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趙虹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200437)
大多數缺血性卒中患者伴隨認知功能損害(VCI)[1],與同齡人相比將提前10年發展為癡呆[2],也是導致腦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非癡呆的血管性認知障礙(VCIND)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最早階段,是進行早期干預急性卒中后認知障礙治療的最佳時期[4]。筆者應用醒腦靜注射液治療非癡呆型VCIND以早期干預,有效降低VD的發生率,有望為臨床提供一種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 。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中醫診斷標準采用1995年衛生部制定頒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2輯制定的標準[5]。中醫辨證標準采用2000年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延緩衰老委員會制定的VD中醫辨證量表(SDSVD)進行辨證。西醫診斷標準參照Peterson等[6]提出MCI診斷標準及DSM-IV和CCMD3中有關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同時參照Wentzel等提出VCI診斷標準,制定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VCI)的納入病例標準。納入標準:年齡50~80歲;認知功能明顯下降尤其自身前后對比,除記憶力下降外,伴有兩個以上認知功能障礙如定向、注意力、語言、視覺空間功能,執行能力和運動控制等;急性(發病1~7 d)腦血管疾病診斷,有局灶性神經系統體征如偏癱、偏盲、感覺障礙、語言障礙(失語或球麻痹)等;蒙特利爾認知評價(MoCA)低于26分;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20~27分。排除標準:符合DSV-Ⅳ的癡呆診斷標準并符合NINDS/AIREN的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經DSV~Ⅳ標準和NINDS/ADRDA標準診斷為其他原因癡呆者;缺血評分表(Hachinski)≥7分,除外AD和混合性癡呆;經DSV-Ⅳ標準診斷為明顯抑郁者,或患有其他精神或精神障礙者;因頭部損傷患有認知障礙者;患有某些疾病能干擾認知功能評價,其中包括嗜酒患者,或者在過去5年內經DSV-Ⅳ標準診斷為吸毒或其他精神性藥物濫用者;治療前檢查時仍未停用促智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中樞神經興奮劑以及其他中藥滋補劑或自由基代謝的藥物;合并有心血管、腎、肝、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
1.2 臨床資料病例來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內科及卒中單元病房住院患者,最終完成病例60例。根據區組隨機方法 分為兩組。治療組27例,男性1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67.48±9.67)歲;MoCA評分8~25分,平均(16.89±3.67)分。對照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69.45±7.75)歲;MoCA評分10~24分,平均(17.24±3.78)分。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選用西醫常規治療。本研究以《Stoke》(HenryJ.M.Barnett等2001年第3版)的腦梗死藥物治療方案作為西醫常規治療方案。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醒腦靜注射液(無錫濟民可信山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2020563)20 mL入液靜滴,每日1次。兩組療程均為14 d。
1.4 觀察項目觀察臨床療效;MoCA評分、MMSE評分、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于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隨訪90 d時各評定1次。
1.5 療效標準中醫療效標準:參照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延緩衰老專業委員會制定的《血管性癡呆辨證量表》。療效指數=(治療前分數-治療后分數)/治療前分數×100%。100%為痊愈,50%~99%為明顯進步,20%~49%為進步,1%~19%為稍有進步,0為無效。比較各組間中醫主癥積分減少的百分率作為本次臨床療效的重要評價指標。西醫療效標準:MoCA評價量表評分值作為主要臨床療效評定指標,MMSE評分、NIHSS評分及ADL評分為次要臨床療效評定指標。
1.6 統計學處理應用SSPS15.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所有統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P<0.05將被認為所檢驗的差別有統計意義。與篩選期基礎值進行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組內前后差異。
2.1 兩組中醫療效比較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MoCA評分比較見表2。治療2周后及隨訪90、180 d兩組MoCA積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0.01)。治療組治療后MoCA評分升高更為顯著(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oCA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oCA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同時段比較,△P<0.05。下同。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后90 d治療后180 d治療組2716.89±3.67 19.74±3.01**△21.78±3.47**△22.67±3.22**△對照組3317.24±3.78 17.94±3.59*18.84±3.41**19.48±3.09*
2.3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見表3。治療后兩組MMSE積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0.01)。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分,±s)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后90 d治療后180 d治療組2724.18±2.60 26.26±2.26**△27.11±2.79**△27.74±2.44**△對照組3323.84±2.03 24.96±2.07**25.63±2.26**25.45±2.17*
2.4 兩組治療前后NIHSS及ADL評分比較見表4。治療后兩組NIHSS及ADL評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0.01)。組間均無明顯差異(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NIHSS、ADL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NIHSS、ADL評分比較(分,±s)
組別NIHSS評分ADL評分治療組治療前2.69±2.6725.33±11.27(n=27)治療后14 d1.96±2.0124.33±10.30治療后90 d0.81±1.24**19.19±5.63**治療后180 d0.52±0.70**17.89±5.59*對照組治療前2.01±2.2025.96±10.51(n=33)治療后14 d1.81±1.87*24.48±9.97*治療后90 d1.27±1.86**20.52±8.92**治療后180 d0.88±1.54*19.58±8.39*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呆病”范疇。其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關系密切,為本虛標實之證。“虛、火、風、痰、氣、血”為急性卒中的病因。而急性卒中無論有無意識障礙都屬于臨床急癥,應抓緊時機改善腦血流,保護腦組織。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醒腦開竅法能改善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癥狀,改善認知評分[7-8]。
醒腦靜注射液以《溫病條辨》中的涼開三寶之安宮牛黃丸為基本方加減用藥。其主要成分麝香、梔子、郁金、冰片能夠透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能有效降低血腦屏障通透性,起到調節中樞神經、保護大腦、減輕腦水腫和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優勢。在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方面,通過化痰解毒開竅,恢復大腦主神的功能,可明顯減少其發展至血管性癡呆的幾率,這也體現了中醫學“既病防變”的理論思想。
本研究發現,早期使用醒腦靜注射液配合腦卒中西藥常規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MoCA及MMSE評分,對急性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改善確切。由于觀察時間較短,觀察病例入組時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不明顯及日常生活能力基礎分值偏高,故未能得到陽性結果 。本課題組將擴大樣本量并對已有病例繼續隨訪,延長觀察時間,希望觀察到醒腦靜在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及生活能力的提高上有確實可靠的統計學依據,進而為臨床治療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提供一種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 。
[1] Serrano S,Domingo J,Rodriguea-Garcia E,et al.Frequency of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a brid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cognitiveimpairment[J].JAmGeriatrSoc,2005,53:695-699.
[2] De Ronchi D,Palmer K,Pioggiosi P,et al.The combined effect of age,education,and stroke on dementia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nodementiainthedlderly[J].DementGeriatrCogn Disord,2007,24:266-273.
[3] Bischkopf J,Busse A,Angermeyer MC.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review of prevalence,incidence and outcome according to current approaches[J].Acta Psychiatr Scand,2002,106:403-414.
[4] 馮濤,王擁軍.認識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新角度:時間窗、亞型和協同效應[J].中國卒中雜志,2010,5(11):879-881.
[5] 田金洲,朝明向,涂晉文,等.血管性癡呆診斷、辨證及療效評定標準(研究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22(5):329-331.
[6] Peterson RC,Doody R,Kurz A,et al.Current concept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Arch Neurol,2001,58(12):1985.
[7] 徐元虎.醒腦靜注射液的藥理藥效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現狀[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4):507-510.
[8] 沈思鈺,傅曉東,陳偉華,等.醒腦靜對腦缺血大鼠神經保護作用與氨基酸受體表達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4,8(4):68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