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紅
缺 氧 缺 血 性 腦 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種圍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損傷,是引起新生兒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經系統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1]。據統計國內每年因新生兒窒息造成不同程度傷殘的兒童約30萬[2];歐美等發達國家,中重度新生兒HIE的死亡和嚴重傷殘率也高達53%~61%[3],而發展中國家的狀況遠甚于此。HIE病理基礎是缺氧性腦病,基本病理改變是腦水腫、腦壞死、出血、腦室周圍白質軟化。腦水腫和神經元壞死主要由缺氧引起,腦血管梗死及白質軟化主要由于缺血引起。HIE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多數認為是多種機制綜合作用的結果[4],HIE與體液因子、免疫因子的作用有關。體液因子包括神經元烯醇化酶[5]、內皮素與一氧化氮、內源性一氧化碳、β-內啡肽;免疫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1、白細胞介素8、10[6]。近年來隨著對 HIE患兒的重視,該病血糖變化對其預后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
1.1 HIE產生高血糖機制 新生兒HIE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期機體在應激狀態下,血中兒茶酚胺、高血糖素及皮質醇等水平增高,增加糖原分解及糖異生,同時胰島素相對減少或胰島素拮抗等,另外重度缺氧可導致胰島素受體數及受體最大特異性結合率降低,所以盡管胰島素水平較高,但因靶細胞受體障礙而達不到產生預期的胰島素生物效應,最終導致高血糖[7]。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影響下丘腦-垂體功能,使糖的神經系統、內分泌調節功能紊亂也可導致高血糖[8];重度HIE在搶救過程中使用腎上腺素、地塞米松及治療危重新生兒營養不良或供給能量,而使用高滲葡萄糖溶液也會導致血糖升高[9]。
1.2 高血糖對機體的影響 在危重新生兒不能進食,熱量不足,血糖暫時升高可維持新生兒腦和各器官的能量供應,一定程度的高血糖對機體是有利的,但嚴重的高血糖或持續性高血糖可導致機體脫水、多尿、酸中毒及神經系統損傷[10]。高血糖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作用,主要表現為腦水腫,線粒體及血腦屏障膠質膜破壞明顯,磷酸肌苷和三磷酸腺苷顯著降低,細胞內乳酸濃度顯著增高,最終導致神經元壞死率升高[11]。
1.3 HIE產生低血糖機制 新生兒大腦代謝最主要能量來源是葡萄糖,新生兒大腦不能合成糖原又不能利用其他能源,血糖的正常對維持腦代謝及功能起致關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新生兒肝糖原儲備不足,糖異生功能不成熟,易發生低血糖[12]。特別是HIE患兒,由于窒息、缺氧、不進食,合并感染使得低血糖的發生率更高。
1.4 低血糖對機體的影響 首先影響腦細胞的代謝,腦在血糖低于1.2mmol/L狀態下持續1~2h,腦內儲存的糖不但消耗殆盡,而且腦細胞本身的脂類及蛋白質也被消耗,將造成不可逆性腦功能受損,腦細胞內能量不足造成細胞膜鈉泵及鈣泵功能不足,鈉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及線粒體水腫,線粒體損傷可引起腦細胞DNA的損傷[10]。
研究認為糖代謝紊亂與HIE的程度相關,血糖越高病情越重、預后越差,如檢測到HIE患兒出現高血糖,表明疾病程度較重[13,14]。故應重視 HIE的血糖監測及治療以提高治愈率,減少后遺癥。但就輕度及中度HIE是以低血糖為主還是以高血糖為主有很大分歧,趙鳴然等[15]研究認為中度HIE患兒有明顯內環境紊亂,存在著明顯高血糖、電解質紊亂及血流動力學改變,與輕癥相比差異顯著。但馬衛紅[13]認為輕中度HIE患兒以低血糖發生為主,高血糖發生率中度明顯高于輕度;董玉梅等[16]認為HIE組平均血糖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升高;同時重度HIE血糖異常發生率與輕、中度HIE相比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本病治療方法無明顯改進,主要是嚴重低血糖患兒給予10%葡萄糖1mL/kg靜脈推注,后改糖速為6~8mg/(kg·min)靜脈滴注,根據臨床血糖值來調節葡萄糖輸注速度。高血糖患兒首先去除引起本病的醫源性因素,如停用地塞米松、腎上腺素、氨茶堿等導致高血糖的藥物及控制感染,血糖仍不下降可將常規用藥液體改為2.5%~5%葡萄糖。高血糖與低血糖患兒還應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是否應用外源性胰島素,應用的時機、劑量及是否對血糖恢復有利尚需進一步研究[16]。
[1]黃雪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2):213-215.
[2]林存國,耿榮娟.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預后評估進展[J].醫學綜述,2011,17(10):1502-1504.
[3]Gluckman PD,Wyatt JS,Azzopardi D,et al.Selective head cooling with mild systemic hypothermia after neonatal encephalopathy:multicentre randomised trail[J].Lancet,2005,365(9460):663-670.
[4]Holmin S,von Gertten C,Sandberg-Nordgvist AC,et al.Induction of astrocytic nestin expression by depolarization in rats[J].Neurosci Lett,2001,314(3):151-155.
[5]陳彤,張秋業.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齊魯醫學雜志,2007,22(6):553-555.
[6]孫志華,檀培芳,李立祥.缺血性腦血管病與炎性免疫因子[J].醫學綜述,2007,13(16):1217-1219.
[7]張逢博,曹真,韓明利.48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糖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7,5(8):696-697.
[8]寧壽葆.現代實用兒科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130.
[9]謝鶴,鄭紅,李玉霞,等.96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糖監測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全科醫學,2006,4(3):290-291.
[10]華聚清,楊平.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糖代謝紊亂的臨床分析[J].疑難病雜志,2006,5(6):441-442.
[11]黃本友,羅韻文,羅文浩.急性腦血管病與糖耐量、胰島素水平、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關系的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1999,6(4):242-243.
[12]李暉,朱忠良,李桂林,等.新生兒血糖動態變化的探討[J].臨床兒科雜志,2001,19(2):84-85.
[13]馬衛紅.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血糖監測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1):71-72.
[14]王寶鳳.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血糖監測的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6):470-471.
[15]趙鳴然,馮大鵬,孫竹風.不同血糖水平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意義[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6,14(11):87.
[16]董玉梅,相春雷,莊芹.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108例血糖監測及臨床意義[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27(4):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