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姑息”也是治療
——中科院腫瘤醫院羅健教授

羅健教授
“癌癥病人”這四個字,會讓你產生怎樣的聯想?是悲觀絕望地消磨沒有期待的余生?還是疼痛中等待死神的降臨?
最近出臺的《北京市2010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情況報告》表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北京居民首要死因,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成為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共占全部死亡的73.8%。而在1950年,居首的是急性傳染病、新生兒死亡和營養不良。因此,目前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在臨床醫學領域內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毫無疑問,癌癥已成為人類死亡的頭號殺手,它的高死亡率令人“談癌色變”。而事實上,最令癌癥患者恐懼的是難以忍受的癌痛。國外的研究發現約70%的癌癥患者伴有影響功能的疼痛,持續存在的嚴重癌痛是導致患者產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自殺傾向的癌癥患者80%與嚴重的疼痛有關。一位親歷癌痛的患者這樣形容:“歷史記載的任何酷刑也不如癌痛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大。”
如何減輕癌癥患者的痛楚,如何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呢?姑息治療就在這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了。
說起姑息治療,許多人誤以為是治療失敗后的一種“無奈”的醫療措施。究竟什么是姑息治療?姑息治療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對晚期癌癥患者有怎樣的臨床意義呢?帶著這些疑惑,我們采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中青年腫瘤學家羅健教授。

羅健教授介紹說,很多人認為姑息治療就是晚期腫瘤的“等死”治療,這是完全錯誤的。姑息治療是對那些對治愈性治療不反應的病人完全的主動的治療和護理。通過控制疼痛及有關癥狀,并對心理、社會和精神問題予以重視,以達到解除痛苦,減輕癥狀,為病人和家屬贏得最好的生活質量的目的,使他們能應付及正確對待病人生存期間的一切情況,以及最后自己所承受的傷痛。在國外,姑息治療最早起源于公元四世紀,有效的緩解癌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國內的姑息治療專業化則發展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直到現在,國內的腫瘤治療仍然主要是以控制疾病和延長生命為目的,很多治療沒有顧及患者生命的尊嚴,在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人文關懷意識不足。
姑息治療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對于可以治愈的患者,姑息治療作為輔助療法,緩解癌癥癥狀和因抗癌治療所致的不良反應,在對癥支持治療后,保障患者在治療期的生存質量,以保證機體完成治療過程。一部分患者經過對癥支持治療后,可以使原來不能治愈的癌癥變為可能治愈。二是對于抗癌治療不再受益的且無法根治的晚期患者,姑息治療可以緩解癥狀,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三是為終末期癌癥患者(預計生存期極短)提供臨終關懷治療和善終。
在治療癌痛的手段上,最常見的是WHO推行的藥物三階梯治療,該方法可以使大約70-90%的患者疼痛緩解。與國際上常規只用NRS方法評估有所不同,羅健建議通過“量化尺(N R S方法)”對疼痛進行評估。也就是結合患者的口述,由醫生確認了解疼痛狀況,然后從0到10來量化評定疼痛等級,這也就是癌痛的綜合評估。因為疼痛不單純是一種臨床癥狀,也是一種主觀感覺,所以疼痛的評估也比較抽象、困難。患者受心情、意志、文化程度、價值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醫生必須熟練掌握心理學知識以能夠客觀地了解患者疼痛的真實情況,從而對癥下藥。根據疼痛定級,羅教授建議對輕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程度的癌痛采用不同類型的藥物治療來抑制疼痛,以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某一類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
不可否認,人們如今已經深刻的意識到,癌痛如同癌癥一樣需要綜合治療。在多學科合作中,腫瘤(內)科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還需多種手段、多種藥物的合理應用。因此,在孫燕院士的領導及支持下,中科院腫瘤醫院疼痛門診于1994年成立了一支多學科組成的綜合治療隊伍。美國一專家如是說,“建立疼痛門診的最終目標是消滅疼痛門診,其中的哲學思想及態度值得深思。”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穩妥地發展疼痛科、疼痛門診;另一方面,如果將來廣大醫務人員對疼痛的了解及認識上升到相當的高度,那么疼痛科、疼痛門診的地位及作用也許就到了可以弱化或忽視的地步,這正是哲學的辯證思維。
姑息醫學是近10余年發展起來的醫學交叉學科,它需要多學科綜合治療組各成員之間的共同協作努力才能完成。我國在癌痛控制方面已與國際接軌,不少專家學者在這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要摸索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姑息治療模式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尤其在觀念的更新、專業人員的培訓以及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方面更是如此。如何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資源開展實施有效姑息治療是我們面臨的必然問題,特別在我國,各地區醫療水平發展不平衡,因此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的姑息治療模式是從事姑息治療領域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姑息治療概念及知識的教育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目前英美等發達國家在醫學教育的最初階段已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同時畢業后有系統的姑息治療醫學專科培養。姑息治療的科研投入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姑息醫學作為關注生命質量的“軟科學”還未被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相關科研部門重視,在科研的投入方面非常有限。當然,所有這些都不是我們停止不前的理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病人和家屬需要它并從中獲益。未來,姑息醫學的原則應該在全球范圍內規范化,不斷引進相關學科的新進展,充實和完善姑息醫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