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 子
東海之濱,錢塘江畔,坐落著良渚古鎮,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就從這里升起,五千年前,良渚人在這塊沃土犁耕稻種,繁衍生息,譜寫著人類文明的早期傳奇,神秘遠古的良渚文明也讓人們產生了深深好奇與迷戀——
魚肥稻香,“美麗之洲”,五千年前的青年男女是怎樣戀愛的?
良渚墓穴,合葬著二十歲骨齡的男墓主和六十歲骨齡的女墓主,他們是什么關系?
兩支骨笛,吹奏出“天籟之音”;六塊玉璧,記錄了“良渚戀歌”。良渚部落第一勇士海東青和美麗的月亮公主艾丁,經歷了一場怎樣的曠世絕戀?
五千年后,考古學家海青把那一段歷史展現在我們面前。
一 一對骨架和一段史前文字
每年農歷十月初一的凌晨,只要天氣晴朗,皓月當空,東海之濱,錢塘江畔的良渚居民在莫角山上都能聽到一種樂曲聲,仿佛是兩種樂器的合奏,一種渾厚,一種細膩,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如泣如訴,顯得優美動聽,把人們引入一種美妙的意境,為此吸引了很多音樂家來到良渚考察。但大家都聽不出這是什么樂器吹出來的,也聽不出是什么樂曲,更聽不出這樂曲是來自天穹,來自地下,還是來自海上。后來,一位全國著名的研究古樂曲的音樂家在農歷九月三十那天晚上到良渚莫角山上守了整整一夜,到第二天凌晨,果真聽到了樂曲聲,他經過仔細分辨,最后猜測是一種管樂器吹奏出來的,內容好像是早已失傳的史前古曲《天籟之音》,如果從音階的角度來說,是用“宮、商、角、徵、羽”五音及十二律在講述古代傳說中鳳求凰的故事,但那管樂器不像金屬,也不像竹器。
更為奇特的是,當太陽從東海冉冉升起的一剎那,樂曲聲就會消失,人們在莫角山上看到太陽從海面升起的時候,月亮也隨著出現,這日月并升的奇特景象,成了一個至今無人能解的千古之謎。
秋天的錢塘江畔,柿子飛紅,黃鶯啼鳴。錢塘江大學考古學院良渚系的考古隊長海青和他的隊員在良渚進行考古挖掘中,發現了一座奇特的雙人葬古墓。
海青曾在良渚一帶發掘過不下幾百座古墓,但從來沒有發現過雙人合葬的墓穴,所以他在幾年前寫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新石器晚期良渚地區都是單人墓葬的觀點,曾得到考古學界的肯定。而這次發掘“1009號”墓穴,竟發現了兩具合葬的骨架,而且骨架非常完整,經驗豐富的海青一眼就看出,這兩具骨架是一男一女。
海青和他的助手王劍小心翼翼地取了兩塊尸骨,分別裝進兩只塑料袋中,讓人馬上送到省城錢塘江大學測驗,然后又小心仔細地搜尋其他的遺物。他們發現,兩具骨架的胸前,都有一根動物的腿骨,海青看出,其中一根是麂鹿腿骨,一根是孔雀腿骨。新石器時期,盛行動物陪葬,但怎么會陪葬兩根動物腿骨呢?不一會兒,一些如玉琮、玉璧、玉鐲和石鉞等許多陪葬品被找了出來,更多的是石鉞,更為奇特的是,還有一把玉鉞。海青知道,在新石器晚期,玉琮象征著神權,玉璧象征著財富,而石鉞作為那個時期的主要兵器,則象征著軍事指揮權,墓中石鉞數量的多少,代表了墓主人軍事權力的大小,一般的軍事首領,墓葬中只有兩把到三把石鉞,而這座雙人墓穴中,竟然有一百零八把石鉞,而且還有一把玉鉞。能同時陪葬那么多的祭品,可見墓主人生前的地位是非常顯赫的。
忽然,王劍遞過一件物品,驚喜地叫道:“隊長,你看!”
