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麗麗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安全簡單、術后疼痛輕等優點,已在小兒外科中廣泛應用。在麻醉方面,喉罩通氣放置簡便,反應性小,對小兒呼吸道刺激輕,已取代了氣管插管。本院2011年10-12月在喉罩全麻下,進行小兒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382例,獲得滿意麻醉效果。現將護理配合要點總結如下:
本組382例患兒均擇期行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年齡3個月至8歲,按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手術時間20~45min。麻醉方法:氯胺酮2mg/kg,阿托品0.1mg/kg,異丙酚3mg/kg,順式阿曲庫銨0.05mg/kg,全麻誘導,一次性推入,放置喉罩,連接呼吸機。相關并發癥:咽喉部不適、胃脹氣、漏氣各3例(各0.8%),喉痙攣2例(0.5%),反流誤吸1例(0.3%)。
2.1 麻醉前配合
2.1.1 術前訪視 術前1天了解患兒身體狀況及各項檢驗指標,特別要了解近期有無感冒等情況。與患兒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患兒對手術和麻醉的顧慮,重點講解術前禁飲、禁食的重要性。一般小于6個月的患兒禁食4h,禁飲2h;6~36個月的患兒禁食6h,禁飲3h;大于36個月的患兒禁食8h,禁飲3h[1]。
2.1.2 麻醉前準備 手術室要求溫度保持在24~26℃,濕度50%~60%。嚴格執行手術安全查對制度。準備好急救物品及器材,吸引器處于備用狀態,協助麻醉醫生準備好麻醉機、吸痰管、面罩、急救藥品及復蘇器材。
2.2 手術和麻醉中的護理
2.2.1 一般護理 患兒麻醉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略頭低腳高位,便于手術操作。肩下墊一軟枕,保持呼吸道通暢,四肢適當固定,注意保暖。
2.2.2 調節氣腹壓力和流量 術中氣腹壓力一般設定在12mm Hg以下,嬰幼兒控制在10mm Hg以下。流量一般控制在3.0~3.5L/min,以避免氣腹壓力過高。
2.2.3 病情觀察 術中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等指標,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嚴格控制靜脈輸液滴速,防止液體過快過多的輸入引起嚴重并發癥。根據需要調節手術體位,避免過度頭低位,否則會引起胃脹氣等并發癥。
2.3 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2.3.1 反流誤吸 術中患兒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不宜過度頭低位。應用正壓氣道通氣時,壓力不宜超過15cm H2O。一旦患兒發生惡心嘔吐,立即清除口鼻腔內分泌物。注意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損傷咽喉部。本組1例患兒在手術結束恢復自主呼吸時出現煩躁,自口和鼻部涌出大量的液體及食物殘渣,面色發紫,血氧飽和度下降,肺部聽診聞及散在啰音。巡回護士立即配合麻醉醫生清除患兒鼻部和口腔的嘔吐物,拔除喉罩,吸引咽部的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壓給氧,癥狀未見改善,重新予氣管插管,遵醫囑靜脈注射地塞米松,待情況穩定后再行拔管,病情緩解。
2.3.2 喉痙攣 密切觀察患兒面色、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等指標有無異常,進行吸痰時動作要輕,不要過度刺激咽喉部,一旦有喉痙攣現象(如吸氣時呼吸困難,出現高調哮鳴音),立即停止對患兒的刺激,用雙手托起下頜,面罩加壓給氧,并輔助呼吸,按醫囑靜脈推注地塞米松等,若情況不能改善必要時使用肌松藥,協助麻醉醫生進行氣管插管。
2.2.3 漏氣及胃脹氣 手術開始前協助麻醉醫生將喉罩放置準確的位置,以免因喉罩位置沒對合好而發生漏氣。術中避免將患兒放置過度的頭低位,以免膈肌上抬,腹腔內壓力升高,致使氣道壓力升高而發生漏氣。當手術醫生因便于手術操作要求安置頭低位時,巡回護士應適當提醒。同時,正壓氣道通氣時壓力宜控制在15~20cm H2O[2]。
2.2.4 咽喉部不適 麻醉前選擇大小合適的喉罩,放置時動作要輕,放入困難時避免強行置入。吸痰時也應操作輕柔,避免動作反復,不要過度刺激患兒咽喉部。
2.4 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根據患兒情況適時拔除喉罩,注意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等指標是否正常,適當給予吸氧,有躁動時適當固定,防止墜床。生命體征穩定后由巡回護士和麻醉醫生護送患兒去恢復室,途中注意安全和保暖。
[1]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鑒.現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20-1422.
[2]蔡偉紅.喉罩在小兒腹腔鏡手術麻醉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學,2007,9(11):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