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張 利
意大利時裝名牌D&G18日發表聲明,就尖沙咀分店早前不準港人在門外拍照事件致歉,并承認曾冒犯港人。“D&G事件”本來只是香港市民爭取公共空間使用權的一場活動,卻因為一句未能證實的“內地游客可以拍,香港人不可以拍”,而令香港輿論將矛頭指向內地游客侵蝕香港的自由空間。該事件雖然得到暫時平息,但也反映出,近年港人與內地客交流深入的同時矛盾也逐漸增多。對此,香港《經濟日報》18日撰文稱,兩地民眾的文化差異在自由行政策實施后更加明顯,部分內地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惹人煩厭。但港人亦應以和平及以事論事的態度看待,互聯網罵人,針對其內地人身份的謾罵,并不值得鼓勵。兩地融合已是每天不斷加速上演,雙方應共同進步。
自從內地2003年實施港澳個人游政策后,近年赴港旅游的內地居民人數節節攀升。根據香港旅游發展局提供的數字顯示,2011年全年訪港的內地游客約有2810萬人次,較前年大幅上升23.9%。內地游客赴港人數迅速增長的同時,與港人發生矛盾的事件頻頻出現。17日網上瘋傳一段視頻,內地游客違反港鐵車廂不準飲食的條例,引起港人與內地人在車廂對罵。而在此前,香港不少爭議性的議題也牽扯到內地人:去年年初的派錢風波,引發對內地來的“新來港人士”的排斥;內地孕婦赴港產子,被指大范圍搶占香港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等。
在港人抱怨內地人搶占資源的同時,許多內地游客也不滿在香港遭遇歧視。香港《文匯報》18日的報道稱,春節將至,不少內地游客專程赴港辦年貨,參茸海味是熱門選項,但香港部分參茸海味店宰客現象嚴重。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接獲涉及參茸海味店不良銷售手法的投訴達305起,其中內地游客投訴占85%。香港《明報》11日也報道內地媒體人戴先生在港期間遭遇港人無理插隊。雖然戴先生承認,大部分香港人對內地游客都很和善,他的女友謝小姐甚至“感覺香港人都很友好,特別是我講普通話,他們更充滿熱情”,但這件小事使他很不愉快。
對于兩地民眾矛盾增加,香港市民李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些內地人在生活習慣、個人素質等方面,需要提高,但問題并不都在內地人,以內地孕婦赴港產子為例,在港人指責她們擠爆婦科產房時,是否也能看到,私家醫院聯盟并不同意限制內地孕婦,而大部分內地孕婦赴港產子都是去私家醫院,且私家醫院的床位并未爆滿。隨著香港與內地的聯系日趨緊密,香港社會不宜將所有問題歸咎于內地人,這可能將問題的本質掩蓋,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香港《文匯報》的評論表示,自2003年開放內地居民港澳個人游以來,內地來港游客累計突破8900萬人次,為香港帶來的經濟收入也突破840億港元,大大刺激香港經濟活力。來港內地游客不斷增加,難免會出現個別游客的不文明表現,但是若借題發揮,甚至“一竹竿打一船人”,別有用心地煽動港人仇恨內地游客的情緒,這絕非香港之幸。其實,內地已經重視民眾的旅游文明教育,大多數來港的內地游客也是文明有禮,與港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睦相處。香港應為內地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務,吸引更多內地游客來港,進一步發揮旅游業的支柱作用。
香港《大公報》的文章稱,香港賴以成功全仗法治,有“法治之都”美譽,故外國人愿到香港開公司做生意,內地同胞蜂擁來香港購物。但某些勢力借助小事編造港人被“歧視”話題,煽動社會分化,是要挑釁中國的香港領土主權和離間港人和內地同胞血肉聯系,既是排外,亦為排內,遭受禍害的是香港。▲
環球時報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