海青接過一看,原來是幾塊串連在一起的玉璧。新石器時期,一般部落中有地位的人死后,陪葬有一塊到兩塊玉璧,但海青接過的竟然是一串,他數了數,有六塊。海青用小筆帚輕輕地撣去玉璧表面的塵土,發現玉璧上刻有一些彎彎曲曲好像文字般的劃痕。海青對新石器時期的陶文很有研究,但玉璧上的文字還是第一次發現。這會兒看六塊玉璧,比平常發現的還要大,其直徑有28.8厘米,兩面密密麻麻刻滿了文字般的東西,海青初步估計,如果這些真是文字的話,起碼有近一千個字。
在簡陋的工作室里,海青發現,麂鹿腿骨和孔雀腿骨上都鉆有九個圓孔,原來是兩根骨笛。這個發現,使海青興奮異常,因為這說明,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晚期,良渚地區已經有了音樂。海青又用放大鏡仔細地察看著玉璧,這兩塊玉璧,顯然比其他一些同一地段發掘出來的玉璧更為精致,那些刻在上面的“文字”像蚯蚓,又像蝌蚪,海青把原來搜集到的一些“陶文”拿出來,細細觀察比較,確認和陶文很接近,但一時卻不能“認”出這些“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海青正在苦思冥想,助手王劍進來,向他報告說兩具古尸的骨齡化驗出來了,但這個化驗結果更是讓海青大吃一驚。
兩具骨架確是一男一女,那具男性骨架生前的年齡在二十歲左右,而那具女性骨架生前卻有六十歲左右,而且兩人沒有血緣關系。
根據化驗結果,海青可以斷定,這對骨架肯定不是母子關系,這就排除了良渚時期母子同葬的風俗。那么,難道新石器晚期的良渚地區盛行女大男小的婚姻習俗?
海青知道,要弄清這兩具奇特骨架的身世之謎和兩人之間的關系,還有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凌晨的樂曲和早晨日月并升的千古之謎,這六塊玉璧上的“文字”是關鍵。
經過幾天的研究,海青終于把六塊玉璧上的“文字”翻譯成現代漢字。
二 良渚最美的姑娘和最帥的勇士
滄桑變化,掩不住勇士的光芒;玉璧骨笛,塵封著古老的傳說。五千年前那一段歷史經海青翻譯,展現在我們面前:時光回轉,手持石鉞,身穿虎皮襖的良渚武士挽著美麗的部落公主向我們緩緩走來,訴說起一段遠古絕美的愛情故事……
良渚部落的首領巴赫林,他感覺到自己已經老了,便準備找一位年輕人接替自己。巴赫林年輕時曾是一位有名的勇士,他生過六個兒子,但都夭折了,當妻子生下第七個孩子時,巴赫林一看是個女兒,便嘆了一口氣,道:“看來是太陽神不讓我有兒子啊!”便給女兒起名“艾丁”。艾丁是美麗的月亮的意思,巴赫林五十五歲那年,艾丁十八歲,已出落得美貌動人,被譽為“月亮公主”,部落里很多小伙子都向艾丁求婚。但那個時期,向部落首領的公主求婚,也不是每一個小伙子都有資格的,首先必須是在首領身邊的人,其次是小伙子必須長相英俊,最后還要勇猛無比。公主要嫁的,必須是良渚部落最英俊最勇敢的勇士。
巴赫林有個助手,名叫阿里,阿里的兒子名叫古洛里,古洛里長相英俊,力大無窮,是良渚部落的勇士,古洛里也想娶艾丁為妻子,于是,阿里就向巴赫林提親。巴赫林笑著道:“好吧,等我們三天后打獵回來,再決定吧!”
