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萌
創業成就感增添我的幸福指數
——訪布丁移動CEO徐磊
文|李萌


在位于中關村的一間并不算大的辦公室中,徐磊和他的團隊正在緊張地忙碌著,這是個典型的初創型團隊,成員僅有40余人,盡管工作環境比較簡樸,但大家在一起卻親切地像一家人一樣,充滿著凝聚力和斗志。在徐磊接受《互聯網天地》記者采訪之前,剛剛面試完兩個應聘者,他笑著對記者說,目前布丁移動正處于擴充團隊的創業成長階段,每天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卻樂在其中,享受著創業的過程。
創業對于徐磊來說是件幸福的事,“創業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做一些你認為對的事情,雖然有時候它并不一定是對的,只是你認為值得做,并且你把它做成功了,這種成就感能夠大大提升創業者的幸福指數,所以創業者對于成就的追求是很執著的。”徐磊向記者描述著他對創業的理解,眼里充滿幸福。“能吃苦、愛折騰、不甘于寂寞是創業者的基本屬性,畢竟創業是件很辛苦的事,無論是精神還是體力上都要承受很大的壓力、要有很多的付出。此外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執行能力等都是創業者必要的綜合能力,缺一不可。”徐磊就是這樣一個熱愛創業的人,像愛生命一眼愛著自己的事業,他說創業是一種經歷,經歷過了才不會有遺憾,可以說,現在的徐磊對于創業的激情絲毫不亞于10年前剛踏出清華校門時的自己。
2002年,徐磊完成了從學士到博士長達10年的學業生涯,順利從清華畢業。剛剛走出校門的徐磊,并沒有像其他很多同學一樣出國留學,而是選擇留在國內創業,對于畢業后何去何從的選擇,徐磊有自己的想法,“20世紀90年代末,出國留學開始在大學生中風靡,當時從清華出國是非常容易的,我身邊的很多同學都出國了,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出國的想法,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當時也是清華中比較少數的連托福和GRE都沒有考過的人。”其實英語對于徐磊來說不是問題,問題是他并不想出國。徐磊笑談曾經的自己,表示對于當初的選擇永遠也不會后悔,“因為我覺得中國更適合我的發展,而且那時我也看到在國內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存在著。”
于是,徐磊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參與創立北京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歷任CTO、副總裁,主要從事RFID、NFC等芯片和解決方案的開發。這是徐磊的第一次創業,雖然當時并不是個人創業,而是和一個團隊一起打拼,但他仍然十分熱愛這份工作,并且在這第一個公司一做就是8年。徐磊這樣評價自己第一次的從業經歷,“第一次就業就進入了一個創業型公司對我來說是十分幸運的一件事,我當時其實也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機會,包括進入全球比較領先的一些IT公司,從我個人角度考慮,我還是希望從一個創業型的公司做起,通過這樣的一次創業能夠讓我接觸更多的事情,也更有機會把自己想做的事變成一份事業。那8年的時間讓我從一個普通的工程師逐漸成為了技術帶頭人,直到能夠參與公司的決策、運營等工作,這種成長經歷是非常寶貴的,因為當時我如果在別的環境下工作是很難有這種機會的。”
8年多的時間讓徐磊在第一個公司做得游刃有余,也跨入了公司的領導層,當生活逐漸變得安逸,徐磊的內心卻越發不安,因為他并不是一個甘于安逸的人。“當時公司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階段,無論從盈利還是各方面來看都很好,然而這種安逸的環境使得我個人的發展也相對遇到了一些瓶頸。在原來的公司,后期我基本上每天工作1小時就可以了,不用操心太多事,但是現在我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因為我更喜歡這樣充實的生活。”這就是徐磊從原來公司離職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他說,“我覺得我才三十多歲,就進入到了那種每天可以數著日子生活的狀態,這不是我追求的。其實我不認為任何一個企業可以養你一輩子,你在有精力和能力去拼的時候沒有挖掘自己的潛力,就會被一種安逸的生活養懶了,等到你發現原來生活不可能一直安逸下去,沒有人會養著你的時候,你不光是沒有動力更是沒有能力再去做新的事情了。”
