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會麗
中原地區秋延后大棚辣椒栽培及其病蟲害防治技術
樊會麗
(河南省鄭州市植保植檢站,河南 鄭州 450006)
闡述了秋延后大棚辣椒在中原地區的栽培及其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原地區 辣椒 栽培 病蟲害防治
在中原地區進行秋延后辣椒生產,可以多次采收,供應元旦至春節期間蔬菜市場。生產周期短,效益好,與南菜北運的辣椒相比,色正味鮮,市場售價高20%-40%。但7-8月正值一年中平均氣溫最高、雨水最多、光照最強的季節,環境條件對辣椒育苗十分不利,管理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猝倒病、病毒病、疫病、根腐病的大發生,輕者生長不良,重者甚至毀種。因此,選擇好品種,培育壯苗,調節溫、光、水、肥及預防病蟲害的發生,是秋延后辣椒栽培的關鍵。
秋延后栽培辣椒,不強調早熟,主要選擇抗病、生長勢強、前期耐高溫,后期耐低溫的品種。如鄭椒11號、康大601、汴椒1號等。
2.1 做畦 育苗畦做成凈寬1-1.2m寬的平畦,四周埂高8-10cm,埂寬25 cm。畦長視栽培面積大小而定。
2.2 種子處理 播種前1-2天選晴天曬種,注意不要燙壞種子。將種子置于55-60℃溫水中浸泡15分鐘,瀝干,再加水浸泡4-8小時,最后用干凈水洗凈種皮上的粘質。洗凈后的種子用0.5%-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清洗后準備播種。
2.3 播種育苗 中原地區秋延后辣椒的適宜播期為7月20日-28日,最晚不得超過8月5日。過早則苗期高溫時間長,易受病毒病和其他病蟲害為害而死苗;過晚則后期低溫影響結果,產量低。辣椒連作易發生多種病害和土壤缺素癥,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辣椒育苗地和生產田應選擇地勢較高、能澆能排、富含有機質、且前茬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
在大棚內截取一段苗床,長15m、寬1.2m,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千克,生石灰2千克,磷肥3千克,混勻整平,用甲基托布津消毒。播種前先澆足苗床底水,再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入苗床,蓋0.5cm厚的腐熟糞肥,以看不見種子為宜。大棚上蓋好遮陽網,兩邊通風。遮陽網上擺放大葉樹枝,保證子葉一展開就可進行光合作用。齊苗后澆一次小水。齊苗后晴天每天上午8-9時蓋上遮陽網,下午4-5時揭開。多云、陰天不蓋。土壤過干應灑水,要做到見干見濕。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嚴防悶熱天氣燒苗。
3.1 整地 秋延后栽培,一般是跟茬種植,土地沒有休閑,所以整地和及時改良土壤顯得尤為重要。早翻耕曬垡整碎,結合翻耕,667m2施有機肥2500-4000千克、磷肥50千克、復合肥50千克、鉀肥15千克、生石灰80千克,每棚整4畦,南北走向,畦高15cm,畦寬1.2m。
3.2 切苗 當苗長到7—8片真葉,苗齡約30天時定植。定植前3-4d苗床澆一次大水,并于傍晚選健壯的秧苗趁濕 “切苗”。切好的苗每天早上8時前加蓋遮陰物防止萎蔫。
3.3 定植 定植宜搶陰天或晴天下午5時后進行。定植在壟的兩半坡,行距40-45cm,穴距33cm.定植后澆足定根水,大棚667m2定植1500株左右。晴天每天澆水一次,連續澆水3-4天,直到成活。
4.1 保溫防凍 辣椒最適生長溫度白天18-25℃,夜間15-18℃,低于10℃生長受阻,低于5℃受凍。中原地區9月下旬外界氣溫才開始稍低于辣椒生長的適宜溫度。為保證秋延后辣椒生長,10月上旬應扣上棚膜防寒。剛開始時僅扣頂膜,不上“裙膜”,棚溫不超過30℃.霜降后夜里全覆蓋,防低溫影響。防凍是秋延后辣椒栽培的一項關鍵措施,決不能大意。為滿足辣椒對光照的需求,溫度回升時應及時放風,白天室溫30℃放風,下午20℃合風口。11月上旬夜間加蓋草簾,太陽出來后揭去草簾增加光照,爭取每天3h的見光時間。
4.2 肥水管理 定植后2-3d澆一次緩苗水。開花期不澆水。當門椒和對椒長到5cm長后視土壤墑情進行澆水,每株7個果坐穩后追肥。追尿素225kg/hm2或三元復合肥300kg/hm2。盛果期的管理進入盛果期,植株生長高大,發身和結果同時進行。為防止植株早衰,要及時采收下層果實(門椒和對椒)并要加強澆水追肥,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植株繼續生長和開花坐果。澆水應與追肥相結合,“小雪”節氣后停止澆水。
4.3 中耕培土及整枝 在生長前期結合清除雜草進行中耕,中耕宜淺不宜深,深度為5-6cm為宜。待苗高30cm左右時,中耕可較深,以10cm為宜。當植株封行前進行一次培士,防止植株倒伏。辣椒用單干整枝僅保留分杈,打去分杈以下側枝,可在10月底摘心。
秋延后辣椒定植后,一般經過50—60天(10月下旬)即可采收上市。如當時價格合理,可以將門椒及對椒摘掉銷售可以減輕植株的負擔,有利于門椒以上的果實膨大生長。價格較低時也可不采。扣拱棚可提高5℃,棚膜上再蓋草苫又可提高溫度3-5℃。扣棚蓋苫后使長成的辣椒留在植株上在拱棚內保鮮,每天揭開小拱棚上的草苫,可延長到元旦、春節采收上市。
辣椒病害防治要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進行,如選用抗病品種,實行水旱輪作,清潔菜園,深翻曬垡,藥劑消毒,種子清處理,化學防治,消除病源等。這里主要介紹藥劑防治。
