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靜 支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北京100730)
變應性鼻炎以其高發病率、高復發率,成為危害人們日常生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研究采用清肺健脾法中藥湯劑治療變應性鼻炎,取得滿意療效。
1.1 臨床資料全部病例60例來自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北京同仁醫院中醫變應性鼻炎專科常年性變應性鼻炎38例,季節性變應性鼻炎22例,病程1~10年。應用SAS8.0軟件制作隨機化方案,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選擇西醫疾病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學分會2009年制定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癢等癥狀出現2項以上(含2項),每日癥狀持續或累計在1 h以上;鼻黏膜蒼白、水腫,鼻腔水樣分泌物;變應性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至少1種為(++)或(++)以上;血清特異性IgE檢測。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994)[1]、《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鼻鼽”、“鼻淵”、“濕熱蘊脾證”擬定。本研究已通過北京同仁醫院倫理委員會臨床研究審批,編號:TRECKY2012-15。審查通過了研究方案(第1版),知情同意書(第1版)。納入標準: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和中醫辨證標準;年齡18~60歲;自愿參加本實驗研究,自愿終止所有可能影響受試藥物評估的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近2周內服過類固醇藥物和1周內服過抗組胺類藥物或外用類固醇制劑者;合并嚴重鼻中膈偏曲、肥厚性鼻炎疾病;合并哮喘發作者;合并心血管、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對本藥物過敏者;妊娠、哺乳期或準備妊娠女性;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服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斷者。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清肺健脾中藥湯劑,每日1劑。組成:麻黃1 g,生石膏30 g,黃芩10 g,桑白皮10 g,辛夷花10 g,炒蒼耳子5 g,生薏苡仁20 g,羚羊角粉1.2 g。對照組口服非辨證的健脾開胃劑,每日1劑。組成[3]:甘草3 g,茯苓10 g,麥芽10 g,谷芽10 g,山楂6 g,神曲10 g,薏苡仁15 g。療程2周,治療結束12周后隨訪1次。隨訪12周,治療組和對照組各有1例失訪脫落,記為無效。觀察兩組癥狀、體征積分,療效,中醫證候評分,生活質量問卷(RQLQ)總分。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統計軟件。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積分比較見表1。兩組治療14 d后積分均明顯降低(P<0.05),隨訪12周時治療組積分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對照組無明顯改善(P<0.05);治療14 d及隨訪12周時治療組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積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段比較,△P<0.05。下同。
組別n隨訪12周后治療組306.97±2.34*△對照組309.74±2.78治療前治療2周后10.25±2.044.54±1.89*△10.18±1.978.82±2.35*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見表2。兩組治療14 d后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隨訪12周時治療組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對照組無明顯改善(P<0.05);治療14 d及隨訪12周時治療組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s)
組別n隨訪12周后治療組3010.24±4.17*△對照組3015.36±4.45治療前治療2周后18.33±4.146.89±3.26*△17.69±4.2814.25±4.31*
2.3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3~表4。治療組治療2周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隨訪12周時兩組療效相當(P>0.05)。

表3 兩組治療2周后療效比較(n)

表4 兩組隨訪12周后療效比較(n)
2.4 兩組治療前后RQLQ評分比較見表5。兩組治療14 d后RQLQ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隨訪12周時治療組RQLQ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對照組無明顯改善(P<0.05);治療14 d及隨訪12周時治療組RQLQ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RQLQ評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RQLQ評分比較(分,±s)
組別n隨訪12周后治療組3021.35±8.54*△對照組3024.79±7.43治療前治療2周后28.56±9.4914.38±8.76*△27.87±8.3221.32±7.98*
2.5 安全性評價兩組血常規、肝腎常規監測未有異常變化,未出現不良事件。
變應性鼻炎,即過敏性鼻炎,是機體接觸變應原后主要由IgE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4]。變應性鼻炎發病率在8.7%~24.1%[5]。治療主要包括避免接觸變應原、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外科手術治療4類[4,6]。每種療法均有其優勢和不足,存在一定局限性。中藥復方制劑治療變應性鼻炎,具有提高機體免疫、降低機體過敏狀態的功能,與其他療效相比,具有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療效持續、穩定、復發率低等優勢,因此受到廣泛關注[7-9]。1990年至今以中藥復方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國內文獻多達137篇,國際上對中醫藥治療變應性鼻炎也有相應的研究并得到認可[3]。本研究對照組選取的藥物即B.Brinkhaus發表在Allergy上的研究選擇的非辨證治療對照藥物。
變應性鼻炎屬中醫學“鼻鼽”、“鼻淵”范疇,對其病因病機認識,自古有寒熱之別。然而目前臨床醫家論治變應性鼻炎,在所有單純中醫論治變應性鼻炎的百余篇文獻中,所論證候多為“虛”、“寒”,治法局限于“補”、“溫”,如“補肺”、“補腎”、“溫陽”,幾占現代醫家治法80%。筆者總結燕京學派“石膏孔”的獨特經驗,認為“肺熱”、“脾濕”是成人變應性鼻炎發病的重要病機,指出成人變應性鼻炎“郁熱伏氣”是發病基礎,“脾虛濕聚、濕郁化熱、阻于肺經”是發病關鍵。提出應用“清肺健脾法”治療變應性鼻炎,取得滿意療效。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臨床設計,并經過倫理學審核,結果 顯示清肺健脾法治療肺脾濕熱型變應性鼻炎在即刻、遠期改善癥狀、體征、中醫證候方面具有可靠作用,均優于非辨證治療的對照組。對患者近、遠期生活質量,即刻、遠期療效有改善。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是變應性鼻炎的重要危害,生活質量的評價在治療評價中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國際公認的評價量表,鼻結膜炎生活質量量表(RQLQ評分),包括日常活動、睡眠、非鼻/眼部癥狀、相關行為影響、鼻部癥狀、眼部癥狀、情感反應七個方面共28個問題信息,對清肺健脾法影響變應性鼻炎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本研究表明,清肺健脾法治療肺脾濕熱證變應性鼻炎療效可靠,對患者癥狀、體征、中醫證候、生活質量均有明顯的改善,對遠期改善患者癥狀、中醫證候亦有作用。下一步可以擴大樣本量,或與西藥對照觀察對于患者生活質量各個層次的影響,以體現中藥治療優勢。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4-11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24-327.
[3] B.Brinkhaus J,Hummelsberger R,Kohnen el.Acupuncture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trial[J].Allergy,2004,59(4):953-960.
[4]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2):977-978.
[5] Luo Zhang,Demin Han,Dan Huang,et al.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allergic rhinitisin leven major cities in China[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09,149(11):47-57.
[6] Jan L.Brozek,Jean Bousquet,Carlos E.Baena-Cagnani,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on asthma(ARIA)guidelines:2010 revision[J].The Journalof Allergy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0,126(3):466-476.
[7] 殷明德.變應性鼻炎對耳鼻咽喉科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21(17):769-770.
[8] 馬靜,任艷鑫,隋軍,等.變應性鼻炎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8,14(8):1205-1208.
[9] 徐佩茹,李敏.過敏性鼻炎的診斷與治療新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07,2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