初夏,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巴赫林和艾丁帶著古洛里和一群衛士去打獵,阿里明白,這次明為打獵,其實是巴赫林和公主艾丁要試一試古洛里到底有多勇猛。于是,阿里暗暗吩咐兒子,趁這一次打獵,一定要好好表現一下,奪得良渚第一勇士以后,就可以和美麗的艾丁公主成親,因為他明白,巴赫林沒有兒子,一旦古洛里成為巴赫林的乘龍快婿,那么,一旦巴赫林歸天,他阿里一家就成了良渚部落的統治者。
良渚部落北面,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沼澤,那里有兇猛的鱷魚出沒,所以很少有人到那個地方去,部落南面,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那里有許許多多的動物:鹿、獐和野豬,還有野水牛,甚至還有野象和老虎。
良渚部落雖然已經種植水稻,還圈養了一些動物,但大家主要的肉食就是捕獵野生動物,而捕獵兇猛的野生動物,靠的就是勇猛。
一行人在正午時分,來到了原始森林邊緣一個叫涯海的地方,按照原來的計劃,狩獵隊要在涯海休息,點火做飯,飯后,就要進入原始森林,尋找捕獵動物。
大家剛剛把火點燃,忽然,前面傳來幾聲虎嘯,聽到虎嘯,大家馬上精神抖擻起來,特別是古洛里,他抓起沉甸甸的石斧,跳起身,循著虎嘯的聲音撲去。良渚人狩獵,一般都是捕獵一些如獐、鹿之類的小動物,要是碰到兇猛的動物,如果人多,還可以一斗,如果人少,就只能避開。現在古洛里為了向巴赫林和艾丁顯示自己的勇敢,博得艾丁的好感,他要單身一人去捕殺猛虎。
誰知當古洛里悄悄摸到那個地方一看,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氣,原來,是一只猛虎和一頭龐大的野豬正對峙著。在良渚,有一句俗語說:“良渚勇士,斗猛虎不斗野豬。”因為猛虎雖然兇猛,但它是正大光明地和人決斗的,無非是“一撲一剪一掃”,如果這三招使完還不能取勝,猛虎就只能逃跑或者任人宰割了。而野豬就不同了,因為野豬不僅兇猛,而且賴皮,特別是受了傷的野豬,它不但不跑,反而會和捕獵人死命相搏,直到和捕獵人同歸于盡。
眼看著巴赫林和艾丁帶著衛士也悄悄地上來了,古洛里不由進退維谷,最后,還是一咬牙,揮動石斧,就要沖上去。這時,身后的艾丁輕聲叫道:“且慢,現在有一虎一豬,一個人很難取勝,不如讓虎豬相斗,等它們斗罷,必是一死一傷,到時再上,可一舉兩得!”
古洛里咬著牙道:“我一定要拔了野豬的獠牙做裝飾物,剝了猛虎的毛皮做遮寒的皮襖!”
只見老虎和野豬對峙了一會兒,老虎知道難于取勝,便想后退,兇猛的野豬瞅準時機,嚎叫一聲,沖了過去,兩根閃著幽光的獠牙像兩把長劍,直刺猛虎的頸項。猛虎長嘯一聲,縱身躍起,避開野豬的獠牙,返身向野豬撲去。野豬哼了一聲,一個打滾,避開了猛虎的一撲,猛虎乘勢一剪,狡猾的野豬又一滾。這時猛虎又是長嘯一聲,直震得旁邊幾棵大樹上的樹葉直往下掉。猛虎抓住時機,長尾一掃,正好掃在野豬的腦袋上。野豬怪嚎一聲,甩了甩腦袋,竟不退反進,兩根鋒利的獠牙刺進了猛虎的頸項。
這時候,在一邊的古洛里瞅準時機,沖了上去,揮起石斧,砍在猛虎的腦袋上,猛虎負傷,長嘯一聲,張開血盆大口,咬向古洛里的腦袋,古洛里想不到猛虎這么頑強,想后退,哪里還來得及。正在這時,巴赫林身邊的衛士海東青大吼一聲,一揚手,手中的長矛飛向猛虎,正好扎進了猛虎的血盆大口,猛虎哀叫一聲,倒地打了幾個滾,便一動也不動了。
這時,那頭野豬也嚎叫一聲,向古洛里沖來,這時的古洛里手足無措,哪里還能應戰,慌亂中后退了幾步,腳下一絆,滾倒在地,眼看野豬那兩根鋒利的獠牙要刺進他的胸膛,這時海東青吼了一聲,一個箭步沖了上去,他閃電一般,雙手一伸,抓住了野豬的兩根獠牙。野豬已受傷,這會兒變得更加兇猛,它把兩根獠牙拼命往前頂,要扎進海東青赤裸的胸膛,海東青蒲扇般的雙手抓住兩根獠牙,拼命往兩邊掰。一人一豬,對峙了好一會兒,只見海東青兩臂上圓鼓鼓的腱子肉一鼓一鼓地蠕動著,猛然,海東青雙腳一沉,雙臂猛一用力,大吼一聲:“開!”只聽得“咔、咔”兩聲脆響,野豬兩根獠牙被海東青生生掰斷。
海東青把兩根鮮血淋淋的野豬斷牙向巴赫林雙手遞上。巴赫林哈哈大笑:“海東青,你是良渚部落真正的第一勇士。”
三 一場捍衛正義和保衛家園的戰爭
一個靜謐的傍晚,艾丁把海東青約到了蓮花湖畔,把一件親手縫制的虎皮襖送給海東青。其實,海東青心里一直愛慕著美麗聰明的艾丁公主,只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太低,不配和艾丁相愛,才把愛意深深地埋在心底。這次狩獵,海東青殺死了猛虎和野豬,還贏得了艾丁公主的愛情。
蓮花湖中的荷花飄著一陣陣香,湖畔的美人蕉在晚風中輕輕地搖曳,夏蟲鳴叫聲聲,一串一串的螢火蟲兒在夜空中舞動,蓮花湖的水面在月色下波光瀲滟。
艾丁把虎皮襖交到海東青手上,笑道:“良渚部落,只有你才配穿虎皮襖,因為你是良渚真正的第一勇士!”