在還有動力和能力的時候,徐磊離開了從事8年的半導體行業,離開了自己的第一個創業公司,這為他真正的互聯網創業埋下了伏筆。徐磊之所以會將互聯網行業作為自己的二次創業領域也是因為之前多年工作積累的經驗。“互聯網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十年,十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比較好的創業氛圍,非常吸引人。我以前是通信出身,其實無論是通信還是電信、芯片技術,都是屬于資本推動的,所以個人在這些領域創業比較困難,但是互聯網行業卻為個人創業提供了一個好的環境,門檻較低、發展較快,也是比較適合個人創業的一個領域。再加上我之前從事的半導體行業,做芯片開發要和很多運營商聯系,后來逐漸接觸到移動支付、手機業務等一些和互聯網關聯度較高的領域,使我對互聯網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
和其他一些技術出身的互聯網公司CEO一樣,徐磊在互聯網領域創業也有其先天的優勢,他說,“其實無論是互聯網還是IT領域的創業者,技術背景出身的人相對更多。因為這個行業本身技術發展的速度很快,你做的所有產品或是業務和技術的關聯性都很高,技術出身的人相對更容易在這個行業里把握一些變化和趨勢,而且他們對于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理解及接受度也更快,畢竟互聯網行業每一年的變化都很大。”
其實,創業也需要“天時”,機會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在2009年我準備出來創業的時候,移動互聯網還處于發展初期,剛剛起步,我知道在這個階段創業是最好的機會。因為創業也是有時間點的,就是創業的時間點和這個行業發展的時間點是不是匹配,如果能夠匹配,那么創業成功的概率就會比較高。”毫無疑問,徐磊成功搭上了移動互聯網的班車,抓住了關鍵的時間點切入。
作為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沒有工作經驗和從業基礎的人來說,想要創業最好能夠有一個提前學習和深造的平臺,基于這樣的考慮,李開復和他的創新工場便成為了徐磊創業起點的選擇。“創新工場也是2009年才成立,它本身是一個基金的機構,所以對于人才的需求會更大。而且創新工場在2009年對于移動互聯網相對也有更多的側重點,和我的想法比較吻合。”
徐磊向記者表示,當時能夠進入創新工場其實是機緣巧合。“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特點是對軟件和硬件都有涉獵,我有硬件領域的經驗,當時我希望更多了解互聯網領域,而開復的團隊是希望更多了解硬件,所以我們的結合是雙方對知識、行業及未來發展上的一種互補。就是因為這個巧合,在我選擇的時候李開復正好也在選擇。”
“我和李開復建立起聯系的過程簡單而直接,當時我們并不認識,我只是在一個海外的網站上給開復發了條消息,介紹了我自己,開復可以通過那個網站了解到我的工作經歷以及朋友對我的評價等信息。后來,李開復給我打了個電話,我們就此相識,后來我和他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彼此之間也有了默契,于是,2010年4月,我加入了創新工場團隊,擔任戰略發展部總經理。”雖然進入創新工場任職,但是徐磊想要創業的目標一直都沒有改變,并且對此問題早就已經和李開復達成共識,徐磊介紹,“當時創新工場有一個所謂的EIR的模式,就是我先到工場平臺上,為其他的團隊貢獻我原有的能量,同時又從創新工場去吸取一些知識,李開復一開始給我設定了6~12個月,如果我在這段時間中不能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也許我就不在創新工場了。”
最終徐磊提前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在9個月之后便開始在創新工場做布丁移動這個項目。在談到為何選擇布丁移動的時候,徐磊這樣表示,“當時在創新工場有很多項目可以選擇,很多項目都缺CEO,我最后選擇了布丁移動,其一是跟自己的知識體系有關,布丁移動做的一些核心產品都是以技術為主導的,所以布丁移動在技術上跟我比較匹配。其二是跟團隊有關,從2010年7月開始,布丁移動就由小團隊開始運作了,布丁移動團隊最開始有四、五個人,我當時跟這個團隊有較多接觸,也比較了解。其三是跟行業的發展有關,生活服務是我們這個團隊共同看好的移動互聯網領域未來有巨大商業機會的方向。其四是出于個人愛好的選擇,我更喜歡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東西。”
