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對社會人的成長和時代的進步具有引航燈,風向標的帶動引領作用。在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發展大背景下,它的作用也變得越來越突出。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取得主動權。贏得新勝利,促進企業,個體和社會發展,便成了當前大家探索的熱點,本文便對此進行淺析,淺談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現狀 體系創新 多種方式 五個結合 企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E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1(c)-0200-01
1 當前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現狀
思想政治工作就目前現狀而言,各單位、十分重視并取得很多成效,值得肯定,但用辯證的思維來評價,仍存在瑕疵,表現為:一是會議缺乏互動性,二是以學代教;三是以訓代教,四是以罰代教。
2 探索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
2.1 體系創新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障
(1)建立“服務中心”的黨建工作機制。-是圍繞企業發展中心任務制定黨建工作目標,要把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融合起來,二是要研究制定適合企業發展和職工特點的活動形式,調動起大家情緒,注入活力,三是解決好責任落實的問題,即明確思想政治工作責任制,圍繞建立相關制度、組織職工開展學習等,設立考核指標,并納入本單位工作經營目標,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軟指標”變為“硬指標”。
(2)健全黨建工作保障體系。要認真發揮黨、政、工、團等職能部門的作用,調動足夠多的力量參與進來,形成統一網絡,做到廣納入,多參與,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正所謂,做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參照的模板,工作開展起來也就更順暢了。
(3)落實學習教育機制。加強政治學習是穩固職工健康思想的重要基礎。我們要徹底改變普遍存在的“學習講應付、制度圖形式”的現象,要建立健全系統的學習教育機制,變政治學習活動務虛為務實,注重學習效果。在落實政治學習教育機制上,要體現組織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重點是加強對落實學習制度的檢查與考核,以促進政治學習落到實處。
(4)建立職工行為管理約束機制。思想政治工作的,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除必要的說教和思想灌輸外,也需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對職工的行為進行管理和約束。要通過制訂行為守則來規范職工行為,讓職工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做到令行禁止。
2.2 多種方式讓思想政治工作充滿活力
(1)用科學理論武裝。理論引導思想、理論指導實踐。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和教育職工,引導教育職工在思想上與組織靠攏,堅定鮮明的政治立場,堅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2)用企業文化感召人。我們在貫徹企業戰略發展方針時,大力構建本企業文化建設,用獨特的文化魅力,深厚的文化氛圍,促使干部職工努力踐行本企業榮辱觀,傳揚優良傳統,把職工引向熱愛企業、獻身事業上來,守業敬業,塑造高尚人格。
(3)用關心關愛溫暖人。作為企業負責組織,要針對一線工人的工作生活實際,時刻關心職工的政治和工作上進步,關心職工的生活,經常交心談心,了解和解決職工的困難,并通過組織慰問,分管承包等形式,把心與職工貼得更緊,讓職工感到企業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4)用競爭機制激勵人。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把職工引向競爭,既是一項業務需要,也是新時期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方法。要在用人機制和勞動分配機制上給職工以壓力,以此促進職工面對形勢參與和適應競爭,激發職工積極進取的精神。
(5)用法紀教育警示人。要經常對干部職工進行法紀法規教育,組織開展法規,法律知識學習和案例學習,使職工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法規知識,保持警鐘長鳴,廉潔從業,純清做人。
2.3 “五個結合”領思想政治工作步入正軌
(1)堅持與企業核心任務相結合。兩個傾向須加關注,一是重經營,輕思想,另一個是思想政治與生產經營脫節,兩者不同步。這兩個傾向都會導致思想政治工作不力,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工作中,雙管齊下,相得益彰,才能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生產經營雙豐收。
(2)堅持與Bf領帶動相結合。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僅要抓職工思想教育,更要注意發揮模范表率作用,要求職工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職工不該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做,堅持以身作則。這樣,領導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說服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理論灌輸是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理論宣傳,讓職工掌握政策法規知識,而活動引導則是通過涌動寓教于樂,陶冶情操,讓職工切實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從而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
(4)堅持思想教育與強制管理相結合。既要通過思想教育來管理人,又通過制度約束來教育人,在教育中融入管理,在管理中彰顯教育,使教育有更多的硬性約束,他管理有更大的教育功能,起到用制度規范為思想政治工作保駕護航的作用。
(5)堅持自我探究與涉外取經相結合。在自身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如火如茶之時,還要注重與外界名流的溝通交流,汲取營養,彌補不足。除通過電視媒體,報紙刊物等媒介形式,了解其他單位的亮點之外,組織多種形式的交流對話,電不失為一種求知的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