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文彪,特約通訊員柏斌) 近年來,云南省賓川縣立足熱區資源優勢,強化工作舉措,切實加大葡萄產業發展力度,全縣葡萄產業發展迅猛,呈現出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多元化加工流通、社會化服務的產業化經營格局。賓川葡萄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早熟鮮食葡萄生產基地。2012年,全縣葡萄種植面積發展至9 992.27 hm2,總產量30.69萬t,總產值 21.57億元;擁有葡萄專業村10余個,0.67 hm2以上的種植大戶有400余戶,每667 m2產值3萬元以上的高效示范戶屢見不鮮,形成了 “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具體措施:一是抓政策扶持,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賓川縣近年來共獲得國家和省州財政扶持資金8 068.83萬元。其中大理州政府專項資金1 000萬元扶持建設3 333.33 hm2水果自壓滴灌節水示范基地,農業部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資金450萬元,新建葡萄貯藏保鮮冷庫100余座;相繼實施的“賓川縣優質葡萄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應用”、“葡萄避雨控病栽培”、“云南省2011年地方政府債券中低產田地改造水果項目”、“云南省葡萄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等一批惠民富民項目獲得補助資金6 010.83萬元。為建立葡萄產業扶持發展長效機制,縣財政2011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100萬元資金用于扶持發展葡萄產業。二是抓基礎設施建設,筑葡萄產業發展基礎。賓川縣加強水源工程、田間渠系配套工程、中低產田地改造、坡耕地改造、土地開發整理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加強骨干交通網絡及通鄉、通村公路路網建設,改善交通運輸條件。目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1 640 km,基本形成了大水利、大交通的格局,加上電力、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的完善,為葡萄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抓品種結構調整,強化科技措施。近年來該縣先后引進葡萄新品種100余個觀察和試驗示范,篩選出早熟無核、大粒、品質好、耐貯運,適應賓川發展的優良品種。其中以優質耐貯運的紅提品種為主的賓川葡萄不僅比新疆等主要產區提早40天左右成熟,填補了全國乃至世界紅提葡萄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市場空白,而且具有豐產性好、果大均勻、整齊度好、色澤鮮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糖分充足、營養豐富、耐貯藏運輸等優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目前全縣已基本形成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品種結構,通過全面推廣葡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套袋技術,優果品率達98%。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推廣物理殺蟲燈1 700余盞、色板誘蟲技術1 429.33 hm2、性誘劑誘蟲技術 240 hm2、自壓滴灌技術 4 126.67 hm2、葡萄避雨栽培313.33 hm2余。四是抓產品質量安全,確保葡萄“走得穩”。賓川縣不僅成立了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加強農業化學投入品監管,還投資360萬元建成賓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在鄉鎮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2012年1—10月,全縣共檢測葡萄樣品1 466個,農殘檢測合格率達99.73%;送檢大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葡萄樣品39個,合格率達100%。截至2012年10月,全縣出口農產品備案面積達1.492萬hm2,其中葡萄備案面積3 326.67 hm2。投資40余萬元開發“賓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現代化管理平臺”,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籌資20余萬元精心編印《賓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手冊》3.5萬份,免費發放給葡萄種植戶。2012年8月被列為云南省第一批 “高原特色農業示范縣”。四是抓加工流通,確保葡萄“走得出”。在葡萄產業帶動下,社會化服務進程不斷加快,產業鏈不斷延伸,基本形成了種植、生產、包裝、貯藏保鮮、運輸、釀酒、銷售、出口等產業化經營格局。同時,帶動了相關產業和行業的發展,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了“一業興帶百業旺”。葡萄產業已成為賓川“種植規模最大,產業鏈條最長,利益連結最緊,農民增收最快”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規劃建設區域性批發市場、專業批發市場、集貿市場61個,年交易額達5.6億元。全縣已建成大小冷庫471座,庫容量達12.8萬m3,泡沫箱、塑料周轉箱加工廠12戶、生產線 83條,水果商品化加工企業4戶、生產線15條。目前,當地不僅成立了賓川縣水果行業協會和賓川縣農業生產資料協會,還發展“民辦、民營、民受益”的技術交流型、技術服務型、股份制實體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17個,發展會員20 184人;培育代理商、批發商和農民經紀人近4 000余人,帶動成員2.65萬戶農戶實現農產品銷售產值達5億多元。投資220余萬元,建設開通了近百個網站(網頁),與全國上百家農業網站、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進出口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實現了貨暢其流。為拓展葡萄銷售市場,提高賓川葡萄知名度,賓川縣不僅積極支持葡萄銷售企業、合作社、經紀人參加各種農業博覽會、產品展銷會,還在昆明召開中國賓川葡萄營銷推介新聞發布會、舉辦2012中國賓川葡萄文化旅游節暨第18屆全國葡萄學術研討會,充分利用CCTV7農產品宣傳通道、《農業信息網》等媒體開展宣傳推介,有效促進了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此外通過開展農超對接活動,先后與沃爾瑪、華潤萬家等大型連鎖超市合作共建葡萄直采基地482.67 hm2。五是抓品牌打造,確保葡萄“走得響”。賓川縣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引導企業做好商標注冊、“三品一標”認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著名商標認定、名牌農產品認定、出口農產品基地注冊登記備案等工作,目前全縣有25戶企業注冊了26個商標,其中有近20戶企業注冊的商標應用范圍含葡萄,通過國家無公害葡萄產地認定面積766.67 hm2,出口葡萄種植基地備案面積3 326.67 hm2,“興僑”牌和“緣成”牌葡萄已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賓川相繼被評為“中國葡萄之鄉”、“中國水果之鄉”之后,2012年在第18屆全國葡萄學術研討會上被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認定為全國早熟葡萄重要生產基地。據《云南省賓川縣現代特色水果產業示范園區總體規劃(2011—2015年)》,該縣下一步將建設葡萄現代農業示范園1 800 hm2,通過園區實施的云南省農業產業化優質水果基地建設項目、云南省中低產田地改造水果(葡萄)項目等項目帶動,進一步完善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基本建成基礎設施完善、科技含量較高、運行機制靈活、帶動效應明顯的葡萄現代農業示范園。計劃通過示范園區建設帶動,實現“十二五”末全縣水果種植面積2.33萬hm2,農業產值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