海東青收下虎皮襖,掏出兩支骨笛,艾丁驚奇地道:“好漂亮的骨笛!”
海東青告訴艾丁,那支大的骨笛是用麂鹿的小腿骨做成的,叫做“雄笛”,那支小的是用孔雀的腿骨做成的,叫做“雌笛”。海東青吹起了優美的樂曲:《天籟之音·良渚戀歌》,艾丁幸福地依偎在海東青的懷里。
但這一對沉浸在幸福中的年輕人沒有想到,不遠處的蘆葦叢中,正有一雙嫉妒憤恨的眼睛在盯著他們,恨不得把他們一口吞掉。
從此,每天傍晚,海東青和艾丁都要在蓮花湖畔相聚,海東青用雄笛吹奏那曲《天籟之音·良渚戀歌》,艾丁則用雌笛伴奏,那時而高亢悠揚,時而低緩逶迤的笛聲,常常引得部落的青年男女遠遠地傾聽。
炎熱的盛夏過去了,秋天,是良渚部落收獲的季節,也是良渚人舉行婚禮的季節。巴赫林準備給艾丁和海東青舉辦婚禮,良渚人舉辦婚禮前,是要祭祀東方太陽神的。這天一早,巴赫林正在和大家商議祭祀大事,忽然有人來報,說東鄰的夷巢部落興兵來進攻良渚了。
夷巢部落的首領尼工,據說善于運用水和火,尼工的祖先和巴赫林的祖先原來都是朋友,那時,以蚩尤為首的部落叫做“九黎大部落聯盟”,尼工和巴赫林的祖先原來都是聯盟中的一支,后來,蚩尤率九黎部落和黃帝部落戰于涿鹿之野,最后黃帝勝利,蚩尤被殺,九黎聯盟發生了分裂,尼工和巴赫林的祖先就各自帶了自己部落的人來到了這里,毗鄰而居,千百年來,兩個部落的人相安無事,但傳到尼工和巴赫林這一代時,尼工這個人特別殘暴。原來,部落有一種風俗,就是部落的首領死了,要用動物做祭祀,在墓穴旁邊挖祭祀坑,把幾條狗或者捕獲的麋鹿當做祭禮,但這個尼工卻要用活人來做祭禮,稱為“人祭”,所以他的部落里有不少人都反對他的殘暴,紛紛出逃,有不少人就逃到了相鄰的良渚部落。
那時候,各部落除了祭祀和占卜以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衛邊防,開拓疆土和擄掠奴隸的征戰了,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尼工除了殘暴,還是個野心勃勃好戰成性的家伙,而他的西鄰良渚部落,因為在巴赫林的治理下,魚肥稻香,被譽為“美麗之洲”。尼工早就覬覦美麗富饒的良渚了,早在三年前,尼工曾為兒子考滋向巴赫林求婚,想讓良渚部落漂亮的月亮公主艾丁嫁給他的兒子考滋。巴赫林當然明白尼工的真正用意,他是想讓兒子將來繼承良渚部落的首領,但巴赫林知道尼工的兒子考滋是個性格暴戾恣睢的家伙,他是治理不好一個部落的,便以艾丁還小為由,拒絕了。
現在,尼工得知美麗的月亮公主艾丁將要嫁給一個地位低下的衛士海東青,不由勃然大怒,便要發兵大舉進攻良渚部落了。
