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型制作是藝術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方法,是設計思想的體現和濃縮。它能有機地將形式與內容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其獨特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立體的視覺效果。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結合實踐經驗,著重講述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建筑模型的制作工藝。
關鍵詞:探索 建筑模型 制作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c)-0043-01
遼寧省的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遼寧古生物博物館的建立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及國際古生物學的發展進程。遼寧古生物博物館的建筑結構形式新穎,形態優美。對其模型的制作而言,制造程序和方法既是再設計或進一步完善設計的過程,又是依靠具體表現技能強化設計表現的過程。模型是制作者用各種技術和技巧,將各種不同材料通過巧妙構思和精心設計制作成的一件微縮藝術品。它相當于現實生活中建筑物的施工,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建筑物承載力和使用性能。遼寧古生物博物館的模型制作的整個過程,時刻都在接觸各種材料、使用工具,利用各個組合元素,按照形式美的原則,依據內在的規律組合成為一種新的立體形態。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的建筑外形象一個龐大的地質體和一個巨型恐龍巧妙的融合:斷層將地質體垂直切割,火山熔巖自上而下奔瀉流淌。南側的拱形建筑代表遼寧巨大恐龍的身軀,中間的鋼架代表恐龍脊柱,兩側是恐龍的肋骨,而球體代表恐龍蛋。從模型制作設計的角度上進行構思,主要構件有建筑主體、道路綠化、配景及底盤。下面就幾種主要構件的制作進行詳細講解。
1 建筑主體制作設計
要想把握整個模型的整體感,應該從幾個方面去設計構思:比例的設計構思、形體的設計構思、材料的設計構思、色彩與表面處理。比例的設計構思一般是根據建筑模型的使用目的及面積來決定。因為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屬于單體建筑,所以筆者選擇的比例是1:100;由于是縮小的建筑,在視覺上會造成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形體的設計構思方面應該有整體感的考慮。在組合時,應該適當地調整和協調整體,在制作模型之前,材料選擇尤為重要,在材料的色彩搭配、呈現質感、仿真程度上來表現模型的真實感和整體感;色彩和表面的處理能增加建筑模型的質感效果,也是建筑模型制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在模擬真實建筑的基礎上,運用視覺藝術,對色彩進行設計和協調。從整體上看,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建筑模型的建筑主體都是由若干個點、線、面進行不同的組合而形成;但從局部來看,造型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性,然而,這種個體差異性,制約著建筑模型制作工藝和材料的選定。所以,較多地選用了硬質塑料類材料,如有機玻璃板、ABS板、造型板等。這些材料質地硬而挺括,可塑性和著色性強,經過加工制作,可以達到極高的仿真效果。
考慮到建筑模型的色彩與實體建筑色彩不同,筆者利用了各種噴漆進行表層噴涂,產生層次豐富的色彩效果,體現出一種外在的形式美。在利用各種噴漆進行建筑模型色彩處理時,是根據表現對象及所要采用的色彩種類、色相、明度等進行制作設計的。首先,注意色彩的整體效果。建筑模型的每一種色彩映入觀者眼中,產生綜合的視覺感受,哪怕是再小的一塊色彩,若處理不當,都會影響整體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模型色彩設計與使用時,應該特別注意色彩的整體效果。其次,還應該注意建筑模型色彩的多變性。多變性是指由于建筑模型材質的不同、加工技巧不同、色彩的種類與物理特性不同,同樣的色彩所呈現的效果就不同。如在制作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建筑模型時,造型紙、密度板、泡沫板,質地疏松,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著色后色彩無光,明度降低;而有機玻璃板和ABS板,質地密且吸附性弱,著色后色彩明快,這種現象的產生就是由于材質不同而造成的。又如在設計樓梯色彩時,通過不同灰色的搭配和噴色技法的處理,色彩還可以體現不同的材料質感。樓梯的石材效果就是利用色彩的物理特性,通過色彩的搭配及噴色技法處理而產生的。
2 道路綠化制作設計
建筑主體是設計制作模型綠化的前提。綠化應該圍繞著建筑主體而進行,用來烘托主體建筑。為了避免喧賓奪主,綠化的形式做得要簡潔,草皮紙和樹的色彩我選用了穩重的中綠色和深綠色,一方面可以加強與建筑主體色彩的對比,使建筑主體的艦灰色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地面的穩重感,形成一定的對比關系和裝飾性。樹種的形體塑造也照顧了建筑主體的體量和模型比例。在進行具體的色彩設計時,首先,要確定整體基調。整體基調包括建筑模型類型、比例、盤面面積和綠化面積等因素。其次,要確定色彩表現的主次關系。中心部位的色彩一定要精心策劃,次要部位要簡化處理。再次,注意區域的色彩效果。在整體中有變化,變化中求和諧。局部色彩處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綠化的層次感和整體效果。道路制作設計是建筑模型盤面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隨著比例的變化而變化。在做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建筑模型中,主要由主路和綠化構成。考慮到道路制作設計應該既簡單又明了,在顏色的選擇上,用黃灰和藍灰色調,既有對比又有統一。
3 配景及底盤制作設計
在設計其他配景制作時,如水面、人物、路燈等,除了準確理解建筑設計思路和表現意圖外,也參考建筑主體及綠化的表現形式而進行構思。在由平面向立體轉化的過程中,準確把握配景物的形、體量、色彩等要素,通過理性的思維,藝術的表達將平面的建筑設計轉換為建筑模型的實體環境。
底盤是建筑模型的一部分,底盤的大小、材質、風格直接影響著整個建筑模型的最終效果。根據建筑模型主體范圍、模型標題的擺放,確立了底盤的長是1.2米,寬是1米。這樣才能使底盤和盤面上的內容更加一體化。(如圖1)
通過對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建筑模型的制作流程大致可以歸納為:選材、畫線、
切割、打磨、噴漆、上色、粘接、組合、整體修整。通過立體模型,可以更好地對原設計中的功能、形態、結構、空間和色彩等進行多方位的探索,并發展和完善,由此可見模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是設計中的透視效果圖、立體圖和剖面圖無法代替的。一個比例準確,制作精細,色彩搭配和諧的模型不但能通過視覺傳遞建筑設計的內涵,還可以讓觀眾通過觸摸來親自體驗,使人們從二維的平面圖轉化為三維的立體模型,效果更加形象、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