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振宇,陶建平,徐家鵬
(1.華中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武漢430070;2.湖北省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武漢 430070;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為了解決豬肉價格頻繁波動問題,國內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辛賢等(1999)將營銷投入、生產投入、生產者價格預期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綜合考慮到生豬和豬肉價格變動中,認為居民消費每增加10%,生豬和豬肉價格的彈性分別上漲7%和5%,散戶養殖對飼料的使用率低使生豬生產投入價格上漲對生豬和豬肉價格上漲的影響不大[2]。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以及我國養殖方式的變化,飼料在養豬業中所占比例也在增加,飼料價格也成為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的重要影響因素[3]。回歸、協整檢驗、Granger檢驗以及Enders-Siklos檢驗均表明,生豬價格與玉米價格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4]。毛學峰、曾寅初(2008)利用生豬、豬肉和仔豬三者的價格數據來對生豬價格周期進行識別,認為生豬價格存在35~45個月的周期波動[5]。王芳、陳俊安(2009)論證了養豬業價格系統中玉米、仔豬、生豬、豬肉四種價格之間的長期協整關系,并認為短期之內這種長期均衡作用對波動的調整系數較小,單靠市場難以實現養豬業各種價格的均衡[6]。而楊朝英、徐學榮(2008)的研究又表明政府對生豬支持政策卻在生豬價格上漲時加劇了生豬市場波動的風險[7]。如何制定生豬支持政策才能有效穩定豬肉價格,穩定生豬市場?生豬養殖業的哪個環節才是生豬支持政策制定的切入點?本文旨在通過對生豬飼養各個環節變量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回答上述兩個問題。
以玉米為主的飼料占我國生豬養殖成本的75%,也因此,玉米價格被諸多學者作為研究對象來探討生豬或豬肉價格變動規律。武拉平(2000)的分析認為玉米價格對整個飼料市場以及養殖業形成影響,為穩定生豬產業,應將玉米作為監測和控制的重點[8]。徐小華、吳仁水(2010)對生豬價格與玉米價格之間的非線性調整關系進行了研究,認為二者之間存在有門限的長期均衡關系,玉米價格是生豬價格變化的Granger原因[9]。因此,本文選取玉米價格作為生豬養殖業生產環節成本變量。豬肉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供給減少引起[10],2011年7月28日國務院頒布的《關于促進生豬生產平穩健康發展防止市場供應和價格大幅波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明確指出能繁母豬是保護生豬生產能力的關鍵環節,因此本文選取仔豬價格來反映生豬生產能力,研究玉米價格、仔豬價格和豬肉價格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為穩定豬肉價格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參考。
考慮到年度數據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不能較好地反映數據的必要信息,因此文章中采用月度數據形式。數據來源于《中國農產品價格調查年鑒》(2000~2010)和中國統計月報201102~201106,時間跨度為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
首先用Eviews5.0繪制出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于2000年1月~2011年5月的曲線圖,見圖1。左縱軸表示仔豬價格和豬肉價格,右縱軸表示玉米價格,橫軸X表示時間。根據圖1,三種價格的波動幅度雖然不盡相同,但具有大致相同的上升和下降趨勢,說明長期來看,三個變量之間具有正向的線性關系。從圖1三種價格的波動幅度來看,波動最為劇烈的是仔豬價格,其次為豬肉價格,玉米價格波動較為平緩。為了進一步驗證玉米價格、仔豬價格和豬肉價格之間的關系,文章采用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檢驗對三種價格變量進行實證分析。

圖1 2000年1月~2011年5月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變動曲線圖(單位:元/公斤)
為了消除時間序列之間的異方差性,對數據進行自然對數變換并分別記為Lnzhurou、Lnyumi、Lnzaizhu。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檢驗的時間序列均是原序列的對數序列,采用的軟件為Eviews5.0。
協整檢驗僅對已知非平穩的序列有效,所以需要先對模型中的每一項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應用Eviews5.0對三種價格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時,首先對其原始序列進行檢驗,然后對其一階差分序列進行檢驗,單位根檢驗結果匯總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玉米價格、仔豬價格以及豬肉價格的原始序列的ADF統計量在顯著性水平為5%的水平下均大于臨界值,因此不能拒絕原假設,即序列存在單位根,是非平穩的。一階差分后各序列的ADF統計量值又均小于5%顯著性水平的臨界值,拒絕原假設,一階差分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的。由此可判斷玉米價格、仔豬價格和生豬價格的時間序列都是I(1)序列,序列Lnzhurou、Lnyumi、Lnzaizhu中均存在一個單位根,是1階單整序列。

表1 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雖然Lnyumi、Lnzaizhu、Lnzhurou均是非平穩的一階單整序列,但這三種變量的線性組合可能是平穩序列,該線性組合反映了變量之間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即協整關系。因此文章接下來對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協整檢驗。目前常用的協整檢驗方法有兩種:基于回歸殘差平穩性檢驗的E-G兩步法和基于回歸系數的Johansen協整檢驗。前者簡單實用,但由于存在諸多缺點而逐步被淘汰;后者雖然比較復雜,但由于它能夠估計和檢驗多重協整關系,并且允許對協整關系和速度調整系數施加約束進行檢驗,因而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方法對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三者之間的協整關系進行驗證,檢驗結果見表2。

