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學學生物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最后探索性地提出了培養對策。
關鍵詞 中學生 生物實踐能力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1999年6月黨中央和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素質教育的實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目前,無論是理論界還是教育實踐領域,對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研究與實踐尚不盡如人意。針對中學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問題做初步的探討,以便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1生物實踐能力的概念
1.1 實踐能力的概念與內涵
“實踐”是西方哲學的核心概念,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由“實踐”和“能力”組成的“實踐能力”,中外學者從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領域展開了研究。本文從現有文獻中選取一些有代表性概念,反映出實踐能力的不同研究視角與層次。
在美國的斯騰伯格教授看來,實踐智力是人適應環境的一種能力,能夠確定如何達到目標的、向周同世界展示自己意識的一種能力。這種解釋突破了心理學意義上的局限,對人的實踐智力給予了價值上的判斷。劉磊和傅維利教授從教育學的角度界定的實踐能力,是指個體解決問題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總和,這里說明了人解決問題的過程是靠心理和生理要素共同參與的結果。龐國斌教授對實踐能力所做的解釋,指人的能動性和探索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物質活動中所具備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動物所無法比擬的,是人所具有的一種能力。吳志華認為對實踐能力的內涵的理解應該從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三個維度上加以綜合思考才能有全面的理解,她把實踐能力定義為:“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而言,主要是指學生個體吸收、整合支持性教育資源和個體基礎資源,適應社會生活,解決基本實際問題,參與社會生活實踐,促進自我成長,提升自我的實踐主體地位的能力?!?/p>
比較而言,筆者更為贊同吳志華的觀點:實踐能力是個體在生活和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所顯現的綜合性能力。這種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只能通過實踐活動的表現來評價,它在個體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
1.2 生物實踐能力的內涵
基于以上學者所給出的實踐能力概念,結合《生物新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能力目標,生物實踐能力是個體完成生物實踐活動所需要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是指以思維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把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結合起來去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中學生的生物實踐能力由生物觀察能力、生物實驗操作能力、收集處理生物信息的能力、生物表達能力以及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要素構成。
2 中學生物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分析
2.1 中學生物實踐能力的總體現狀分析
采用問卷的方式對中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現狀進行調查,問卷主要依據上述生物實踐能力的構成要素來編制。調查對象是贛州市6所中學的335名高二學生。問卷調查統計結果見表1。

通過表1可以看出,當前中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從統計數據來看,被調查者對自己的生物實踐能力的評價偏低,他們在對問卷作答時。選擇“A”(差)或“B”(中)的人數占了較大比重,而選擇“C”(好)的人數所占比重較小。這也說明中學生的生物實踐能力比較薄弱,學校和教師應該給予重視,在生物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
2.2 學校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途徑調查
為了了解當前學校培養中學生生物實踐能力所采取的主要途徑,筆者對隨機抽取的贛州市6所中學的40名生物教師和1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教師和學生對目前學校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途徑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從對問卷的回答可以得知,當前學校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主要有7個途徑(見表2),其中生物學科教學、生物興趣小組活動和生物實踐活動是當前學校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最主要途徑。

2.3 學校在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通過對參與本次調查的40名中學生物教師的調查問卷的統計,得知當前學校在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過程中遭遇的困難情況(表3)。

