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地方高校的專業課布局分析,總結出地方高校專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有效對接的途經。
關鍵詞:地方高校 區域經濟發展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獻編號:1674-098X(2012)01(c)-0187-01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地方高校的辦學職能之一,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科學研究,都應該從這一職能出發。專業是高校培養人才的載體,高等院校專業結構布局與專業建設應該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德州學院根據德州市乃至山東省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情況,加快專業布局的調整與優化,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建立適應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體系和教學體系,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取得了明顯效果。
1 目前地方高校專業設置中出現的問題
1.1 專業設置趨同
十一五期間,地方院校發展的同質化導致了專業培養質量的下降,已經成為阻礙高校發展的主要瓶頸,而專業設置的趨同化是造成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院校辦學同質化的重要原因,我們對某省8所地方院校調查中發現,有43個專業在4所以上的院校同時設置,占這些學校所設專業總數的37%。大量設置的同類專業又造成師資力量的短缺,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下降。
1.2 熱門專業布點過多
地方本科院校在規模擴張過程中忽視了專業內涵建設和專業結構布局的合理配置,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一味求大求全,盲目跟風,爭相設置熱門專業,造成了熱門專業人才培養過剩,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在筆者調查的8所院校中有7所高校設有該專業,但根據最新的就業報告顯示,目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已經成為高校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之一。其他熱門專業如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以及一些藝術類專業也存在類似情況。一方面造成培養的人才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就業難度加大,另一方面企業招收不到合適的人才,造成人才培養的產銷脫節。
1.3 專業布局調整應變力差
很多地方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尚未良好地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未能將專業設置與地方產業優勢充分結合起來,專業結構調整缺乏對勞動力市場的分析與預見,上不上專業仍然取決于理論推測,或根據招生狀況、熱門專業來確定,沒有充分分析社會的真正需求。近年來,山東省工業經濟調整振興與人才需求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但是在教育部公布的工科專業目錄中,有95個專業在山東省高校尚未設立1,直接影響了經濟快速發展對工科專業人才的需求,難以滿足建設制造業強省目標的需要,不能適應山東省工業結構調整計劃對工科專業人才的需求。
2 地方高校專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有效對接的途經
2.1 專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始終瞄準區域經濟發展趨勢
作為地方院校,要更好的發揮服務地方的職能,就必須將專業結構調整瞄準區域經濟發展,使專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步伐緊跟地方產業發展,從而使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實現無縫對接。以德州學院為例,近年來,為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用人的良好對接,學校專業設置始終圍繞地方區域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大力發展與地方政府重點規劃的裝備制造業等13大產業相關的專業,已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等13個工科專業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要求瞄準重點行業發展趨勢,以滿足地方經濟結構調整需求,提高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水平。
2.2 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應對調方式轉結構形勢下市場變化對人才的需求
社會經濟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高校的專業設置和布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為了使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不斷適應變化的社會需求,我們對德州市和山東省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調研,整理出區域產業發展清單,邀請相關企業高管和政府主管部門,進行三方研討,探索專業與產業對接方式,確定在原有專業基礎上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對接區域產業體系。
2.3 探索與社會、行業、企業雙向共建的專業設置與建設新機制
高校專業設置與專業建設不可能孤立于社會之外,從整個社會發展層面上看,這是一個雙向共建的問題,高校不能關起門來辦學,社會也不能對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不聞不問,雙方供求之間應該建立起一種充滿活力的互動機制。
在專業設置上,一是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的協商機制,讓社會參與高校專業設置與改革政策的制定;二是建立專業人才需求市場預警機制,由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社會調查機構聯合成立專業人才需求和產業發展調查機構,經常性地發布產業結構的變化和發展報告,為高校專業設置和調整提供參考和依據,使高校專業調整建立在科學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2;三是建立專業設置宏觀調控機制。地方高校貼近基層,能夠較早的捕捉到地方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門應賦予高校專業設置與結構調整的自主權,使他們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設置應專業,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從國家經濟和產業布局與規劃上對高校的專業設置和布局進行宏觀調控,確保區域內高校專業均衡發。
在專業建設方而,實施與社會、行業、企業聯合共建是煥發專業生機的最佳途徑,地方本科院校擁有地緣優勢,更應加強與當地企業的深度合作,從學科專業布局開始,直至人才培養的專業指向,都應力爭貼近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工科專業,要做到辦學結合行業需求、教學資源結合行業資源、學校培養結合企業培養,建立全新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
2.4 注重專業內涵建設,拓寬專業口徑,彌補專業不足和市場變化帶來的影響
在專業設置數最有限的情況下,地方高校應從現有專業人手,挖掘專業內涵,一是大力加強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力爭建成一批專業條件、改革成果、建設水平、人才培養質量整體上達到一流水平的品牌專業和專業改革成果、建設水平在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達到較高水平,人才培養具有明顯特色的特色專業。二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德州學院將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實行“專業招生,大類培養”,結合本地區人才素質需求的特點,設置專業知識與跨學科的綜合知識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優化專業基礎課程群的教學內容,構建了“四層次、八模塊”實踐教學體系和六個模塊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設立大學生綜合教育學分,鼓勵學生跨專業選修課程,積極投入科技創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很好的彌補了專業不足和市場變化對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帶來的不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