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月18日文章,原題:內地城市不愿驅逐籠罩污染數據的陰霾 研究表明,2011年北京等城市開始變得透明,但山東等工業省份未能遵守有關污染排放的信息公開要求。
最新研究表明,去年大多數內地城市繼續躲避有關環保透明度的規定,許多工業省份未能公開污染數據。根據對113個內地城市的污染信息透明度指數的年度排名,珠三角和長三角及京津地區的城市在透明度方面有所進步,但有效披露信息的仍局限在廣大中西部地區。
總部位于北京的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與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聯合開展的這項研究表明,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在污染透明度方面的差距相當明顯且持續擴大。該研究稱,盡管污染持續惡化且北京反復承諾改善透明度,但3年來地方政府在有效控制工業污染方面進展緩慢。
2008年5月中國首次通過環境信息公開條例。去年,北京因透明度顯著提高而受到贊揚,其污染信息透明指數排名從2010年的第31迅速提升至第7位。
然而,在向公眾充分公布信息方面,最近幾年污染排放迅速增加的山東、內蒙古、四川和湖南的大多數城市都食言了。內蒙古的赤峰、四川的綿陽、遼寧的錦州和湖南的張家界表現最差。
中國第三大省級經濟體、有毒氧化物排放大省山東的表現尤其乏善可陳,其省級排名已從2008年的第12跌至去年的第17名。山東省唯一有所改善的城市是青島,其總體排名是第10。
該透明度研究發現,在采取措施解決污染投訴及公眾獲得環保數據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幾乎沒取得任何進展。環保律師戴仁輝(音)表示,盡管公眾滿腹委屈和污染丑聞頻發,但“大多數公眾仍無法從地方政府那里獲得污染信息。”
去年,這113個內地城市的平均透明度得分為40分(總分為100分),略高于2008年的31分,但仍低于60分的及格線。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副教授朱曉(音)表示,該結果“令人震驚”,大多數城市未能遵守3年前就已實施的信息公開規定,“迄今為止,所謂的進步都過于緩慢。”▲(作者石江濤,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