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窮人對高等教育持懷疑態度 王飛(音)被大學錄取時,父母請全村人大吃了一頓。他說:“這里沒什么人能上大學,我家就我一個大學生。”可他從寧波大學物流專業畢業兩年后,卻因為職業未達到預期,而讓他在內陸山區省貴州小寨村的家人和鄰居感到24歲的他遠沒什么值得慶賀的。他說:“他們看到我,許多人就想上大學根本沒用。”
在中國,上學一度被視為所有人改變社會地位的途徑,而現在最窮的人更是以懷疑態度來看待高等教育。貴州另一個貧窮村莊出來的20歲英語專業學生蔣國麗(音)說:“我的兄弟姐妹跟我一樣聰明,可家里沒錢,他們最終選擇了打工。”整整一代人離家不是為了去求學或接受培訓,而是為了在中國沿海的出口制造中心打工盡快掙錢。這一趨勢與教改本來的目標南轅北轍。
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一度作為精英機構、只有一小部分高中畢業生能考進的中國大學被鼓勵打開大門實施擴招。不過,農村窮學生在抓住新機遇方面處于薄弱地位。因此,農村學生的高考成績往往落后于城市學生,只能進排名較差的大學。
中國政府2006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城市高中畢業生人數是農村的3.5倍,城市大專畢業生人數是農村的55.5倍,大學畢業生城市是農村的281.6倍,而研究生城市則是農村的323倍。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楊建超(音)指出:“大學擴招提升了受教育機會,但并未自動提高公平受教育的機會。”
一般說來農村學生進入好大學的機會較少,但學費則跟城市學生一樣。雖然讓人欣慰的是農村收入水平也在提升,但城鄉差距隨著中國的快速城鎮化進程也在加大。中國城市人口已經超過農村人口。王飛對他的大學教育遲早有用仍保持樂觀,不過他的境遇仍很嚴峻。自兩年前畢業以來,他在村里養過雞、種過蔬菜和玉米,可都失敗了。他還在上海酒店當過服務生,最近還在附近鎮上開了一家電腦店。上大學的貸款2萬元還沒還清,王飛現在又欠了4萬元新債務。▲(作者凱瑟琳·希爾,甄翔譯)
環球時報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