巴赫林只好推遲了海東青和艾丁的婚禮,組織力量,準備抗擊夷巢部落的侵略。
在良渚古城中心的莫角山山頂上,筑有一座高高的祭壇,祭壇中央,是一道用鑿刻得非常光滑的石塊筑成的石壁,石壁上面刻著一尊巨大的似神似獸的神人圖像,這尊圖像就是良渚人崇拜的偶像——太陽神。太陽神旁邊,刻著一只大鳥,這只大鳥,就是傳說中的鯤鵬。石壁刻像前,置有一張用銀杏樹木做成的寬大的祭桌,祭桌上,整齊地擺放著鼎、豆、盤和雙鼻壺等陶器器皿,里面盛著祭祀太陽神的美酒,還有花生、蠶豆、甜瓜和老虎肉、鹿肉。巴赫林率領海東青和艾丁,要在祭壇上祭祀太陽神,并將軍事指揮權交給海東青,讓他率領良渚部落抗擊夷巢部落的入侵。
祭壇四周,圍滿了良渚部落的臣民,青壯年們每人手里都拿著長矛,那是一種用樹枝為桿,枝桿一頭裝著一枚打磨得非常鋒利的石槍頭,有的身后還背著弓箭。
巴赫林一步一步地走上高高的祭壇,不由有些氣喘,緊跟在他身后的海東青和艾丁想上前攙扶,但巴赫林揮揮手,拒絕了。
當太陽升到天空正中的時候,祭祀開始了。巴赫林跪在祭桌前用蘆葦編織的席子上,朝著太陽神三叩首后,站了起來,面朝他的臣民,用蒼老的聲音喊道:“良渚的兄弟姊妹們,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建立起來的天堂,能讓外人來踐踏嗎?我們用辛勤換來的果實,能讓外人來掠奪嗎?我們的兄弟姊妹,能讓外人擄去當奴隸嗎?”
祭壇四周爆發出一陣陣驚雷般的怒吼:“不能!不能!不能!”
巴赫林等大家安靜下來,道:“我們良渚部落,永遠信守祖上傳下來的諾言,決不向別的部落開戰,但也絕不允許別人侵入我們的家園!我老了,我不能帶你們去驅逐入侵的敵人了,現在,我把象征良渚最高軍事指揮權的玉鉞,交給我們良渚的第一勇士——海東青!讓海東青率領大家捍衛正義和保衛家園!”
四周頓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四 鯤鵬的血和良渚第一勇士的血
尼工統治的夷巢部落早已馴服了大象和野牛,他的士兵或騎著大象,或驅趕著野牛,浩浩蕩蕩向良渚部落殺來,很快進入良渚境內,當大軍剛剛到良渚城下,就遇到了海東青。海東青頭上戴一頂麂皮帽,身上圍著艾丁為他縫制的虎皮襖,赤著雙足,赤裸的上身背著一張弓,手里拿著一把長矛。
尼工見海東青單身一人,便率領大隊猛沖過去,海東青見尼工的大象和野牛鋪天蓋地似的沖來,返身就往良渚城北面退去。
只見前面茫茫一片沼澤,無邊無際,海東青已沒有退路,尼工不由哈哈大笑,高聲叫道:“誰抓住良渚部落第一勇士海東青,賞虎皮三張,美酒十鼎!”