由表3可見,學校物質實踐條件缺乏,使得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無米之炊;當前的教學制度使得分數成為學校評價教學效果唯一標準,迫使教師一切教學活動圍繞分數展開,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缺少相關政策和經濟支持,建立如生物園等實踐點存在困難;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嚴重;學生自身能力的有限,加上家長擔心孩子參加實踐活動而耽誤學習,影響其學習成績等等,這些綜合因素使學校在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方面困難重重,發揮不起應有的職能。
3 中學生物實踐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3.1 生物實踐能力培養無明確具體的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在教育和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時間能力的關注和重視不夠,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一味地追求升學率,在制定培養目標時,更多地偏重于學生知識智能的培養,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目標不明確。這便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從自己的理解出發,組織安排教學活動來培養自己認同的實踐能力,這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的生物實踐能力不能有效地得到鍛煉或提高。
3.2 學校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方式單一
日前學校培養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途徑主要有學科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實驗教學、研究性課程和參觀考察等,由于一些客觀因素制約,如學校缺乏場地、缺少經費,加上組織實踐活動比較費時,學校主要偏重生物學科教學和實驗教學。然而受“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觀念影響,實際教學中實驗教學往往流于形式,致使學生不能親自參與到實驗中來,親自做實驗,不利于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
3.3 學生參與生物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精力缺乏
在“知識核心、分數第一”的觀念主宰下,教學工作學校是學校工作的核心,占用了教師絕大部分時間,隨之學校的功課也占用了學生幾乎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形下,教師無法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實踐活動,而學生也無法參加較多的實踐活動,這使生物實踐活動得不到較好的開展,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
3.4 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評價體系有待建立
自從1999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素質教育的實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來,我國素質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素質教育評價問題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其中包括學生實踐能力評價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就不能建立學生生物實踐能力培養的反饋機制,即“培養——評價——反饋——調整”循環的機制,以致影響學生生物實踐能力培養的效果。
4 中學生物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對策
4.1 加強理論研究,關注學生需要
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對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由于目前學校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影響了中學生物實踐能力培養的效果和質量。要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加強生物實踐能力的理論研究,探索生物實踐能力的內涵以及培養模式,弄清中學生生物實踐能力形成和發展的機制等,關注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為有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4.2 拓展培養途徑,創設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情境
目前學校開展實踐活動普遍存在活動地點少、經費不足等問題,僅靠學校自己的財力和有限的物力難以滿足廣大學生提高實踐能力需求的,寄希望于政府或社會提供財力和活動場所的支持也十分有限,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建立起“學校-社會-家庭”三維網絡體系,使它們之間形成經常性的聯系和溝通機制,開拓學生校外實踐點,擴大學生活動空間。學校應最大效度地利用已有的社會資源,組織多樣化的生物科技實踐活動,并選派教師為活動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從而使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取得良好的效果。
4.3 尊重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生物實踐動機
中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求,正是這些需求構成了學生個體的實踐動機因素生成的前提和心理基礎。學校應該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生物實踐能力的看法和理解以及對實踐活動的需求,力求在制定和實施培養目標時,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需求,適時地為學生提供促使其心理需求轉化為生物實踐動機的各種誘因情境,激發學生的實踐動機。此外,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糾正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誤解。因此,教師應創設問題解決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以喚醒學生的實踐意識;在日常的學科教學中教師應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體驗實踐獲得知識、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樂趣。這樣學校不僅可以開拓實踐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能及時調整和優化實踐活動的內容,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有效提高學生的生物實踐能力。
4.4 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側重生物實踐
學校要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體系,淡化評價的鑒別功能,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教學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評價的內容要側重生物實踐,評價方式應多樣化。具體做法如下:
(1)采用多樣化學生學習評價方式,改變標準考試一統天下的局面。學校在評價學生學習時,評價可以足考試的形式,也可以是教師的日常評價,還可以是比較公平、民主的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應該盡可能減少標準化考試成績所占比例,增加學生能力水平的比例。
(2)制定中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發展性評價標準。這不僅能讓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而且能較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自覺地進行生物實踐活動,提高生物實踐能力。
(3)建立激勵教師的制度。把實踐活動的開設情況作為學期和學年考核的重要內容對教師教學業績與水平的評價,將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納入教師工作的考核標準,要充分肯定教師在開展生物實踐活動中所付出的勞動與取得的成績,并建立必要的獎懲制度。
參考文獻:
[1]劉磊,傅維利.實踐能力:含義、結構及培養對策[J].教育科學,2005(04):1-5.
[2]趙建華.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概念、結構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9,07:67.
[3]吳志華.中小學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科學,2006,10(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