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山西省靈石縣完善“三大機制”,助推核桃經濟大縣建設。一是部門聯動的推進機制。該縣成立了經濟林管理中心,主抓核桃經濟林新植、管理和后續產業建設工作,同時縣農委、水務、交通等部門結合本部門職能向核桃產業傾斜。縣農委主要負責核桃林低稈作物間作,2012年春累計發放豆種 65 255 kg、馬鈴薯27 550 kg;縣水務局全面加快核桃林水網配套工作,特別是在王禹鄉啟動了雨水集蓄利用試點工作,建成集雨旱井30口,集流渠3 km,補充灌溉核桃林100 hm2余,為有效解決核桃林春季灌溉的問題摸出了一條新路子;并在全縣予以推廣,2012年新建了集雨旱井300口,全面服務于核桃產業建設。二是內引外聯的服務機制。依托省內外知名專家、專業院校,以及縣內林業技術推廣站、林木種苗站、森防站等科技服務機構,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培養了5支技術服務團隊。在晉中職業學院專家的指導下,開展了低產園測土配方施肥、本地品種選優繁育技術研究、核桃病蟲害綜合防治、豐產培育技術等科技攻關,逐步完善了從品種選育到果實處理的全套核桃豐產培育實用技術。加大了縣域核桃苗圃和采穗圃建設,共建成優質核桃苗圃13.8 hm2,全部進行嫁接,秋天出圃優種壯苗120萬株,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苗木外調的問題;建成采穗圃3.1 hm2,其中2年生中林一號5 500株,12年生中林、遼核787株,將為全面啟動低產林改造提供優質穗源。三是多管齊下的投入機制。本著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大財政補貼、項目扶持、社會投入力度,積極構建多元化投入格局。縣財政每年出資1 000萬元作為產業扶持資金;核桃林新植全部納入廠礦區植被恢復治理工程;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扶持,投資300萬元的省農發名優核桃經濟林項目已進入工程竣工審計階段,投資50 00萬歐元的歐投林業生態系統恢復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已上報省林業廳批復。積極完善土地流轉政策,鼓勵大戶出資建設精品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