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平, 王艷莉, 湯淑斌, 李少莉, 陳亞莉, 劉小紅
留置針在兒科護理中應用的臨床研究
郭小平, 王艷莉, 湯淑斌, 李少莉, 陳亞莉, 劉小紅
目的 探討小兒留置針在無靜脈炎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措施可延長小兒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方法 隨機抽取使用留置針的患兒240例,按住院時的病案號分為兩組,觀察組124例,對照組116例,在留置針的使用過程中,對患兒不同的穿刺部位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措施,對小兒留置針的留置時間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平均留置時間為4.51d,對照組留置時間為2.72d;觀察組的脫管率29.00%(14/48),對照組的脫管率53.00%(43/81),觀察組留置時間比對照組長,并發癥少,脫管率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在留置針的使用過程中,對不同的穿刺部位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措施可延長留置時間。
靜脈,穿刺; 護理; 留置針; 兒童
小兒應用靜脈留置針減少了每日穿刺帶來的痛苦和并發癥,保護了血管,方便危重患兒的搶救,保證各種治療性藥物及時進入機體;同時又可減輕護理人員由于穿刺任務和穿刺困難帶來的工作壓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提高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隨著留置針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小兒靜脈留置針在醫院得到廣泛應用。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筆者發現,在無并發癥的情況下,不同的穿刺部位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措施,能延長留置針留置的時間,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病例來自2010-06/2012-06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婦兒醫院兒科住院的患兒,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6個月至2歲臨床診斷為輕癥肺炎使用留置針的患兒240例為研究對象,按住院時的病案號分類,奇數號作為對照組116例,其中男59例,女57例;偶數號作為觀察組124例,其中男66例,女58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需要住院治療的輸液患兒,入院前均未進行靜脈穿刺。
1.3 排除標準 住院時間過短或自動出院未在觀察期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采用蘇州林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Y形24G靜脈留置針。選擇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避開關節及靜脈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選額正中靜脈、顳淺靜脈、四肢靜脈等較粗直血管穿刺。選擇血管備皮后,用0.5%的碘伏消毒穿刺局部皮膚2次,75%的酒精消毒1次,待干,連接留置針與輸液管排好氣,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針針柄與靜脈呈15°~30°角刺入,見回血后再進針2mm。左手固定外套管,拔除針芯后將外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內,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封管時先取下頭皮針,消毒留置針接頭,抽取生理鹽水5mL沖管,邊推注邊退針頭,夾閉留置針后拔針,推注要均勻、緩慢。對照組穿刺成功后,用貼膜固定留置針后用長形膠布環形包裹頭部或四肢。護理人員在留置針留置過程中加強無菌操作,正確封管;加強巡回,觀察有無外滲、紅腫。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對患兒不同的穿刺部位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措施。
1.4.2.1 觀察組固定方法 頭皮靜脈固定:頭發要剃干凈;剃除和消毒的面積以與貼膜面積相當為宜,并拭凈頭皮上的油漬污垢,穿刺成功后將貼膜固定留置針后,用長形膠布中間部分對折只留兩端少部分具有黏性的部分環形包裹頭部。再在留置針針梗和肝素帽與皮膚接觸部位各墊上一小塊衛生紙,以防止局部受壓。再給患兒帶上彈力網帽。
1.4.2.2 四肢靜脈固定 根據選擇四肢靜脈的部位與患兒的配合程度選擇自制的固定棒(將木制壓舌板裁成不同尺寸規格,再將縫制好的棉套套于壓舌板上)、小手板或襪套固定。用固定棒或小手板固定四肢靜脈留置針使肢體活動時順應性好,但應避免小手板固定時順應性差壓迫局部影響血液循環而出現局部水腫、脫管及手板誤傷肢體,影響留置;為避免脫管,手部和腳部穿松緊適度的襪套。這樣,既可以增加患兒的舒適度,也可以使患兒適當的活動。
1.4.2.3 健康教育 設計留置針健康教育表,給患兒和家屬講解留置針的好處,減少反復穿刺的機會,減輕患兒痛苦;講述使用留置針的注意事項,包括留置針的不良反應、留置過程中如何防止脫管等方法。
1.4.2.4 人文關懷 親切的稱呼(如:寶寶、寶貝、胖胖、乖乖等)、哄、逗、抱、玩等方法消除患兒與護士的陌生感;對稍有認知能力的小兒獎勵小貼花;親切的微笑、愛撫,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給予心理支持,減少恐懼,以便更好地配合護理人員,提高穿刺成功率。
1.5 觀察指標 留置針部位有無外滲、紅腫、脫管以及留置時間。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進行統計學處理,留置時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固定方法留置時間的比較 見表1
表1 不同固定方法留置時間的比較(±s,d)

表1 不同固定方法留置時間的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at=9.52,P<0.01。
組別 n 留置時間觀察組 124 4.51±1.78a 116 2.72±1.43對照組
表1結果表明,觀察組在留置針的使用過程中,對不同的穿刺部位應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措施使小兒留置針的留置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留置失敗原因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留置失敗原因比較[n(%)]
表2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使用留置針的并發癥少,脫管率低,兩組脫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在靜脈留置針的應用中,除了要提高護士的操作水平外,還應加強無菌觀念,加強護士的責任心和高度的愛心,培養護士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豐富臨床護理經驗[1]。此外,應向患兒和家長做好解釋和說明,告訴留置針穿刺后的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使留置針的使用得以合理的保護,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兒留置針在留置過程中的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延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
不同的部位選擇適宜的固定方法可延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2]。使用彈力網帽固定頭部留置針固定效果好,可防止患兒在睡眠中翻身時被被褥撕脫;防止煩躁哭鬧中由于看護不當,患兒自行抓脫;防止頭部大量分油脂汗液敷貼失去黏性而導致的脫管,有效地延長了留置針留置的時間[3]。用對折的膠布固定時,減少了膠布與頭發的粘連,避免了膠布撕脫時對患兒造成的痛苦。對皮膚與留置針的接觸部位易造成壓迫,為減少此副反應,首先選擇型號合適的彈力網帽;再在與皮膚接觸的部位墊大小合適的衛生紙。減少使用彈力網帽的副反應,以發揮其更好的固定作用。但是固定密閉,不易觀察外滲、紅腫;對于皮膚敏感的患兒,有癢感,易抓撓。自制的固定棒在固定四肢靜脈留置針時效果好。柔軟、順應性好,增加患兒的舒適度,減少與皮膚摩擦造成的損傷,又便于觀察;襪套可以增加患兒的舒適度,也可以使患兒適當的活動。防止脫管效果好,但不利于觀察。
美國輸液護理學會將留置針留置時間規定為3d,中國尚無統一規定。本院規定為3~5d。在無靜脈炎的情況下能否將小兒留置針的留置時間進一步延長,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1] 馮艷華.小兒靜脈留置針安全留置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09,7(7):1964-1965.
[2] 艾芳.不同年齡小兒靜脈留置針部位選擇與留置時間的護理[J].醫學信息,2008,21(8):1374-1375.
[3] 沈梨芳,鄭玉娜.小兒淺靜脈留置針固定部位的探討[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4):502.
721000陜西 寶雞,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婦兒醫院兒科
郭小平(1963-),女,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兒科疾病的臨床護理。
湯淑斌,721000陜西 寶雞,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兒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43
R473.72
B
1674-3865(2012)06-0569-02
2012-10-31)
張小冬)
病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