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霞
球莖茴香栽培技術要點
常海霞
(河南安陽縣農業局)
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可有效防止球莖茴香軟腐病的發生,用量為種子質量的2%~3%。也可以用溫湯浸種方法處理種子,播前用48~50℃溫水浸種25分鐘可去除種子表面雜菌。
①苗床育苗。育苗應選擇四面通風,排水條件好,灌水方便的場地,最好配備遮陽網。苗床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2~3千克、硫酸銨0.05千克、過磷酸鈣0.02~0.3千克,將這些肥料均勻的摻入土中,拌勻,靶平;然后開溝,溝距10厘米,溝深1厘米,將種子均勻的撒進溝內,然后覆土澆水。出苗后進行間苗,間隔2~3厘米留1株無病的健壯苗,3~4片真葉時再間苗1次,間隔4~5厘米。苗期應小水勤澆,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定植前澆1次透水,第二天切方,囤苗。播種后25~30天,4~5片真葉時定植。起苗時,要避免傷根。
②穴盤育苗 球莖茴香葉片稀疏直立,根系分生能力較差,育苗多選用288孔穴盤。采用美式的288孔苗盤每1000盤備用基質2.76立方米,采用韓國式的288孔苗盤每1000盤備用基質2.92立方米。球莖茴香育苗基質以草炭和蛭石為主,草炭:蛭石=2:1或3:1,或草炭:蛭石:廢菇料=1:1:1,配制基質時可加入一定的葉類菜基質專用肥,為了防止基質帶菌,每立方米基質加入多菌靈100克,或百菌清200克,將肥料、殺菌劑與基質混拌均勻后備用。
播種后用蛭石覆蓋,覆蓋蛭石不應超過盤面,各格室應清晰可見。播種覆蓋作業完畢后將育苗盤噴透水 (水從穴盤底孔滴出),球莖茴香從種子萌發至第一片真葉出現約需8~10天,基質應保持較高的濕度,水分含量應該是最大持水量的85%~90%,從第一片真葉到成苗約需20天左右,水分含量應保持在70%~75%。由于夏季溫度高蒸發量大,大約每1~2天噴1次水。苗期2葉1心后,結合噴水進行1~2次葉面噴肥,可選用2%~3%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液噴灑。
苗床育苗于播種后1~2天內應噴灑一次化學除草劑,可用25%除草醚可濕性粉劑稀釋后噴灑于畦面,再用舊塑料膜和拱形小棚或用遮陽網覆蓋。約7~10天出苗,齊苗后澆一小水,撤去遮陽網或覆蓋物,上一次接土,約0.5厘米厚,1~2片真葉時分苗,苗地仍需用遮陽網覆蓋以防高溫暴雨。若用穴盤育苗,則可一次育成健壯苗。
幼苗5~6片真葉、高20厘米左右時定植。苗床育苗的應在起苗前充分澆透水,帶土坨定植,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畦寬120厘米每溝種3行,畦內行距不少于30厘米,株距25~30厘米,667m2植6 000株左右。種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
定根水后至緩苗一般再澆兩水,保持田間土壤濕潤,新葉長出后進行中耕除草,蹲苗7~8天,待苗高30厘米左右時,追肥一次,每667m2隨水施硫酸銨15千克或碳酸氫銨20千克。球莖開始膨大時追施第二次,用肥量可加大30%。球莖迅速長大期再追施一次,用肥量同第一次。澆水要根據生長情況而定,苗期適當少澆,球莖開始膨大后要澆水均勻,不要忽干忽濕,以致造成球莖外層爆裂。
球莖茴香的抗病性很強,新菜區很少發生病害,老菜區及保護地栽培,有時因管理不善而發生幼苗猝倒病和菌核病。
(1)猝倒病 病原主要為害幼苗嫩莖和根莖部,發病初期病部呈現水浸狀,后期植株腐爛或猝倒,發病嚴重時會成片死亡。在溫暖多濕的條件下的老菜園中較易發生。
防治方法:苗期不能用大水漫灌,控制環境的濕度,初發現病株及時清除,并噴灑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10天噴灑一次,連噴2~3次。
(2)菌核病 病原主要為害葉柄和球莖,被侵染的植株呈凋萎狀,病部褐色濕潤或變軟腐爛,表面纏繞絲狀霉,發病后期病部表面及球莖腔內產生大量黑褐色鼠類狀菌核。
防治方法:注意菜田輪作,種植前應對前作物及時清理、滅菌,定植時可用40%亞氯硝基苯粉劑0.4千克拌25千克細土施入土壤滅菌。栽培上注意調節田間適宜濕度,尤其是低溫期間不宜澆水過多,施肥上不要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如發現有發病的跡像,要即噴菌核凈40%可濕性粉劑500倍,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蟲害主要有蚜蟲和鳳蝶幼蟲,可用0.5%蘆藜堿醇溶液800~1 000倍噴灑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