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陳一鳴 本報特約記者 劉克堂
距美國大選投票還有9個多月,一幕接一幕“競選劇”已經上演,選舉辯論、兩黨攻訐和圍繞競選人的丑聞、爭議讓美國大選年好不熱鬧。18日,共和黨內頭牌參選人、億萬富豪羅姆尼仍然拒絕提供納稅詳單,另一共和黨參選人佩里否認辯論失言,隔岸觀火的奧巴馬也難逃眾議院設障。美國不乏緊跟大選的熱衷者,但《環球時報》記者的一些美國朋友說,大選呈現政黨間的私利紛爭,老百姓關心的是經濟何時見起色。
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爭奪戰中,這幾天最沒管好嘴巴的,當屬得克薩斯州州長佩里。他16日晚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臺采訪時,稱土耳其“是伊斯蘭恐怖分子操縱的國家”,“不適合做北約成員”,輿論大嘩。土耳其17日發出強烈譴責并奉勸佩里“多了解世界”,佩里則堅持否認失言。
比起佩里鬧出的“國際糾紛”,羅姆尼的“納稅門”更惹美國社會關注。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8日報道數據,羅姆尼作為最有錢的參選人,已在競選廣告上投入780萬美元,大多用于攻擊對手。在走不出金融危機、社會頗有“仇富情緒”的當下美國,羅姆尼的錢果然成為對手的突破口。17日,羅姆尼仍拒絕公布個人納稅詳單,他說4月以后再說。當天羅姆尼描述的唯一細節“我近幾年繳稅稅率接近15%”同樣引發不滿,美國百姓早就對股本持有者投資收益繳稅率低于工薪階層工資收入繳稅率的規定不滿,羅姆尼“納稅門”再激起“優惠稅率惠富人”的辯論。
《亞特蘭大憲法日報》18日撰文指出,金融危機后美國選民對社會不公反應強烈,尤其對富人通過金融杠桿賺更多錢卻負擔更低稅率十分不滿,羅姆尼作為初選領跑者,最大的命門是“過于精英主義”,正因如此,他的黨內外對手不約而同抓住逃稅小辮子窮追猛打,目的是把羅姆尼拉下馬。白宮發言人卡尼就毫不含糊地拿老爸壓羅姆尼:“1968年,羅姆尼的父親喬治參加共和黨內初選,就公布了12年的納稅記錄。”
奧巴馬似乎也有麻煩。17日是美國國會冬季休會后第一天復會的日子,“占領”示威者轉戰華盛頓國會山,和警方發生沖突。共和黨控制的眾院也大有可能在2013財年預算案和提高債務上限問題上作梗。
不過,在黨內初選和總統選舉中互相揭短,正是美國式選舉的特色。如《華盛頓郵報》文章所言,此次初選共和黨內各參選人相互“潑污”的場面特別火暴,初選尚未開始,黑人參選人凱恩就被突如其來的性丑聞炮轟出局,先后在民調中領先的佩里和金里奇也被“潑污”攻勢弄得尷尬不已。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稱,羅姆尼恰是“潑污”戰術的最佳使用者和受益者,截至目前他在競選廣告上投入的780萬美元,相當一部分用于刊登直擊對手軟肋的廣告。
美國百姓對“競選劇”似乎習以為常。50多歲的電腦工程師比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絕大多數美國知識分子對大選主要參選人的觀點非常了解,每場辯論必看,也會比較競選者與自己的觀點在多大程度上契合。但比爾自己不看電視辯論,因為“與現實生活關系不大”,“幸好絕大多數電視臺都不做直播,節目選擇很多”。洛杉磯酒店工作人員、30多歲的薩姆對記者說,他年輕時對大選辯論很感興趣,過了30歲卻覺得失望。“無論哪個政黨或人物上臺,執行的都是各派勢力經過妥協的政策,對普通民眾影響不大。”薩姆說,“關鍵不在誰的方案好,而是政黨和政治領袖必須拋棄私利,真正像他們公開宣講的那樣,把國家和民眾的整體利益擺在第一位。”他認為,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但現在經濟復蘇勢頭一直不旺,根本就在于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紛爭。▲
環球時報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