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國企負責人嚴禁豪華裝修辦公室,嚴禁用公款為親屬和子女支付各種費用。日前,財政部、監察部、審計署、國資委印發了《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行為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國有企業負責人超標準購買公務車輛,用公款支付個人購置住宅、住宅裝修、物業管理等生活費用,用公款進行高消費娛樂活動,用公款為個人變相支付各種理療保健、運動健身和會所、俱樂部費用等,都在12種被禁止的行為之列。《辦法》提出,國企負責人職務消費制度,應當以適當方式向職工公開。同時,對于違反12條規定的,由紀律監察部門嚴肅追究國企負責人的責任,直至紀律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系主任曾康華表示,此前,關于國企負責人的消費監管,也有過規定,比如,中紀委曾禁止公款買煙,國資委發過指導意見,對公車私用、收受禮品、公款旅游等重點監管。但緣何文件再三下發,問題卻無法解決呢?曾康華表示,其中一個原因是職務消費不好界定。在國企負責人進行職務消費時,有時候是集團或群體消費,不好劃分,同時,不少單位也會主動把領導的職務消費轉嫁到單位身上。
據了解,對于高層領導而言,在進行職務消費時基本由下級代辦,消費的理由和項目品種繁多,因此,公私之間難以劃分具體數額,更談不上認定。對于此次文件規定的12種必須禁止的行為,曾康華表示已比較詳細,也說明這些領域是國企負責人職務消費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