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夢, 周麗芳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140例療效觀察
劉笑夢, 周麗芳
目的 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方法 選取140例病理性黃疸患兒分為對照組(67例)和觀察組(73例),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聯(lián)合應用茵梔黃顆粒加三聯(lián)活菌治療,觀察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的濃度變化。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72h膽紅素下降值、膽紅素日均下降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茵梔黃顆粒聯(lián)合三聯(lián)活菌治療新生兒黃疸,可較快地改善臨床癥狀,降低血清膽紅素,預防并發(fā)癥,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新生兒黃疸/中醫(yī)藥療法; 預測; 茵桅黃顆粒/治療應用; 三聯(lián)活菌膠囊/治療應用;嬰兒,新生
新生兒黃疸(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常見的臨床癥狀,在早期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鑒別較為困難。未結合膽紅素具有潛在的神經(jīng)毒性,嚴重的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可致膽紅素腦病,病死率高、后遺癥多。筆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茵梔黃顆粒加三聯(lián)活菌聯(lián)合治療新生兒黃疸患兒14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0-03/2011-12洛陽市中心醫(yī)院兒科收治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140例,采取單純隨機抽樣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73例,其中男40例,女33例;出生體質(zhì)量(3 204±154)g;胎齡(38.1±2.89)周;對照組67例,男35例,女32例;出生體質(zhì)量(3 186±124)g;胎齡(38.1±3.4)周。2組患兒在性別、胎齡、出生體質(zhì)量等方面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jù)《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關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診斷標準;(2)胎齡(38.1±3.4)周。
1.4 排除標準 (1)先天性膽道閉鎖;(2)先天性肝功能不全等疾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均停止母乳喂養(yǎng),并根據(jù)病因采用血漿白蛋白、糖皮質(zhì)激素,防止窒息、缺氧,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療。觀察組則在上述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上海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信誼制藥總廠)口服,0.21g/粒,每次0.105g,每日3次[2],連服5~10d;茵梔黃顆粒,每次1g,每日3次,溫開水溶解口服。有基礎病的同時進行治療。
1.6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鞏膜、皮膚黃染改變情況,檢測黃疸程度及持續(xù)時間,治療后檢測患兒血清膽紅素值。
1.7 療效判定標準(自擬) (1)治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皮膚、鞏膜黃染消退,血清總膽紅素復查恢復正常;(2)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皮膚、鞏膜黃染減輕,血清總膽紅素較治療前下降,處于相對安全水平;(3)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改變,皮膚、鞏膜黃染無明顯改善,血清總膽紅素無明顯下降。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血清膽紅素值的比較 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血清膽紅素值的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血清膽紅素值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t=2.0617,P<0.05;bt=8.7954,P<0.01。
組別 n膽紅素值(μmol/L)治療前 72h后黃疸持續(xù)時間(d)對照組67 269.75±51.67 241.90±31.80 11.0±2.3觀察組 73 272.02±50.57 228.10±45.53a 7.0±3.0b
表1結果表明,觀察組72h血清膽紅素值明顯降低,黃疸持續(xù)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新生兒黃疸是指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的血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xiàn)的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3,4],60%的正常足月新生兒、80%的早產(chǎn)兒在生后2~3d可出現(xiàn)輕、中度高膽紅素血癥(生理性黃疸),在感染、缺氧等病理因素作用下,血清膽紅素濃度進一步升高,可發(fā)生病理性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腸道內(nèi)無細菌,結合膽紅素不能還原為尿膽原隨糞便排出,且腸腔內(nèi)的β-葡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可很快使結合膽紅素分解為未結合膽紅素而被腸道吸收[5]。新生兒血腦屏障發(fā)育不完善,血中未結合膽紅素濃度過高,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與神經(jīng)細胞結合,引起膽紅素腦病,后果嚴重。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近些年發(fā)現(xiàn),一些中成藥對新生兒黃疸具有很好的療效。茵桅黃顆粒的主要成分為茵陳、梔子、金銀花、黃芩苷提取物,茵陳蒿可以促進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的排出,具有利濕退黃作用;梔子的有效成分梔子甙可以增加膽汁分泌,具有清三焦?jié)駸岬淖饔?;金銀花清熱解毒退熱;黃芩苷能清熱利膽,護肝降酶。所以茵桅黃顆粒作為中藥制劑可以清熱利濕,宣散熱毒,利膽退黃,促進肝細胞再生,保護肝細胞的穩(wěn)定性,促進腸蠕動,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huán)和膽紅素的重吸收[6]。三聯(lián)活菌膠囊主要包括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腸球菌,可幫助腸道建立正常的生態(tài)菌群[7],減少結合膽紅素的分解,促進其還原成尿膽原及氧化產(chǎn)物排出體外。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較對照組膽紅素降低明顯。
綜上所述,茵梔黃顆粒加三聯(lián)活菌的聯(lián)合應用有助于新生兒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減少肝腸循環(huán),降低新生兒體內(nèi)膽紅素水平,可以明顯降低患兒黃疸程度,縮短黃疸持續(xù)時間,且操作簡單,副反應少,療效明確,適合新生兒黃疸的預防及治療。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37-444.
[2] 劉瑞,趙方.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使用雙歧桿菌制劑片治療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9,15(1):139-140.
[3] Watchko JF.Identification of neonates at risk for hazardous hyperbilirubinemia:emerging clinical insights[J].Pediatr Clin North Am,2009,56(3):671-687.
[4] Keren R,Tremont K,Luan X,et al.Visual assessment of jaundice in term and late preterm infant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9,94(5):317-322.
[5] 張赤,劉漢楚,吳寧,等.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茵梔黃顆粒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1,2(16):1482-1483.
[6] 方芳,肖芳,羅振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260例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9,19(3):173-174.
[7] 王威,楊強.微生態(tài)制劑及其臨床應用和研究進展[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0,22(1):56.
471000河南 洛陽,洛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兒科教研室(劉笑夢);洛陽市中心醫(yī)院兒科(周麗芳)
劉笑夢(1963-),女,高級講師。研究方向:兒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E-mail:13700816666@163.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37
R722.17
B
1674-3865(2012)06-0557-02
2012-10-04)
張小冬)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