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建敏
(福建省建寧縣水利局,福建建寧354500)
建寧縣城區防洪預案編制方法
饒建敏
(福建省建寧縣水利局,福建建寧354500)
闡述建寧縣城區防洪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城區防洪預案編制的要點和關鍵環節,并提出應對的措施和保障城區低洼地帶防洪安全的預案和預警高程的合理設置,確保在各量級洪水下使人員轉移科學有效,以充分發揮抗洪搶險作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縣級城區;防洪預案;規劃要點;自然特征;洪澇影響;量級劃分
建寧縣城區簡稱濉城、濉城規劃區由右岸水南、河東、黃舟坊及左岸的老城區、溪口、塔下3個部分組成,規劃區面積2.6 km2。流經濉城的河流屬閩江流域內的金溪水系、建寧段又稱濉溪,穿越濉城河段呈“S”型,城區上游集水面積1 354 km2,河長81 km,河道坡降為3.3%。城區上游有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8座,小(二)型11座,總蓄水量2 700萬m3,這些水庫蓄洪量小,汛期不能參與調洪削峰。
1)我縣經過實施“千里江堤”“閩江上游金溪防洪二期工程”等堤防建設,目前城區二岸修建堤防設防標準5%,已修建12.15 km防洪堤,確保在設防標準內不受淹,但是河東片、溪口片堤防還未實施,堤防建設,防洪標準只有10 a一遇,但片區堤防建設已列入規劃,擬建排澇站一座、堤防2 006 m。
2)現有城區排水系統與新建的防洪工程不相適應,現有防洪堤頂高出街道2~3 m,洪水季節洪水量級13 a一遇的洪水就易對城區幾個低畦地帶產生內澇,已建的3個排洪閘無排澇功能。
3)建寧歷史上城區發生較大洪水的年份有記錄的水災68次,較大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876年、1922年、1928年、1962年、1968年、1973年、1978年、1982年、1984年、1994 年、2002年、2005年。
據《建寧縣志》和福建省文史館編印的《福建省歷史上災害記錄》記載,歷史上從明顧成祖永樂14年(公元1416年)至民國7年發生一次大水。特大洪水有1647年、1800年、1853年、1876年,其中1876年5月30日洪水,經水文部門實際調查,最高水位為297.25 m(建寧水文站基本斷面,下同)洪峰流量3 650 m3/s,為100 a一遇大洪水。文獻記載曰:1876年洪水,文廟壞、城垣崩、萬安橋水溢石欄尺余,城內水深丈許。同時調查到有1922-05-30大洪水洪峰水位296.2 m,洪峰流量3 050 m3/s,相當于40 a一遇之大水。平均10 a發生一次大水;2002年洪水量歷史上最大洪水,最高水位299.12 m城區最大淹沒水深5.6 m平均淹沒水深3.5 m,全縣經濟損失達11.4億元。
4)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受洪澇災害影響的分析
我縣城區地勢較低,平均海拔300 m,屬河谷平原流。城區規劃僅2.6 km2,區內發生洪澇災害都在地勢低洼地帶,而該地帶僅分布有農田和部份民房,無重點工商企業,現有縣重點工業企業塔下紙廠、城關變電所和縣面家惠超市所在地均地勢較高,都能抵御100 a一遇以上的洪水。就社會經濟長遠發展規劃分析,今后重點工商企業發展可擴展到城區附近地勢平坦防洪標準較高的斗埕片區、下長吉片區、水南片區、黃舟坊片區等。因此,建寧縣城區社會經濟發展受洪澇制約較小。
城區洪水量級劃分是根據建寧縣水文站上游24 h或72 h雨量來確定相應頻率的洪水等級。

