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亮, 朱萬青, 黃偉, 王雪峰
王雪峰教授豁痰健脾論治小兒癲癇
田洪亮, 朱萬青, 黃偉, 王雪峰
癲癇是中醫兒科疑難雜癥之一,病因繁多,病機復雜,病程反復,極難根治。中醫對小兒癲癇認識始于內經,王雪峰教授總結歷代醫家診治經驗,認為其治標應從痰、從風論治,治本應從健脾固腎,益腦竅等法論治,往往可使該病發作得以有效控制。
癲癇/中醫藥療法; 豁痰健脾; 王雪峰; 兒童
癲癇為中醫兒科疑難證之一,其病因病機復雜,病程長且極易反復,難以有效完全治愈。中醫對小兒癲癇認識甚早,其病名始見于《內經》。《素問·奇病論》中云:“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指出本病與先天稟賦有關。其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肢體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等神志失常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發作性疾病。《溫病條辨·解兒難》中說:“時發時止,止后或數日,或數月復發,發亦不待治而自止者,癇也。”指出反復發作和能自行緩解是癲癇的臨床特征。現代醫學認為癲癇發作是由于大腦灰質神經元反復異常的陣發性超同步化放電引起的各種臨床癥狀[1]。王教授認為多數癲癇在兒童期發病,所以其防治應從兒童開始。
小兒癲癇,病因繁雜,但不外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亦或兩者兼有。先天稟賦不足,孕期失養,于母胎中受驚,氣機逆亂[2]。后天又有六淫外感,飲食所傷,腦瘤內生,跌撲損傷致使痰瘀阻滯腦部等各種原因,均可誘發癲癇發作。癲癇病位在腦竅,可涉及心、肝、脾、腎等臟器。中醫認為小兒癲癇的發病與虛、痰關系密切相關,故有“無痰不作癇”之論。痰之為病,如膠似漆,停阻于氣道,囿閉于經絡,蒙蔽于清竅,故可致患兒昏迷,神志不清,五臟失調,六腑不通,發為癲癇。
本病初期實證多由痰熱迷塞心竅所成;久病虛證,多由痰濕擾亂神明所致。熱痰可由氣郁化火,火邪煉液成痰,或過食肥甘傷脾胃而生。濕痰則由脾失健運,聚濕生痰。此病正虛邪實,邪實多以積痰為主,郁火、氣逆鼓動,進而痰擾風動,而使心神失主。正虛多因素體稟賦不足,亦或久病反復發作,損傷五臟,痰濁內生而難化,伏痰隱于體內。
隋·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痰候》中曰:“痰者,水飲停積胸膈之間,而結聚也。小兒飲乳,因冷熱不調,停積胸膈之間,結聚成痰。痰多則令兒飲乳不下,吐涎沫,變結而微,壯熱也,痰實壯熱不止,則發驚癇。”為痰可致癇奠定了理論基礎。元·曾世榮于《活幼口議·癇疾證候》中論述驚風食三癇發病時說:“風癇有熱生痰……食癇因食而致驚,食未克化,氣佇關膈之間,生痰致風,由風成癇……善治驚癇者,化其痰,和其氣。”強調痰為小兒癲癇發作中的病機關鍵,并且把祛痰作為首選治法。如痰濁不能自消,隱伏于內,久病不愈,脾腎等臟虧損,氣散血耗,故該病會不定時復發。
小兒臟腑嬌嫩,五臟六腑形與氣皆屬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更為突出。脾胃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和輸布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小兒生長發育迅速,但脾胃發育未臻完善,運化功能尚未健全,如飲食寒熱等傷脾,水濕內生,可以凝聚生痰。明·龔廷賢于《壽世保元·癇證》中云:“蓋癇之原,或在母腹之時,或在有生之后,必因驚恐致疾。……則肝脾獨虛,肝虛則生風,脾虛則生痰,蓄極而通,其發也暴,故令風痰上涌,而癇作矣。”現代中醫兒科泰斗王伯岳教授認為:小兒脾常不足,易為乳食所傷。脾為濕土之臟,為生痰之源。若乳食不節或不潔,則致脾失健運,濕聚凝為痰,可上蒙清竅,內閉心肝,以致突然昏仆,而一旦郁生痰熱,阻滯肝經,便可引動肝風,而致風痰上擾使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喉出怪聲[3]。”張奇文教授也認為痰之為病,阻塞經絡,郁久化火化痰,上蒙神明,而致癲癇發作[4]。
王教授認為癲癇的病因病機均與痰相關,痰本起于脾,然而其表現在心、肝二經。故治療此病應抓住生痰之源實質,重在豁痰健脾,并適當結合清心開竅之法[4];且健脾之法的運用時間宜長宜久,開竅之法的應用則宜短暫而不宜長久。
張奇文教授在治療小兒癲癇時認為應于治痰諸法中重在健脾,而健脾之法又不全在乎補脾,而在和胃消導、助運醒脾中消息之[4]。故張老效法古人,重在健脾并用清心開竅為伍自擬鎮驚散,取效頗佳。趙心波教授認為癲癇纏綿難愈,久病必虛。故對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的患兒多采用扶正療法結合祛痰之劑,加重補氣益脾胃之品[5]。天津李少川教授善用滌痰湯化裁之后治療小兒癲癇,該方注重結合小兒生理病理特點,著眼于扶正固本,顧護脾胃。選用參、苓、夏、陳等滌痰熄風藥立足于不傷正氣,采用膽星、菖蒲、青果、天麻等藥少而精[6]。
總之,癲癇作為兒科疑難雜癥,病程反復,極難根治。病因多責之于痰,古有“百病皆為痰作祟”“怪病責之于痰”等之說。小兒體質多脾常不足,若脾胃受損易致精微不布,痰濁內聚,經久失調,一遇誘因癇病作矣。其病本虛標實,故多治以祛痰治其標,兼以補脾健運之品固其后天之本,往往收效甚好。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2-125.
[2] 江育仁,張奇文.實用中醫兒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58-62.
[3] 張士卿,譚玉玲.先師王伯岳治療小兒癲癇經驗擷要[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1,18(1):1-5.
[4] 張寶華.張奇文教授治療小兒癲癇的經驗[J].中國農村醫學,1997,25(7):39-40.
[5] 中國中醫研究際西苑醫院兒科.趙心波兒科臨床經驗選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5-96.
[6] 胡思源.扶正滌痰標本同治小兒癲癇105例[J].遼寧中醫雜志,1995,22(3):130-132.
110032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田洪亮,朱萬青);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黃偉,王雪峰)
田洪亮(1990-),女,遼寧中醫藥大學2006級7年制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小兒病毒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王雪峰,110032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02
R742.1
B
1674-3865(2012)06-0485-02
2012-10-15)
李志文)
癲癇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