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強
(武漢理工大學 交通學院,武漢 430063)
M船型為最近幾年出現(xiàn)的一種新船型。M船型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中體、升力涵道以及剛性圍壁。“中體”是船體的主干部分,它采用了深吃水尖削型船艏和淺吃水平直艉部線形,提供絕大部分的排水浮力。“升力涵道”位于中體兩側,作用是為M船提供水浮力和氣流升力。“剛性圍壁”用于遮擋住中體產生的艏波,并將艏波能量導入涵道,使得舷內壓力梯度趨于均勻。舷外則采用平直面,以使舷外壓力梯度差最小,并能減少船行波[1]。
文中應用商業(yè)軟件fluent對M船型進行阻力的數(shù)值模擬,計算得到M船型的阻力并與試驗進行比較分析。
M船因其船底帶有形似字母M的隧道而得名。圖1為其橫剖線圖。圖2為fluent軟件前處理器gambit中所建模型主視圖。
該船型的具體參數(shù)見表1。

表1 M船模型主要特征參數(shù)
本文中M船模型(木制模型)在試驗水池進行阻力試驗,部分試驗數(shù)據(jù)見表2。

圖1 M船橫剖線

圖2 M船主視圖

表2 M船部分阻力試驗數(shù)據(jù)
求解RANS方程得到湍流要素的時均值為實際工程應用中計算湍流的基本方法。在考慮平均密度的變化和忽略密度脈動影響的情況下,不可壓湍流平均流動的控制方程為[2]
(1)
(2)
(3)
式中:i和j的取值范圍是(1,2,3)。
文中涉及到自由液面的問題,采用VOF模型來計算。其實質是用網(wǎng)格單元被流體填充的比例函數(shù)F來實現(xiàn)對自由面的跟蹤[3]。
若在某時刻網(wǎng)格單元中F=1,則說明該單元全部為水所占據(jù),為流體單元。若F=0,則該單元全部為空氣所占據(jù),相對于前相流體則稱為空單元。當0 M船型的幾何模型建立之后,船模的傾角與深沉根據(jù)試驗記錄來確定。根據(jù)數(shù)值計算的相關要求來確定計算域的大小。通過對M船型進行數(shù)值分析,同時考慮到該船模在實驗水池中進行的試驗。文中將M船型的計算域設置見圖3。 考慮到模型的對稱性,只取模型的一半進行計算。因此,計算域也只有一半。M船型數(shù)值模擬計算域如下:計算域入口上部為空氣入口,下部為水流入口。入口位于M船模型艏部前2倍船長處。計算域出口位于船艉后3倍船長處。計算域的側邊界位于船寬方向1倍船長處。域的頂部位于模型頂部0.5倍船長處,底部位于模型底部下方0.5倍船長處。采用混合網(wǎng)格來劃分計算域。船殼周圍是2個非結構化網(wǎng)格,另外5個為結構化網(wǎng)格。 圖3 計算域示意 M船型計算域的邊界條件包括:空氣、水流壓力入口,壓力出口,對稱面及壁面,具體邊界條件設置如下。 1)入口。設為壓力入口,速度等于來流速度。 2)出口。設為壓力出口。 其相應各邊界類型指定見圖3。 計算速度V為2、4、5、6 m/s時的M船阻力。表3中阻力Rm為計算值的2倍,即整條船模數(shù)值計算的阻力。 表3 M船數(shù)值模擬計算數(shù)據(jù) 由表3可見,在速度較低,F(xiàn)r▽<1情況下,船模處于排水狀態(tài),fluent計算得到的阻力Rm與試驗結果基本一致;當速度較高,F(xiàn)r▽>1情況下,船模處于過渡狀態(tài),數(shù)值計算結果比試驗值大10%左右。在高速情況下數(shù)值計算存在偏差,分析原因可能與船模狀態(tài),網(wǎng)格質量有關。 圖4為各速度下自由液面高度分布云圖。 圖4 自由液面高度分布云圖 本文采用的方法能很好地模擬船艉流。但對于高速狀態(tài)下,船兩側和隧道內的噴濺波則很難模擬。各速度下的水深弗勞德數(shù)Frh、FT見表4。 表4 各速度下Frh,F(xiàn)T值 當速度為2 m/s時,F(xiàn)rh<0.6,不存在淺水效應影響。而當Frh>0.6時,存在淺水效應的影響。圖4c)、d)只存在散波系,此時速度增高,散波角變小。與實際船舶在淺水中航行的規(guī)律相同。 1)在低速情況下,數(shù)值模擬阻力與試驗阻力相差不大;而高速情況下,可能是由于淺水效應的影響而導致計算稍有偏差。應加大船底計算域。 2)所用數(shù)值計算方法能夠較好地模擬M船在自由液面下的阻力,對自由液面的模擬較準確。 3)文中方法可用于排水型船帶自由面的計算,尤其是在研究興波阻力,球鼻艏等方面;計算高速時的阻力與船模的試驗狀態(tài)有關,可用動網(wǎng)格來解決此問題。 [1] 陸 超.海中狐蝠——M船家族詳解[J].現(xiàn)代艦船,2006(08):22-25. [2] 王福軍.計算流體動力學分析——CFD軟件原理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 孫 榮,吳曉光.帶自由面船體擾流場數(shù)值模擬[J].中國艦船研究,2008(02):1-3. [4] 郭建紅.帶自由表面非恒定流動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0.2.3 計算域及網(wǎng)格劃分

2.4 邊界條件
3 計算結果及分析

4 流場信息





5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