2010年11月布丁移動正式注冊,專注于移動互聯網的生活資訊服務。“當時移動互聯網領域中生活服務類的需求開始爆發,所以這是我們成立布丁移動的一個很好的時機。”徐磊第二次強調時機的把握在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性。
布丁移動成為了創新工場孵化的首家O2O項目,自然也得到了李開復和創新工場在不同方面的大力支持。徐磊表示,“由于創新工場早期也是一個孵化器平臺,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在HR、財務、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包括后來我們的產品發布甚至是A輪融資,都受到了創新工場的幫助。比如我們的融資會談得比較順利,因為外界會認為創新工場已經幫他們對這個團隊、對團隊的產品以及行業切入點有一個提前的篩選,所以我們在談融資時就減少了很多原有的繁瑣過程。”創新工場在過去的一年對于布丁移動的幫助體現在很多的方面,促使了布丁移動的快速成長,徐磊說這是布丁移動的幸運,也是他的幸運。
布丁移動自成立至今已發布了多款垂直應用,包括布丁移動優惠券、布丁移動電影、布丁移動電影票、布丁移動美食、布丁移動外賣、2000團等,用戶總數近800萬。
手機和PC有著本質上的差異,PC有固定的場景,而手機卻有不同的場景,所以經過了一年的摸索,布丁移動總結出了經驗,即在應用研發上要遵循場景化設計理念,為用戶提供更多便利。通過對布丁移動最早的產品——布丁移動愛生活進行拆分,形成了現在針對餐飲、娛樂、外賣三個方向多個場景的數款布丁移動應用布局。

徐磊表示,“移動互聯網有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用戶在應用中每多點擊一次、多進入一層,你都會流失掉一部分用戶,所以我們現在的理念就是幫助用戶提前做好篩選,用戶想看電影就打開布丁移動電影票,想吃飯就打開布丁移動優惠券,從用戶最終的使用體驗反饋來看,這種場景化設計要比最初我們的綜合類產品布丁移動愛生活好很多。”但是布丁移動愛生活同時也會保留,對此徐磊表示,“布丁移動會在不同的階段為相對大眾的用戶去開發他們需要的應用,但我們會同時維護不同用戶的選擇,用戶需要哪種就可以下載哪種應用,我們只是為他們提供更多選擇。”
對于商家的選擇布丁移動堅持以精品商家為主要選擇方向。“對于有付費意愿,但是商家的品質不夠的我們也不會考慮,這樣最終會傷害用戶。此外用戶的消費會相對集中在一些主流的商家中,在人力物力有限的前提下,我們會先把精品商家的用戶體驗和內容做得更好。”徐磊表示。布丁移動現在全國的簽約商家大概100個左右,徐磊向記者介紹,“目前這個階段我們已經不是以商家數量來衡量了,而是以門店數量衡量,我們的目標是覆蓋用戶,比如麥當勞一個商家能包括2000多個門店,所以我們把麥當勞談下來就能覆蓋相當數量的用戶了,目前我們之所以在商家的選擇上是以快餐商家居多也是由KPI導向的,因為快餐門店很多,覆蓋的用戶也相當多。”
對于盈利問題,徐磊也有他的打算,“2012年我們還不太會考慮盈利,我們希望把盈虧平衡點設置在2013年,2012年還是盡可能把各種收入或利潤用于獲取用戶。”
注重用戶體驗的布丁移動會通過不同方面在完善應用,比如通過位置服務來幫助用戶尋找附近的美食或者電影院,未來布丁移動會有兩個重點產品優化方向,一是時間屬性,根據時間為用戶提供選擇,二是個性化設置,會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來提供選擇。此外,據徐磊透露,布丁移動也會做一些功能上的完善,比如在移動支付方面會在線下支付上有較大的投入。
徐磊認為,2012年移動互聯網仍然會保持快速的增長,互聯網手機用戶數量至少還會翻一番,而且用戶群體的增長速度非常快,會出現大量新的用戶需求。同時也會有一些危機,巨頭對該領域的關注會更多,所以小團隊也需要有更加快速的成長速度,“如果今天你還沒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未來的機遇就會越來越小了。”
在創業過程中,困難是一直存在的,創業者要不斷去解決困難才能得到不斷的成長。徐磊表示,“其實創業就是一個見招拆招的過程,我們很難預計未來會怎樣,互聯網并不像傳統行業那樣有固定的發展模式,所以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小團隊有小團隊的優勢,我們可以輕裝前進。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我始終堅信的理念是‘快’,在現在這個階段,快魚吃慢魚比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更加明顯,移動互聯網很難承載一個慢的公司,快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