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文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98X(2012)01(c)-0159-01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多思、多讀、多寫,又要進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養。
1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優化數學環境
為實現語文素養培養目標,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境的建設與優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1.1 樹立語文學科觀念意識
語文學習不能局限于教材。語文教學的語文學習的材料應是廣泛、多樣、大量的,現有的教材只是這些學習材料中的一部分。語文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知識來源于生活、社會、自然,如僅限于課堂學習,只是井底之蛙,所識有限。而語文教學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與學校、社會、家庭、自然這個大環境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會、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
1.2 構建語文學習的硬件條件
就語文學科教學來看,基本的教學硬件條件有標準教室、圖書童、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構建這些硬件條件是非常必要的。
1.3 加強聽說讀寫訓練,還語文教育的本來面目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在讀、寫、聽、說的語文實踐過程中“習得”的。
讀書、作文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語文素養只有通過科學、生動的“訓練”才能養成、提高。寫一手漂亮的硬筆字,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快速瀏覽準確提取信息的閱讀能力,倚馬可待下筆成文的寫作功底,機敏得體的口語交際,沒有哪一項是不經過訓練而僅僅只靠感悟就能生成的。即使是感悟的能力也需要老師的“訓示”并反復“練習”才能形成。
有專家認為,語文課就是學生語言和思維訓練的實踐課。無論什么方法,什么套路,歸根結底,離不開訓練,任何否認語文教學訓練的觀點,都背離了語文教學的客觀規律,是虛無主義的表現。
2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從課堂教學中找到突破口
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組織并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好效果,這些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追求。
2.1 以生活的反差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實踐表明:在教學中,我通過鉆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內容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其次,抓住課文中的對比。課堂上頓時改論紛紛,學生們經過自我的對照和互相之間的討論交流,體會課程內容,實際上是對春美無理言行的無聲的批評;他之所以把“俺”字寫得格外大,實際上是對我無聲的、堅決的鼓勵和支持,也是對其他同學的教育。
2.2 以生活體驗培養學生的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與感情是緊密聯系的。在教學中,我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尋找與文中的生活相似的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活動,這樣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以生活的輻射陶冶學生的情操
生活是個大課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義遠遠大于我們的課堂教育。在教學中我們如果有意識地把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場景和教學內容聯系起來。那么教育效果比單純說教的效果要好上許多倍。
3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語文課外活動
豐富語文課外活動,也是新課標多次強調的。在構成語文素養的諸要素中,語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說到底,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要通過他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出來,而且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相當的語文能力,能讀會寫,善于吸收和表達,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實踐,語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語文教學不給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3.1 讀課外書與讀報
引導小學生從小養成愛看書、愛讀報的好習慣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在這方面我采取T布置課外作業的形式,由孩子們獨立完成,制作剪報和編寫手抄報;采取了小組活動的方式,大家一起來讀,再一起議論;還采取了集體活動的形式,開讀書報告會,把書報的內容排練成小節目演出。
3.2 看電視與看電影
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從小就用很多的時間看電視,電經常看電影。小學生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過長,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問題。語文課外活動還要把學生看電視和電影納入到活動之中。我多次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看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電視節目和電影片,之后針對所看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互相討論。我發現這樣確實能夠從多角度擴大知識面,培養起學生對現代文化的興趣和求知欲。
3.3 說話、討論、朗讀、講演
開展語文課外活動,一定要給孩子們提供說話和l討論的機會。口頭表達對于兒童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小學普遍班容量過人,語文課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堂教學小學生發言機會少的不足。
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語文素養,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諧發展,才能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這方面我們應該繼續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適合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具體途徑,既符合小學生實際情況,又可持續長久地堅持下去,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新課程改革在各校學生中順利推進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