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18日公布的中國去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以及外商直接投資兩項經濟數據,引起了外電廣泛關注。外電普遍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將會進一步放緩,路透社甚至提出了“中國迎來了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時刻”。
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數據稱,去年12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52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只有貴陽、銀川兩個城市,同比漲幅亦進一步放緩。路透社評論稱,在號稱“史上最嚴”的房市政策調控下,中國房價多年來快速上漲勢頭終于得到遏制。2012年在調控不放松的基調下,房價料將進一步下行。
另外來自商務部的消息稱,中國去年12月份實際外商直接投資較上年同期下降12.7%,至122億美元,為連續第二個月下滑。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這或許表明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有所下降,但去年全年外商直接投資仍實現增長。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文章認為,這些數據表明,中國遏制經濟過熱的措施取得成效,經濟開始降溫。而路透社表示,在中國經濟放緩的眾多數據中,經濟學家尤其關注房地產數據。在歐洲面臨衰退危險和美國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被凸顯。
興業銀行一位經濟學家指出,一個毫無爭辯的趨勢是,中國的房地產銷售、建設、開工和投資都在惡化。他預測,今年第一季度,日子難過的不僅僅是中國房地產商,震蕩將傳導到其他行業。而澳新集團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如果房價繼續下跌、交易量繼續萎縮,他擔心中國經濟能否承受這一沖擊。
在上述數據和獲利回吐等因素影響下,18日滬深股市震蕩下挫,滬指放量大跌1.39%,報收2266.38點。深證成指下跌超148點,報收9115.27點。
雖然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是外電普遍認為,中國政府不會采取大規模刺激政策。路透社指出,中國遏制泡沫的斗爭至今未結束。盡管中國經濟會繼續減速,但中國人民銀行不會降低利率。IHS全球透視警告說,中國去年開始去通脹努力,過早結束是非常危險的,可能帶來更大的宏觀經濟風險。
由于中國政府將堅持調控,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莫衷一是。多數人認為,今年可能是中國10年來增長最乏力一年。德意志銀行的預測最悲觀,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僅為7.3%。
對此,提出“金磚四國”概念的高盛集團經濟學家奧尼爾有不同看法。在17日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奧尼爾指出,即使中國經濟今后10年的增速為7.5%,它對世界的貢獻仍然大于美國和歐洲的總和。▲
環球時報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