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導體照明產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屬于國家發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重點領域,天津工業大學光源與照明專業是全國首個專門以培養半導體照明專業高端專業人才為主的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工程技術人才。本文在天津工業大學光源與照明專業人才培養和師資培養的嘗試的基礎上,探討如何構建符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的人才培養和師資培養體系。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 半導體照明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c)-0237-01
1 引言
半導體照明是繼白熾燈、熒光燈之后照明光源的又一次革命,其技術發展迅速、應用領域廣泛、產業帶動性強、節能潛力大,被各國公認為最有發展前景的高效照明產業。然而受制于國外半導體照明領域先進技術和專利的壟斷,致使我國半導體照明的應用與發展還比較緩慢。現有的高校教育中相關專業培養的一般性、基礎類畢業生較多,完全針對性地培養半導體照明人才的專業尚屬空白,已經不能適應半導體照明行業發展所急需的光、機、電結合和集成創新型畢業生的供求關系,嚴重阻礙了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了迎合半導體照明企業的人才需求,天津工業大學于2009年申請了光源與照明專業,是全國首個專門以培養半導體照明產業高端專業人才為主的本科專業。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教育部于2010年啟動的重大改革項目,該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卓越計劃實施領域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和空間、海洋和地球探索與資源開發利用等。半導體照明產業屬于其中之一的新能源產業。天津工業大學光源與照明專業作為新專業,以培養半導體照明產業卓越工程師為目標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和師資培養體系。
2 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卓越計劃”的指導思想在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并根據本校的辦學目標、服務面向、辦學優勢與特色、以及人才培養定位確定本校培養目標。
2.1 課程設置
半導體照明產業包含了材料、芯片、封裝、照明產品集成應用以及景觀照明等多個分支,在這些工程分支中涵蓋了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這使得半導體照明專業成為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在課程設置上,與相關產業、企業的需求緊密聯系,除了本科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課程,還將材料、芯片、封裝、照明產品集成應用以及景觀照明中所應用到的重點知識的相關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中來,例如與半導體發光二極管有關的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半導體工藝等課程,與照明產品應用有關的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封裝和照明設計等課程。同時,還要認清本學校和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根據現有的師資和實踐條件重點培養具有某方面的技能的專業人才。
2.2 實踐環節
課程的實踐環節對培養“卓越計劃”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要培養工程化人才,除了要使學生到企業中實踐外,課程實踐教學也必不可少,一方而通過實踐鞏固課堂知識,一方面為就業打下必要的基礎。為了與“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目標和本校的人才培養定位相匹配,在光源與照明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中,除常規的半導體器件、工藝以及封裝等實踐課程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外,還開設照明設計等課程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訓練。另外,還在實踐環節中加入綜合性設計實驗,要求學生分組進行,這此過程中需要學生結合課程中所學的大量知識,并查閱相關標準和參考文獻,完成設計目標。這類實踐對學生的計算、設計、文獻查閱、報告撰寫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并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能力。
2.3 校企合作培養
“卓越計劃”中特別強調企業學習和工程實踐階段,與之相配套的是教育部門創立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企業由單純的用人單位變為聯合培養單位,高校和企業共同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共同實施培養過程。根據“卓越計劃”要求的企業實踐,在課程計劃上需要進行改革,由原來的三年半課程加半年畢業設計的傳統模式轉變為三年課程加一年企業實踐的新型模式。這要求首先在課程內容上進行壓縮,精選出與專業關聯最密切的知識,為企業實踐留出時間;其次選擇行業相關的企業,通過校企之間協作共同培養學生。另外,還可以執行“訂單式”的培養模式,在學生入學時即與企業簽訂共同培養協議,并根據企業目前的人才需求或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向教學單位提出人才的專業需求,由教學單位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校企聯合培養出真正的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人才。
3 師資隊伍建設
在“卓越計劃”中,對教師隊伍建設有明確的要求,要提高專業課教師中具備在企業工作的工程經歷的教師的比例,使教師能夠適應工程師人才的培養。高校教師主要以科研工作為主,但科研工作與實際的研發及生產實踐有很大的區別,所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也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在制度上,對教師的工作任務進行規劃,為教師提供實踐能力提升的機會。在師資隊伍上,一方而將青年教師送到相關行業企業進行工程實踐,制定相應制度,規定實踐時間至少半年,需要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進行規劃,鼓勵中青年教師去企業鍛煉,即積累工程經驗,同時又能夠在生產中發現問題,并轉化為科研項目。另一方而,從企業中聘請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為學生授課,充實教師隊伍。“卓越計劃”特別強調實踐培養環節,因此對師資力量的結構也提出要求。日前,很多高校的高學歷、高職稱教師大多擔任理論課教學,對實驗課程和創新性實踐的指導較少。因此,在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時,需要對師資隊伍結構進行調整,鼓勵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擔任實踐課程教師或對承擔實踐教學課程的中青年教師提供優先深造的機會,加強重視,使理論課和實踐課教帥的學歷和職稱比例達到均衡。
4 結語
“卓越計劃”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半導體照明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應以卓越工程師為目標,培養出創新能力強、適應半導體照明行業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工程技術人才,結合基本的素質教育,構建適應要求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師資隊伍,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