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分析當前個別為煤炭企業重產量經濟效益,輕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企業安奎培訓不落實或重視未夠出發。用述了如何重視煤礦企業的安全培訓工作,確立新的安全培訓理論,加強煤礦安全培訓和培訓基地建設,提高煤礦企業職工整體素質。
關鍵詞:安全技術 特種作業 安全管理 安全培訓 煤炭企業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c)-0194-02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強勁發展,帶動了對煤炭的需求,煤炭工業在國家能源戰略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與此同時,黨中央、國務院,省政府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員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加強了對煤礦安全工作的領導,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工作逐步納入法制化軌道,形成了以“國家監察,行業管理,企業負責,群眾監督”為主線的安全管理體制。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各類傷亡事故明顯減少。但是,由于當前煤炭市場供求矛盾突出,需求大干供給,個別企業重產最經濟效益,輕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違章操作也時有發生。加之有的礦井開采時間長,深度加大,作業條件惡劣,煤礦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安全隱患多。因此,要重視煤礦企業的安全培訓工作,確立新的安全培訓理念,加強煤礦安全培訓和培訓基地建設,通過安全技術培訓,提高煤礦企業職工素質,對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減少職工的傷亡,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安全技術培訓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前提,又是煤礦安全生產的保證。2002年以來,由于國家安監總局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進一步加強了煤礦安全技術培訓工作,加大了對煤礦生產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制定和完善了管理人員和各類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大綱,編印了教材,加強對安全技術培訓的管理和指導。省煤礦安全監察局、市縣生產安壘監督管理局,重視煤礦安全工作和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政策支持力度大。各級煤礦安全培訓機構,根據省政府和省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加強煤礦安全培訓的指示精神,抓住機遇,積極工作,加強與市縣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局和企業在安全技術培訓工作上的合作,采取面向基層,方便煤礦和企業的培訓方法,按照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制定的經營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工種教學大綱進行培訓。
我省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市縣煤炭企業和鄉鎮個體煤礦2002年以來,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及各市縣安監部門的領導和技持下。加大了對煤礦各種安全管理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管理,規范培訓和發證工作。國有煤炭企業,市縣煤炭企業和鄉鎮個體煤礦正確處理生產和培訓的關系,認真組織實施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現在國有重點企業已做到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不持證不能上崗。例如,義馬煤業公司自二00一年以來相繼成立了專門的國家三級煤礦安全培訓機構和國家二級煤礦安全培訓機構,專門負責對本企業及豫西地區的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煤礦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堅持“統——規劃、歸口管理,分級實施、分類指導、教考分離”的原則進行。采取全脫產培訓,培訓教材和學時嚴格按國家規定和要求進行培訓,由于培訓規范、時間保證且在培訓工作上不斷創新,特別是近二年來全面推廣多媒體課件教學和安全培訓教科研發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培訓效果,有力的促進了我省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義馬煤業公司由于重視安壘生產管理和安全技術培訓,重大傷亡事故明顯減少,二0—0年義馬煤業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成績顯著,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一致肯定和好評,煤礦安全技術培訓充分發揮為企業的強勢崛起到了來可替代的保駕護航作用。
當前煤礦安全技術培訓存在問題主要是:個別企業安全技術培訓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煤礦安全培訓體質不順,培訓制度不健全,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個別培訓流于形式,重過程,輕質量,相關人員的培訓并沒有掌握必須的安全法規、政策、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思想,理念、方式,手段比較落后,不適應煤礦嚴峻的安全形勢和企業對安壘培訓的要求-個別培訓班沒有按照煤礦特種作業人員安壘培訓大綱進行培訓,部分教師理論水平,教學方法還不適應企業安壘培訓實踐的需求;參加培訓學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專業戶”現象時有發生,特種作業人員流動性大,重復培訓現象嚴重,特別是鄉鎮個體煤礦個別特種作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文化水平偏低,安全技術培訓時間不足,教材及實驗設備,先進的教學手段,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配套,充實提高;考教分離有待規范。因此,要通過大力加強煤礦安全培訓機構的建設,使安全技術培訓與企業對安全技術培訓的實際要求相結合,這樣才能提高煤炭企業職工的安全技術素質和安全管理水平。