表1 建寧縣水文站24 h降雨量和相應頻率關系表

表2 建寧縣水文站72 h降雨量和相應頻率關系表

表3 建寧縣水文站基本水尺斷面水位和相應頻率關系表
東面有濉溪鎮政府片區;西面有下坊片區、黃舟坊片區、和平村片區;南面有水南片區、林委片區;北面有塔下農場片區、高家嶺片區。區內擁有黨校、老師進修學校各1所、中學3所、小學5所、幼兒園6所、青少年活動中心1處、體育中心1處、醫院衛生院3所、主要工商企業44個。
按照防汛預案及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各片區責任單位上崗到位,組織受淹群眾撤離。
預案1 當洪水流量為2 000 m3/s、濉溪水位為294.31 m(P=10%)

淹沒地區 負責組織撤離單位 需轉移地區 撤離路線縣林委片縣林業局30人應急分隊縣林委片區 就近上城小公路水南片濉溪鎮農業局30人應急分隊綜合農場、水南片就近上農業局、三中交通局片經貿局30人應急分隊交通局、電力公司沿建蓮北路上一中后山濉溪鎮片濉溪鎮政法口30人應急分隊濉溪鎮、河東片 上廣電局公路和百貨倉庫溪口船廠下片溪口鎮縣政法委30人應急分隊溪口船廠下片 就近上紀念館公路
預案2當洪水流量為2 510 m3/s、濉溪水位為295.32 m(P=5%)

淹沒地區 負責組織撤離單位 需轉移地區 撤離路線溪口和平村溪口鎮農辦30人應急分隊溪口和平村 上溪口中學和溪口鎮政府黃舟坊茶廠片 濉溪鎮 黃舟坊茶廠片 上建泰公路
預案3 當洪水流量為3 170 m3/s、濉溪水位為296.45 m(P=2%)

淹沒地區 負責組織撤離單位 需轉移地區 撤離路線宣傳文化中心萬安大廈片實小片宣傳口30人應急分隊教育局30人應急分隊萬安大廈至宣傳文化中心沿河單位蓮心廣場至青山南路口沿河單位上三優街郵電廣場上青山南路、三優街
預案4 當洪水流量為3 680 m3/s、濉溪水位為297.2 m(P=1%)

淹沒地區 負責組織撤離單位 需轉移地區 撤離路線塔下農場片 塔下農場 塔下農場片 就近上饒紙新廠區黃舟坊片 濉溪鎮工商局30人應急分隊 黃舟坊片 就近上建泰公路
預案5 當洪水流量為5 130 m3/s、濉溪水位為299.12 m(P=0.5%)

淹沒地區 負責組織撤離單位 需轉移地區 撤離路線縣政府片縣政府辦縣機動30人應急分隊縣政府、荷花大酒店 就近上三優街溪口紀念館 溪口紀念館 溪口紀念館 就近上青云路一中片建寧一中縣機動30人應急分隊 一中片 就近上一中后山運動場
根據建寧縣城區防洪規劃報告,確保濉城城區防洪標準近期為20 a一遇,遠期為5 a一遇,當城區范圍內出現超50 a一遇洪水災害時為超標準洪水,在此按100 a一遇洪水災害分析制定防洪預案:
當洪水流量為3 680 m3/s·時,城區水位(水文站斷面)達297.20 m,洪水頻率為P=1%,城區大部分地段受淹,其淹沒土地面積達9.033 km2,地勢較高的縣政府、建寧一中后門也開始進水達0.2~0.4 m,將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影響,為此各級部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認真履行防洪救災職責,貫徹落實崗位責任制,努力做到既分工又協作,各負其責,減少損失,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當洪水量級超過P=1%時,各部門各項防洪抗災工作均按防洪標準洪水預案進行貫徹落實,對增加淹沒的范圍應負責組織群眾撤離。
上述各片區組織撤離,均有一名縣處級領導負責組織協調,我縣城區防洪預案,經過2002年超100 a一遇洪水和2005、2010年抗洪搶險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城區無一人因洪災死亡,做到組織有序、撤離及時、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1]福建省水利廳.福建省水利年鑒[M].福州: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2.
[2]人民日報社.新時期水務工作實務[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3.
TV87
C
1007-7596(2012)09-0185-02
2012-04-04
饒建敏(1959-),男,福建建寧人,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