6.1 辣椒疫病 藥劑防治 ①用25%瑞毒霉800—1000倍液噴霧。②用50%多菌靈800倍液噴霧。
6.2 辣椒炭疽病 發病初期,藥劑防治①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②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
6.3 辣椒病毒病 藥劑防治 ①早期滅蚜:苗期至定植前第一層果膨大前滅蚜防病。用50%辟蚜霧可濕粉劑3000倍液噴霧。②發病初期,可選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天噴一次,連噴2—3次。③發病初期,用抗毒劑1號200—300倍液噴2—3次。④用1.5%植病靈1000倍液噴2—3 次。
6.4 辣椒瘡痂病 發病初期 藥劑防治選用植霉素4000—5000倍液,14%銅氨絡水劑300倍液,77%可殺得可溶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7天噴一次,共2—3次。
6.5 辣椒猝倒病藥劑防治 ①出苗后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②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③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
6.6 辣椒立枯病 辣椒立枯病多發于苗期,病苗枯死而不倒伏,防治方法與猝倒病相同,但可采用藥液灌根法防治。于移栽后立即用藥液灌根,以后每隔10天灌一次,連續3次。每次每株灌藥量分別為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藥劑采用20%甲基立枯靈乳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粉劑800倍液。
7.1 棉鈴蟲和煙青蟲 為害特點主要是幼蟲食嫩莖、葉、芽,并鉆蛀果實,造成腐爛落果。防治方法:現蕾或初花期藥劑噴霧①可用生物復合殺蟲劑500倍液噴霧。②用2.5%聯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③用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噴霧。
7.2 小地老虎 低齡幼蟲在寄主葉背取食植株,高齡幼蟲白天潛入土下,夜出整齊地咬斷嫩莖或爬上植株咬斷嫩尖,還能鉆入果內為害。化學防治①用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②用50%辛硫磷800倍液噴霧。③用50%辛硫磷乳油制成5%的毒土撒施于苗床上。
7.3 茶黃螨 以成螨和幼螨群集在作物幼嫩部位危害,嫩葉受害后變小,葉片增厚、僵直,葉片邊緣向背面卷曲。嫩莖表面變褐色,嚴重的扭曲畸形,頂部干枯,受害的花蕾不能開花或畸形花。果實受害主要表現在幼果果皮呈灰白色或黃褐色,果面粗糙,失去光澤;危害嚴重的果皮龜裂,種子外露,呈開花饅頭狀,味苦而澀。防治方法:① 1.8%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霧。 ②15%噠螨酮3000倍液噴霧。 ③73%克螨特2000倍噴霧。④20%三唑錫2500倍液噴霧。
7.4 蚜蟲 為害特點主要是成蟲和若蟲多群集在葉背,嫩莖和嫩葉吸葉液致使葉片卷縮,生長點枯死,嚴重時整死亡。還會引起煤煙病、傳播病毒病等。防治方法:①用40%樂果劑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②用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③用20%蚜克星乳油1000倍液噴霧。④用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噴霧。
7.5 煙粉虱 為害特點是以成蟲、若蟲危害作物。一是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營養缺乏,影響正常的生理活動。二是成蟲、若蟲分泌蜜露,誘發煤污病的發生,造成葉片變黃、萎蔫,甚至整株枯死。成蟲還可以傳播多種病毒病。藥劑防治 一是幼苗定植前可用25%阿克泰(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000-8000倍液,每株用30ml灌根,對煙粉虱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控制作用;二是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噴霧防治,可選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5%聯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20%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均勻噴霧。必須輪換交替用藥,同一藥劑不得連續施用2次。噴霧防治以上午露水未干為宜;三要采取棚內噴霧和熏蒸相結合。
[1] 金洪安 塑料大棚辣椒生產技術 吉林農業2011 年11期
[2] 邵樹策等編著 辣椒病蟲害防治圖譜 金盾出版社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