誰知海東青徑直往沼澤深處踏去,只見他踩在沼澤上如飛而去,濺起的泥漿四處飛濺。而尼工那些騎著大象和野牛的士兵一踩上沼澤地,就一個個陷入了沼澤,后面的大隊人馬一下子怎么也收不住狂奔的腳步,一眨眼工夫,尼工的一大半人馬陷入了沼澤地,掙扎了幾下,就陷入了泥濘,成了鱷魚的食物。
尼工急忙傳令退兵,當他們慌亂地往回退時,前面突然沖出一支伏兵,舉著長矛向他們殺來,為首的正是良渚部落的月亮公主艾丁,艾丁指揮士兵一陣沖殺,直殺得尼工和他的夷巢士兵鬼哭狼嚎。
尼工率領敗兵后退三十里,他和公子考滋商量,如果要繼續進攻良渚,已不能取勝,因為那個海東青好像有太陽神的庇佑,他能在沼澤地行走如飛,而尼工的士兵一踏上沼澤,就全部陷入泥濘。如果退兵回夷巢吧,又咽不下這口氣,還要被旁人譏笑。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忽然有士兵來報,說良渚部落的古洛里求見。
原來,阿里和古洛里見艾丁公主要嫁給海東青,不由又嫉又恨,因為一旦海東青和艾丁公主成婚,海東青就成了巴赫林的首領繼承人,這會兒見夷巢大軍來攻,正好可以借尼工的大軍除掉海東青。沒想到城北一戰,海東青單身迎敵,把尼工的夷巢士兵引入沼澤,又遭到艾丁的伏擊,打得尼工大敗。于是阿里和兒子古洛里商量,決定向尼工提供情報,讓夷巢的大軍繼續進攻良渚部落。
海東青為什么能在沼澤地里健步如飛呢?原來,他從小就在城北一帶打獵,為了進入茫茫的沼澤地,他在沼澤地里打下了一排木樁,一直延伸到沼澤深處,所以這次他退到沼澤地,踩著木樁退到沼澤深處,而尼工的士兵一踩進沼澤,就陷了進去。古洛里還向尼工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情報:良渚城里儲備的糧食不多,只要圍住一個月,良渚人就會全部餓死。
尼工一聽,喜出望外,便賞了古洛里許多玉璧和玉琮,馬上和公子考滋帶兵包圍了良渚城。
但良渚城筑造得高大宏偉,沿城還開挖了護城河。尼工的士兵一到城下,考滋就一馬當先,架起長梯,靠在城墻上,指揮士兵攻城。城墻上的海東青和艾丁指揮良渚士兵,打下石塊,射下石箭,打退了尼工的進攻。
海東青在城上,看見考滋在城下指揮攻城,心想只要射傷了考滋,尼工就一定會退兵,便摘下長弓,取一支石箭,拉開弓,朝著考滋一箭射去,只聽得一聲弓弦響,石箭正中考滋左臂,考滋大叫一聲,倒在地上。尼工見兒子受傷,而大象和野牛只適合平原作戰,在攻城中也失去了優勢,便又想退兵。
古洛里見尼工想退兵,又向尼工獻計道:“良渚所依靠者,就是一個海東青,我讓海東青到夷巢大營來,到時就由你處置了!”
尼工不相信:“海東青會這么笨,會自投羅網?”
古洛里道:“良渚城里糧食有限,如果被大王圍上一個月,城里就要斷糧。所以他們巴不得夷巢大軍撤兵,只要騙過巴赫林,海東青一定會出城!”
于是,古洛里潛回良渚城,和阿里互通消息后,第二天一早,阿里就去見巴赫林,道:“我聽說尼工侵犯良渚,并不是為了擄掠奴隸,而是為了讓他公子考滋和良渚部落的第一勇士比武。”
巴赫林道:“尼工僅僅為了他兒子和良渚的第一勇士比武,用得著出動那么多的軍隊嗎?”
阿里道:“寧可信其有!如果考滋比武勝了海東青,他就會退兵,如果比武失敗,他更沒有臉面賴在良渚不走了!”
這時,海東青道:“既然尼工有這個意思,我可以去和他兒子比試一下!”
巴赫林道:“這是尼工的詭計,我們千萬不能上當!”
海東青道:“如果真的是這樣,良渚城就能解圍!”
這時,艾丁也道:“阿爸,讓海東青去吧!”
于是,海東青出城,來到了尼工的軍營里,尼工想不到海東青真的來了,不由又驚又喜,當即在大營里接見了海東青。
尼工道:“我這次出兵,只要良渚部落答應兩個條件,如果這兩個條件答應了,我馬上退兵。第一個條件,就是公子考滋要和良渚第一勇士比武。”
海東青笑道:“這個條件我答應,第二個條件呢?”
尼工道:“如果第一個條件你輸了,就不可能有第二個條件了,因為那時你已經人頭落地了。如果說你贏了,我們再說第二個條件。”
海東青道:“那好吧!”
