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英 朱懷紅 (荊楚理工學院醫學院,湖北 荊門 448000)
口腔頜面部創傷主要是指面部軟組織、上頜骨、下頜骨、顴骨以及顳下頜關節等部位的損傷,由于頜面部的血管較多,血液循環豐富,故口腔頜面部發生損傷后容易導致組織血腫和水腫,且其腫脹一般發生較迅速、嚴重。老年口腔頜面部創傷后早期腫脹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產生窒息等不良后果,嚴重者可威脅患者的生命〔1~3〕。本研究使用甘露醇聯合小劑量地塞米松聯合治療老年口腔頜面部創傷后早期腫脹,觀察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診治的老年口腔頜面部創傷后早期腫脹患者4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4例。觀察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60~78〔平均(68.6±3.1)〕歲,6例為單純的軟組織損傷,18例為軟組織損傷合并頜骨骨折;其中交通意外傷12例,高處墜落傷4例,暴力擊打傷3例,機械損傷2例,其他原因3例;有14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昏迷。對照組男15例,女9例,年齡61~81〔平均(69.8±3.6)〕歲,8例為單純的軟組織損傷,16例為軟組織損傷合并頜骨骨折;其中交通意外傷14例,高處墜落傷5例,暴力擊打傷3例,機械損傷1例,其他原因1例;有11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昏迷。所有患者均無嚴重的遺傳疾病以及免疫系統疾病,無明顯的心腎不全等臟器損傷,對使用的藥物無過敏現象,排除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嚴重的并發癥。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受傷原因等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頭顱CT檢查,確定其顱腦內部有無出血,同時進行血常規和尿常規的檢查,無異常后,給予口腔頜面部創傷的常規治療以及針對腫脹的藥物治療。首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同時給予地塞米松靜脈滴注,5 mg/次,1次/d,持續3 d。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甘露醇125 ml靜脈滴注治療,滴注時間20 ~30 min,1 次/d,持續3 d。
1.3 觀察指標 頜面部腫脹程度測定:根據面部美學測量技術,使用游標卡尺,分別于治療前、后對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相應位置之間的間距進行測量,反映頜面部腫脹程度。水平方向選擇測量兩側下頜角部最外側點之間的距離,垂直方向測量外眥點到唇連接點之間的距離。
腫脹治療療效評價指標:顯效:頜面部創傷后的早期腫脹在接受治療后得到很好的控制,腫脹顯著好轉;有效:頜面部創傷后的早期腫脹在接受治療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有較為明顯的腫脹;無效:頜面部創傷后的早期腫脹在接受治療后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腫脹程度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采用±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
2.1 頜面部腫脹程度測定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兩個方向測定距離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兩組水平方向距離、垂直方向距離均明顯小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頜面部腫脹程度測定結果(mm± s,n=24)

表1 兩組患者頜面部腫脹程度測定結果(mm± s,n=24)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水平方向距離治療前 治療后垂直方向距離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48.7±4.1 141.3±3.31) 89.6±2.8 83.3±2.71)觀察組 148.1±4.2 133.2±3.11)2) 88.9±2.7 73.3±2.61)2)
2.2 兩組患者腫脹治療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顯效18例(7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4例(58.33%)(P<0.05);觀察組無效0例,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例(8.34%)(P<0.05)。觀察組及對照組有效例數分別為6例(25.00%)、8例(33.33%)。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老年人遭受意外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使得老年口腔頜面部創傷的發病率迅速上升。頜面部的解剖特征決定了一旦發生意外,口腔頜面部出現腫脹的可能性很高。腫脹發生后,可能會導致呼吸道不暢,進而引發患者出現窒息等情況,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由于頜面部處于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與眾多重要的器官相連,對其進行及時準確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頜面部上接顱腦,處理不當可能造成顱腦損傷;下接頸部,處理不當則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頸部損傷〔4〕。
甘露醇為單糖,在人體內不被代謝,在腎小管處重吸收的過程中也難以被重吸收,同時可發揮滲透利尿作用,是一種常用且高效的滲透性脫水劑,其能升高血漿滲透壓,從而使組織間水分進入血管,使組織脫水〔5〕。地塞米松能擴張血管,增加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緩解組織腫脹〔6〕。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治療方法對于緩解老年口腔頜面部創傷后早期腫脹均有一定的效果,并且甘露醇聯合小劑量地塞米松的治療效果更好。故甘露醇聯合小劑量地塞米松治療老年口腔頜面部創傷后早期腫脹,能顯著緩解早期腫脹的程度,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陳安勇,湯 煒.地塞米松在口腔頜面部手術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0;7(36):28-9,46.
2 蒙振根.平陽霉素聯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療口腔頜面部血管瘤〔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1;4(3):244-5.
3 王雪峰,李雪萍,連文杰,等.老年缺血性心臟病患者頜面部手術圍麻醉期安全性探討〔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111-2.
4 付 淼,解世洋,何葉松,等.頜面部三維模型的建立〔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2):68-70.
5 常群安.甘露醇對消除頜面部創傷性腫脹的臨床研究〔J〕.青海醫學院學報,2009;30(2):136-7.
6 夏廣文,夏玉軍.不同劑量甘露醇在不同類型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3):39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