表2 豬肉價格、玉米價格、仔豬價格之間關系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表2匯總了跡統計量和最大特征值統計量檢驗結果。協整檢驗從零假設H0:r=0,即不存在協整關系開始,跡統計量和最大特征值統計量分別為46.7743、36.5549,均大于相應的5%顯著水平的臨界值,拒絕原假設,即存在協整向量;當原假設為至多有1個協整向量時,跡統計量、最大特征值統計量分別為10.2194、9.2652,均小于5%顯著水平的臨界值,接受原假設,即認為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三個變量之間存在1個協整關系。因此,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三個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方程表達式見式(1)。

(1)式中,括號內的數字為估計變量相應的標準差。協整方程式(1)揭示了生豬養殖業系統中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之間的長期協整關系。根據式(1),長期來看,仔豬價格、玉米價格兩者和豬肉價格之間均存在正相關關系,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每變動1個百分點,將分別會引起豬肉價格變動0.2846、0.5839個百分點。長期來看,仔豬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較強,玉米價格次之。
協整檢驗驗證的是變量間的長期均衡關系,而實際經濟數據卻是由動態的非均衡過程形成的,協整方程難以反映變量之間的短期變動關系,誤差修正模型彌補了該不足。根據格蘭杰定理,具有協整關系的非平穩變量都可以表示成誤差修正模型。根據上述協整檢驗結果,文章接下來考察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三個變量之間的短期波動關系以及由短期波動向長期均衡調整的誤差修正模型。誤差修正模型的整體檢驗結果見表3。

表3 ECM整體檢驗結果
ECM的整體檢驗結果中Log likelihood足夠大(912.3291),AIC、SC 值 均 相 當 小 ,分 別 為 -13.2139和-12.6300,說明誤差修正模型整體解釋力較強。因此,構建如下誤差修正模型:


(2)式括號中的數字表示相應的標準差。(2)式誤差修正模型中,滯后兩個月的豬肉價格、滯后一個月的玉米價格、滯后兩個月的仔豬價格的估計系數為負,說明在短期內,這些變量的變化方向與豬肉價格變化方向相反。對豬肉價格影響較強的是滯后一個月的仔豬價格和滯后兩個月的玉米價格,其中滯后兩個月的玉米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較為明顯。誤差修正模型中,誤差修正項et的系數為負,說明在短期內,豬肉價格發生突變時,生豬養殖業價格系統在長期均衡關系的作用下會減輕價格的偏離,促使各種價格趨于均衡,但誤差修正強度只有2.30%,修正力度較弱,說明單靠市場價格機制自身的調整難以穩定豬肉價格。
經濟變量之間顯著相關,但未必具有真正的經濟意義,因此需要繼續對經濟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進行驗證。Granger提供了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的方法,即Granger因果檢驗。為了進一步驗證豬肉價格是否受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的滯后影響,文章繼續對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本文選擇滯后期為5,檢驗結果見表4。

表4 豬肉價格、玉米價格、仔豬價格Granger因果檢驗
表4中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表明,仔豬價格與豬肉價格、玉米價格與豬肉價格、仔豬價格與玉米價格互為因果關系。該結論與三個變量之間的長期協整結果相符。根據Granger檢驗結果,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可用圖2表示。

圖2 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之間相互影響循環圖
通過以上分析系,主要得到以下兩個結論:第一,豬肉價格、玉米價格和仔豬價格三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長期中,玉米價格與仔豬價格均與豬肉價格有正向關系,仔豬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較強;而在短期內,對豬肉價格影響較強的是滯后1個月的仔豬價格和滯后兩個月的玉米價格,其中滯后兩個月的玉米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較為明顯;第二,仔豬價格與豬肉價格、玉米價格與豬肉價格以及仔豬價格與玉米價格之間互為因果關系,相互影響。這種互為因果的關系,將更加加劇豬肉價格的周期性波動。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可得到以下兩點政策啟示:第一,對豬肉價格、仔豬價格與玉米價格共同進行監控。短期監控以玉米價格為主,長期監控以仔豬價格為主,根據仔豬價格、玉米價格及其滯后變化對豬肉的影響來制定豬肉價格調控政策。另外,要根據各城市豬肉消費需求,確定豬肉儲備規模,充分發揮豬肉儲備對豬肉價格的調控作用,合理把握豬肉儲備的吞吐時間、節奏和力度,降低豬肉波動幅度,使豬肉價格波動平緩化;第二,加大生豬養殖支持力度,保障生豬供給,穩定仔豬價格。首先從保障能繁母豬供給量著手,提高能繁母豬飼養補貼,繼續貫徹能繁母豬保費補貼政策;其次,推行生豬保險,降低生豬養殖風險,降低疫病等外部因素導致的損失對生豬飼養戶的影響,提高生豬飼養戶補欄積極性,穩定生豬供給。
[1]李靜,蘇曼麗.漲57.1%的豬肉價格還能飛多久?[EB/OL].http://news.qq.com/a/20110713/000930.htm,2011-7-13.
[2]辛賢,譚向勇.中國生豬和豬肉價格波動因素測定[J].中國農村經濟,1999,(5).
[3]劉芳,江占民.生豬養殖業成本效益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2,(1).
[4]徐小華,吳仁水,黃位榮等.生豬價格與玉米價格動態調整關系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1,(1).
[5]毛學峰,曾寅初.基于時間序列分解的生豬價格周期識別[J].中國農村經濟,2008,(12).
[6]王芳,陳俊安.中國養豬業價格波動的傳導機制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9,(7).
[7]楊朝英,徐學榮.中國生豬生產支持政策對價格調控的有效性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5).
[8]武拉平.農產品地區差價和地區間價格波動規律研究——以小麥、玉米和生豬市場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00,(10).
[9]徐小華,吳仁水.基于門限協整的豬糧價格關系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0,(5).
[10]徐雪高.豬肉價格高位大漲的原因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