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逸
摘要:當代的山西中國畫創作水平在全國處于落后局面,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培養機制和環境有很大的不足,本文正是總結這種不足之處,引以為戒,希望山西中國畫發展能有更好的前景。
關鍵詞:山西中國畫創作高等教育 培養機制藝術氛圍
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在杭州展出,在這五年一次最重要的美術展覽賽事中,山西的中國畫入選數量很是差強人意,在全部入選的550件中國畫作品中,山西入選7幅,在全國23個省份中(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除外)排倒數第四,僅在貴州、安徽、青海、河南之前,雖然僅僅是一次展覽,但是這是展示五年來山西中國畫創作水平的很好平臺,如果說這僅僅是一次偶然,那么再看看近些年山西中國畫作品在一些全國重要展覽賽事中的入選情況:“2009年第七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2010年北京國際雙年展”,山西省中國畫作品沒有一件入選; “2011年第八屆工筆畫大展”,山西僅僅入選一幅;“2011年全國中國畫展”,山西入選二幅;“2011年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山西中國畫作品入選二幅;“2011年中國金陵百家中國畫展”,山西入選一幅 。從這一系列的數字可以看出,山西省中國畫創作水平在全國尚處于落后局面,其發展態勢也相對緩慢。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種種,筆者總結幾點,希望能拋磚引玉,對山西中國畫發展窘境有所引介。
一、山西中國畫創作水平落后的原因
1、高校美術教育資源短缺
在目前全省的18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專門招收中國畫專業并且具有一定歷史的高校只有山西大學,并且招生是兩年一屆(太原科技大學、太原師范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的中國畫專業是2008年前后才開始設立,目前還沒有畢業生),而其它的高校只是開設美術學教育專業。美術學教育按教育部的要求主要是有針對性的培養初高中美術教師,這離專業中國畫人才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樣的高校美術辦學現狀造成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山西從事中國畫創作的畫家幾乎都出自同一個學校,其教學成果相應地趨于類同,很難形成百花齊放的創作狀態與竟長爭高的藝術環境,這對山西中國畫創作的發展水平造成很大的局限,同樣也影響了參加展覽的入選率。其二,高等院校是發揚中國畫藝術的重要陣地,教師是發展的帶頭兵,但是目前山西高校中國畫專業的教師大多缺乏從事專業創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校的學生資源有限,這些教師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面對社會中的金錢利益驅使,一些老師花費大量時間辦美術高考培訓班,消耗了創作精力,磨滅了創作意識。
總之,作為最前沿的中國畫研究陣地——山西高等院校的中國畫教育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得整個山西的中國畫創作水平落后于其他的省份。如陜西、江蘇、山東、河北、浙江等這些中國畫創作水平較高的地方,無不是有高校作為中國畫繁榮的支撐點。所以,要想發展山西的中國畫創作,高等學校的資源首先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創作人才年齡偏大,創作力量后勁不足
山西省的中國畫創作人才主要集中在公辦的畫院中,畫院的任務按照1956年國務院設立畫院時對畫院提出的具體任務是“繁榮中國畫創作,培養中國畫的專門人才,并對中國畫做理論的探討,及負責院外中國畫創作的推動和輔導工作”。山西省目前公辦畫院有6所,他們是:山西畫院、太原畫院、陽泉畫院、晉城書畫院、古交畫院、河曲畫院,這些畫院主要是以中國畫創作人才為主,畫家們的任務就是創作優秀的符合當代審美的美術作品, 不可否認,成立前期,山西的畫院創作隊伍在也曾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并且名人輩出,楊力舟、王陽春、張明堂、趙益超、亢佐田等都取得過很好的成績,并且形成很好的中國畫創作氛圍和團隊,在當時有著很大的影響。近些年,山西的中國畫創作水平漸漸落后于其他省份,其中原因之一是人才年齡結構的不合理,在當前活躍的中國畫創作團隊中,年齡偏大是很突出的一個特點,主要創作力量多以50歲以上的年齡在承擔,這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山西中國畫創作人才的斷層,缺少青年力量的創作成績,年輕力量跟不上來,年紀大的創作精力有限,和當代社會的銜接有點緩慢,使作品面貌相對陳舊, 影響到展覽的成果。