我們經過多年的安全培訓實踐,認識到為了使煤礦安全技術培訓適應企業對煤礦安全生產的要求,提高企業職工生產安全技術素質和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就要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煤礦安全的政策法規和國家生產安全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省煤礦安全監察局制定的《煤礦安全培訓管理實施辦法》,建立和完善煤礦安全培訓體系,充分調動和發揮政府、企業、培訓機構、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培訓的積極性和作用,樹立大培訓、大教育的觀念,要實現全員培訓,保證培訓質量;加強對煤礦安全培訓工作的檢查管理,在體制、制度、思想、行動上保持一致t加強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機構的建設。切實搞好煤礦安全培訓工作,保證煤礦安全生產必須的人力資源和專業技術人才。現階段要搞好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就要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要重視煤礦企業的安全技術培訓工作,確立新的安全培訓理念,不培訓本身存在不安壘的隱患,安全培訓是成本最低的投入,效益最大的產出。要關口前移,重心下移,重點培訓安全管理專職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確立科學的安全管理思想,從代表職工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視安全培訓工作,防患于未然。尤其要重視對煤礦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特種作業人員不僅要學習相關工種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掌握操作技能,確立安全的自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企業安壘專職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不僅要掌握安壘法規制度,并下“一通三防”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掌握操作技能,提高預防和救護能力,切實克服“三違”現象,提高煤礦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2)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搞好煤礦安全培訓是堅持預防為主,貫徹以人為本,服務基層,方便企業的具體體現。要建立和完善煤礦四級培訓體系,在國家局和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的領導監督下,對各類各級安全培訓技術培訓要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級實施,各負其責,實行考教分離。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技術培訓試題庫,使安全技術培訓考試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通過考教分離,促進提高煤礦安全技術培訓質量。
(3)要規范煤礦安全培訓機構和培訓證書的發放,沒有取得煤礦安全培訓資格的機構和單位,不能隨意搞煤礦安全培訓和發放培訓證書。各級煤礦安全培訓機構要與地方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局和企業加強合作,保持經常的煤礦安全培訓業務聯系。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的觀念,建立一種新的安全技術培訓平臺和關系。根據面向基層服籌煤礦和企業的原則,按照企業的生產安余要求,培訓余業需要的各類安全技術人才,緊緊圍繞當前煤炭企業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立足解決這些問題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著重提高煤炭企業各類安全人員的安全知識和技術素質。
(4)要加大投入,加強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機構和基地的建設,以及實驗室和實驗設備的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嚴格按照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制定的培訓大綱進行培訓。教師要提高理論水平、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理論聯系實際,認真研究企業對安全技術培訓的實際需要和培訓對象,根據企業對安全技術培訓的需要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研討式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煤礦安全技術培訓的教學質量和培訓質量。
(5)要加強煤礦生產安全管理和企業的安全技術培訓,這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按照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要求,企業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堅持“一手抓隊伍建設,一手抓安全生產”和“抓主、抓重、抓難點”的原則,不斷加強對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監察和行政執法力度。要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突出事故防范,采取科學的安全管理方法,堅持糾正人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及時消除各種事故隱患,實現全方位的安全生產和管理。正確處理安全投入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使用先進的安全技術設備,加強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要正確處理生產和安全技術培訓的關系。保證培訓時間。企業的各種安壘管理人員的特種作業人員,每年要抽出四天至十天時間,專門參加學習煤礦安全相關的政策法規,理論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提高職工安全思想和業務素質,克服“三違”現象。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代表職工根本利益的高度,牢固樹立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的強烈意識,從維護職工群眾的生命和健康的高度重視安金技術培訓。煤炭企業只有加強安全技術培訓,才能確保安全生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6)要以當前全省煤礦資源整合組為契機,加大提高國有企業,特別是整合煤礦的煤礦生產技術水平和安全管理人員的采礦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素質。近期一些整合煤礦發生重大事故的原因就是因為井下作業人員不懂采礦工程技術,胡采亂挖、加之管理缺位造成的。因此,一方面可必須通過教育培訓,使煤礦企業的采掘技術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熟練掌、握科學運用煤礦地質、測量、識圖、采掘、礦山供電,礦山機械設備、瓦斯防治,煤礦安全技術的基礎理論,操作技能,先進的采煤方法和安全管理技術。另一方面,國有大型煤炭企業,要加強與高校合作,根據企業生產發展實際需要,為企業培養采礦、機電、安全工程,資源與環境規劃管理等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高職專業技術人才。提高煤礦職工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素質,改變當前煤炭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少,水平不高,災害事故不能有效防止的問題,促進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