個主枝上著生2~3個側枝。其上著生結果枝和結果枝組。自然開心形樹體較小,主枝開張,通風透光性好,結果早,易整形,高產穩產。結果枝牢固而充實,樹體壽命長,果品品質好。方便管理和果實采收。這種樹形適合于密植鮮食杏園。
杏樹春季剪砧后,苗高100厘米定干。在整形帶選留3~4個主枝,各主枝間上下間距10~20厘米,主枝的基角開張為60°~70°。第2年以后在主枝上選留2~3個側枝,側枝沿主枝左右排開,前后距離40厘米左右,主枝延長枝留40厘米短截。并在主側枝上培養大、中、小不同類型的結果枝組,冠高控制在3米左右。
5 肥水管理
(1)幼樹(1~2年)施肥。在剪砧后,苗高20厘米時,采取薄肥勤施,促分枝,擴樹冠,每20天追肥1次至7月初停止,并控制水分,以利花芽形成。第2年于3月上旬、4月中旬、6月下旬各追肥1次,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每株施尿素100~200克。于9月下旬至10月初施基肥,每株施腐熟的農家肥25千克、過磷酸鈣500克。注意適時澆水排水,中耕鋤草。(2)盛果期樹(定植第3年起)施肥。第1次于發芽前(2月中旬)施春肥,以速效氮肥為主,一般每畝施尿素25千克、硫酸鉀30千克。第2次施夏肥,于6月下旬采果后,此期施肥量約占全年施肥量的30%,一般每畝施尿素3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第3次為秋施基肥,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結合擴穴改土進行。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配合磷肥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可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5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每次追肥后注意澆水。
6 病蟲害防治
杏樹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輪紋病、杏疔病等。主要害蟲有杏仁蜂、紅蜘蛛、蚜蟲、球堅蚧等。主要防治措施有:冬季清園,清除枯枝雜草、落葉、落果,結合修剪,剪掉病蟲枝、枯枝,深埋或焚燒,以清除越冬的害蟲和病菌;萌芽前噴布3~5波美度石硫合劑,展葉后噴灑波爾多液,花前噴灑3%高滲苯氧威3000倍液或25%阿維滅幼脲2000倍液。自初花期開始用富胂、腐必清、純品甲托、多菌靈等殺菌劑交替使用,重點防治黑斑病、輪紋病、杏疔等病;同時要經常檢查樹干,防治天牛、小吉丁等蛀干害蟲的危害。在果實生長期要注意觀察桃小食心蟲、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害蟲的發生。若有發生,應及時噴灑菊酯類藥物或阿維滅幼脲、高滲苯氧威等高效低毒藥物進行防治。確保果園樹勢健壯,高產、穩產,提高果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