3政府投入不夠,藝術氛圍欠缺
在全球面臨各種天災人禍、危機叢生的時代背景下,要實現“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全世界和諧共存”的理想目標,僅僅依靠政治、經濟和科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約束力只是外在的管制和威懾,而藝術則有可能生成人們內在的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的機制。
繪畫也不列外,它不僅僅是視覺圖像的簡單感應,它還擔當‘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作用,所以,它不僅僅是藝術家個人的事情,更應該是政府的事情。但是山西政府對山西的美術事業投入的明顯不夠,根據調查,山西省目前沒有一所專業的公立美術館,這在全國是很少見的,雖然有幾所私立美術館,但私立美術館缺乏公眾引導性與經營穩定性,只是單純的追求利益價值,最后都相繼改變經營性質,比如景峰美術館2005年前后年建立,目前改為休閑會所,星星美術館只是偶爾舉辦協會活動的場所。省會尚且如此,地方的情況可想而知,而美術事業的繁榮恰恰需要政府的引導性和公眾的參與性,專業美術館就擔當這種社會角色,只有調動群眾參與性,壘實美術基礎,才能形成一定的美術氛圍,其次,山西是一個中部城市,受經濟的制約,群眾精神層面的追求顯得有點單薄,這種制約直接反映在群眾的參與性與繪畫作品的滲透力方面明顯不夠,使整個社會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群眾不參與美術,畫畫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自娛自樂,沒有使命感和凝聚力,最終形成現在山西省國畫創作低迷狀態。
三、 山西中國畫發展的幾點意見
1、加強高校的人才培養,增強教師的競爭意識
針對山西人才培養單口頸輸出,首先要加強高校的培養力度,拓寬培養平臺,學校要有使命感,教師要有責任感,學生要有危機感,真正形成一個積極奮進出人才的地方。可喜的是太原師范學院,太原科技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近些年也相繼設立了繪畫專業,并且設有中國畫專業,在此基礎上,各校應加強交流合作,不定期的進行作業展示,要在小環境中形成有競爭有對比的培養環境, 從一開始就形成很好的學習氛圍與競爭意識。再次,要鼓勵教師多搞創作,并進行一定的獎勵,是教師回歸到創作隊伍中來。真正發揮高校的作用,起到繁榮中國畫創作水平的帶頭兵.
2、注重年輕力量的培養
要想山西的中國畫創作有新的氣象,必須合理配置人才資源,要充分重視年輕人的創作力量。年輕人作為時代的先鋒,具有朝氣蓬勃的精神力量,而且他們對于當代的社會現狀有著敏銳的感受與細膩的觀察,面對新生事物,他們又充滿激情,有其優于年長者的優勢。當然,年輕人的弱勢是繪畫語言的欠缺,可以通過老帶少,舉辦培訓班來提高年輕人整體創作水平。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年輕人主人翁的精神,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山西的美術事業中,為繁榮山西的中國畫創作敬獻一份自己的心力。
3、活躍藝術氛圍,調動民眾參與性
政府必須先有引導性的措施,建立專業的美術展覽機構,可以舉辦全國性的展覽,建立藝術園區等措施,吸引優秀人才,引導群眾參與進來,形成循環的藝術市場,值得欣慰的是隨著山西經濟的轉型發展,政府意識到這方面的欠缺,相繼做出一系列文化強省的措施,山西省美術館的相繼設立與即將建設,太原市美術館的即將竣工都在預示著美術的繁榮景象。
2010年12月13日, 山西省被國務院批準設立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無疑對山西的發展提供很好的契機,有理由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山西的中國畫創作水平必定有新的氣象。
(作者單位:太原師范學院美術系)
責任編輯:劉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