考滋使的是一把沉重的巨大石鉞,海東青因沒有帶兵器,便臨時撿了一把士兵用的長矛。
在尼工的軍營里,良渚部落第一勇士海東青和夷巢部落的公子考滋進行了一場殊死的搏斗。
考滋聲先奪人,他大吼一聲,揮起石斧朝海東青的頭上砍去。海東青知道考滋有一股蠻力,舉起長矛,沉著應戰,兩個人一來一往,斗了一會,考滋仗著力大,揮起一斧朝海東青頭上砍去。海東青躲避不及,舉起長矛一架,只聽得“咔嚓”一聲,長矛被砍成兩段。考滋趁勢向海東青撲去,海東青兩只手各握著半截長矛,見考滋撲到,往旁邊一閃,飛起一腳,把考滋踢倒在地,沒容他起身,兩根半截的長矛柄已抵住了考滋的喉嚨,只要再往前一用力,鋒利的斷柄尖端就會刺穿考滋的喉嚨。
海東青勝了考滋,道:“請說第二個條件。”
尼工陰惻惻地道:“這第二個條件,恐怕你無法做到。”
海東青正色道:“沒有良渚人做不到的事,你說吧!”
尼工道:“我的王后得了重病,必須要有東海上鯤鵬的鮮血做藥引才能治愈,我要你三天之內捕捉到鯤鵬,取來鮮血!”
海東青道:“鯤鵬展翅,遮掩東海九萬里,但鯤鵬只是傳說中的大鳥,誰也沒有見過,如果我真的抓到了鯤鵬,你只要說這不是鯤鵬,戰爭還是不會結束的!”
尼工陰險地笑了:“你很聰明,如果沒有鯤鵬,有一個人的鮮血也可以替代鯤鵬的鮮血!”
海東青明白了尼工的意思:“你是說我的鮮血?”
“對,就是良渚第一勇士的鮮血,可以替代鯤鵬的鮮血!”
海東青道:“你可以要我的鮮血,但我也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在良渚城下,當著兩軍士兵的面,砍下頭顱,讓你拿走我的鮮血!”
尼工哈哈大笑:“好,我答應你!”
第二天一早,尼工的大軍在良渚城下一字擺開,海東青站在城下,他脫下艾丁親手為他縫制的虎皮襖,這時,他聽到城上傳來艾丁的喊聲:“海東青,你快回來,不要上了尼工的當!”
海東青抬起頭,望著城墻上的戀人,拿出那支麂鹿骨笛,大叫道:“艾丁,為了良渚部落的安康,我們再吹一曲吧!”便將骨笛湊到嘴邊,吹了起來。
城頭上的艾丁雙目含淚,也和著海東青的樂曲,吹了起來。那優美的樂曲——《天籟之音·良渚戀歌》,好像是鳳凰和鳴,但一對戀人即將分離,那樂曲更是平添了幾分幽幽的傷感。
海東青一曲吹罷,舉起了一把鋒利的石斧,砍向自己的頸項。
當鮮血從海東青的頸項處飛濺而出時,城墻上的艾丁大叫一聲,昏了過去。
尼工想不到海東青為了良渚部落,真的會自刎而死,因為當著兩軍士兵,如果自己食言,那么良渚部落會更加奮起反擊,而自己的士兵因為首領出爾反爾,就會失去軍心,他權衡再三,只好退兵。
五 一首來自天外的天籟之音
海東青為了平息夷巢部落和良渚部落之間的戰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巴赫林和艾丁以良渚部落最高的規格安葬了他,艾丁把那支麂鹿骨笛——雄笛,輕輕地放在了海東青的胸前。
巴赫林經歷了這么大的一場災難,便病倒了。
這時,阿里和古洛里父子見海東青死了,他們又有了接替巴赫林當良渚部落首領的機會,于是,阿里又一次向巴赫林求婚,要讓古洛里娶月亮公主艾丁為妻子。巴赫林正在猶豫要不要答應的時候,艾丁卻堅決反對,她說海東青為良渚部落而死,她要為海東青守孝,不能再嫁給其他人了。
但巴赫林不以為然,他想的是良渚部落的首領繼承人,便勸艾丁:“海東青既然已經歸天,而眼下最合適的部落首領繼承人,就只有古洛里了。”
正在這時,阿里家里出了事,古洛里看中了一名女奴,但這名女奴已經和一名青年奴隸好上了,不料古洛里妒火中燒,喝得酩酊大醉后,竟趁著酒興把那名女奴殺了,本來,主人殺一名女奴是不犯法的,但那名女奴的男友知道阿里父子出賣良渚部落的事,便向巴赫林告發了阿里父子向尼工出賣情報,引誘夷巢大軍圍困良渚城,害死海東青的事。
起先,阿里父子還百般抵賴,但巴赫林在那名奴隸的指引下,在阿里家中搜出了尼工作為回報送給他的一些玉璧和玉琮,阿里知道罪行敗露,無法抵賴,便只得把向尼工送情報,引誘尼工圍攻良渚部落,害死海東青的事一一招供。巴赫林想不到自己最信賴的助手竟會出賣自己的部落,不由氣急攻心,大叫一聲,氣絕而亡。
良渚部落的臣民一致要求殺了阿里父子,艾丁沉吟片刻,道:“我父親一向以仁慈治理部落,何況逝者已去,放過他們吧!”
于是,艾丁把阿里和古洛里父子流放到良渚西北的一個地方,在那里圈了一塊地,讓他們在那里飼養狗和其他一些動物,良渚人恨透了阿里父子,便把阿里父子流放的地方稱做“狗莊”。
安葬了巴赫林后,艾丁在良渚臣民的擁戴下,繼承父親巴赫林當了良渚部落的首領。但艾丁思念戀人海東青,每天晚上,她用骨針把自己和海東青誠摯的愛情經過用符號刻在幾塊晶瑩的玉璧上,刻了一塊又一塊,一共刻了六塊。一有空閑,就拿著海東青送給她的那支孔雀骨笛,吹著那支優美的樂曲:《天籟之音·良渚戀歌》。
四十年后,艾丁得了重病,這一天半夜,忽然從遙遙夜空里傳來一陣她熟悉的樂曲聲,那樂曲仿佛來自昊昊天穹,來自冥冥地下,來自淼淼海上。艾丁側耳細聽,正是當年海東青每天晚上在蓮花湖畔用麂鹿骨笛吹奏,她在一旁用孔雀骨笛和奏的那首《天籟之音·良渚戀歌》。
綿綿的樂曲,在夜空里流淌,猛然,艾丁感覺到,那是海東青在召喚她。艾丁掙扎著從床上坐起身,拿出那支放在枕頭旁邊的孔雀骨笛,她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的蓮花湖畔,仿佛依偎在強壯的海東青身上,和著遙遙的樂曲吹奏起來。
整整一夜,良渚部落的臣民都沒有睡覺,他們聚集在莫角山上艾丁住所的四周,靜靜地傾聽優美凄婉的《天籟之音·良渚戀歌》。
浩瀚的天空大海,天水一色,東方漸漸亮了,只見火紅的太陽像一輪火球,從東海里跳躍而出,就在這一剎那間,銀色的月亮也跟著跳出,先是圍繞著太陽頻頻跳躍,然后覆蓋住太陽,太陽被月亮遮住的部分光色暗淡,未被遮住的部分呈月牙狀,閃爍著金色的光彩。這時,大家才發現,艾丁吹奏的樂曲不知什么時候已經停了。
猛然,大家記起了,四十年前,海東青就是在這一天,為了平息夷巢部落和良渚部落的戰爭而英勇獻身的。
良渚部落從來沒有男女合葬的習俗,但為了讓艾丁和海東青永遠在一起,大家決定,把艾丁和海東青合葬在了一起,除了把記載著海東青和艾丁愛戀經過的六塊玉璧葬入墓穴,還把那支孔雀骨笛也放在了月亮公主艾丁的胸前,麂鹿骨笛和孔雀骨笛又相聚在一起了。
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凌晨,良渚人都會聽到一陣陣優美的音樂聲,那是海東青和艾丁在一起吹奏那首《天籟之音·良渚戀歌》。而只要天氣晴朗,天亮前站在高高的莫角山上,還能看到大海上日月并升的奇景。那是海東青化為了太陽神,艾丁化為了月亮神,每年的這一天,他們在向勤勞勇敢的良渚人祝福。
“日月并升”從此成為吉祥如意的福兆,受到良渚人的頂禮膜拜。
尾 聲
六塊玉璧上的文字雖然簡單,但經過海青隊長的翻譯,把這一樁五千年以前的愛情故事,講述得回腸蕩氣。大家都聽得嘆息不已:“真是一場曠古的戀情!”
海青道:“只要哪一天凌晨有骨笛的音樂聲,而且天氣晴朗,那么,早晨就一定會出現日月并升的景象,而這一天,正是每年農歷的十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