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垠 邱模炎 王春楠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北京100102)
原發性高血壓造成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改變,稱為高血壓腎損害[1]。我國高血壓人群與非高血壓人群的腎損害發生率分別為20.87%和7.43%,28%的終末期腎臟病與高血壓有關[3]。長期高血壓可導致高血壓性腎損害,如不積極干預,最終可導致慢性腎衰竭(CRF)。有學者根據其臨床表現特點,將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歸屬為中醫學“眩暈”、“水腫”、“關格”等范疇[5]。目前中醫對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的辨證尚無統一標準,有關臨床研究報道中采用的證候診斷標準也不一致,尚未見有關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中醫證素研究的報道。筆者現將98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中醫證素的初步臨床研究結果 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門診及住院的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98例,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及《腎臟病學》[7]原發性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及高血壓腎損害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高血壓及高血壓腎損害的診斷標準;(2)年齡>18歲,<80歲;(3)未經血液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手術治療者;(4)愿意配合臨床觀察者。排除標準:(1)調查時合并有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腦血管病以及肝膽、造血系統、呼吸系統、腫瘤等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2)惡性高血壓病患者;(3)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及近期有重大精神打擊的患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5)合并原發性腎臟病和(或)其他繼發腎損害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63例;年齡40~79歲,年齡分布以70~79歲年齡組所占比例最大,占總數的40.82%;其次為60~69歲,占總數的32.65%;可見60歲(含)以上者占73.47%。
1.2 研究方法 對98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的中醫辨證要素的分布、組合情況進行描述性統計。并對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辨證要素情況進行回歸分析。
1.3 證素的判別方法 參考朱文鋒教授所著的《證素辨證學》[9]中的“簡化計量”方法 ,進行證素的判別。
1.4 統計學處理將每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的證素診斷結果 輸入數據庫,認真核對檢查無誤后鎖定數據庫,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患者證素進行二項分類的Logistic回歸分析,以某一證素為因變量(Y),其余證素為自變量(X1、X2、X3……Xn),得出Y與X1、X2、X3……Xn是否相關。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二者存在相關性。
2.1 四診信息結果 見表1。本研究98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四診信息調查結果 顯示,僅4項出現于半數以上的患者,可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中醫臨床表現呈多樣化。
2.2 病位證素分布情況見表2。本研究對98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病位證素的分析結果 顯示,涉及的病位證素依次為腎、脾、肝、心、胃、心神、肺;其中以腎、脾、肝為主。
2.3 病性證素分布情況見表3。98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中涉及的病性證素依次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濕、痰、熱、陽亢、血瘀、氣滯、血熱、寒、水停;其中排在前6位的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濕、痰。
2.4 證素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98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證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顯示,脾與濕、痰、氣虛相關(P均<0.05),腎與氣虛、陰虛相關(P均<0.05),肝與陽亢、陰虛有關(P均<0.05),濕與脾、痰、氣虛相關(P均<0.05),痰與脾、濕相關(P均<0.05),陽亢與肝、熱、血虛相關(P均<0.05),氣虛與腎、脾、血虛、陽虛相關(P均<0.05),血虛與熱、氣虛(P均<0.05),陽虛與氣虛(P均<0.05),陰虛與腎、肝、血虛相關(P均<0.05)。根據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參照《證素辨證學》中“證素組成的規范證名”表[9],可初步總結出本研究98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中,出現的主要證型如下:腎氣陰兩虛證,肝陽上亢證,脾腎陽氣虛證,肝腎陰血虛證,痰濕困脾證,脾虛濕困證,氣血兩虛證,陽氣虛證。此外,還可見血瘀、氣滯、水停等兼證。

表1 98例患者癥狀、舌脈調查結果

表2 病位證素分布情況

表3 病性證素分布
本研究98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易患腎損害者年齡最小40歲,60歲(含)以上者占73.47%,其中高血壓病史在10年以上者占88.78%,5年以上者占97.96%。這與文獻報道[10-12]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年齡在40~50歲以上,病史在5~10年以上基本相符。
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尚無統一的中醫辨證標準,有關中醫臨床研究報道的結果 亦不盡一致[13-16]。筆者參考朱文鋒教授所著的《證素辨證學》中的有關方法 ,開展了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中醫證素的初步臨床研究,通過對98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的中醫證素分析顯示,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病位證素主要為腎、脾、肝,提示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與肝、腎、脾有密切聯系,這與目前大多數臨床專家觀點及臨床研究報道相一致[17-18]。腎藏真陰、元陽,宜固藏。脾主運化,脾的運化全賴于脾陽,但脾陽須依賴于腎陽的溫煦。腎藏精,但腎精須賴脾運化的水谷精微之氣不斷滋生。因此脾腎兩臟相互關聯、相互作用,脾腎相互影響,互為因果。而肝為剛臟,非柔不克,喜潤喜柔;肝藏血,腎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腎精足則肝血旺,肝血旺則腎精充,因此腎臟虧虛常導致肝陰不足。又因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根本,對各臟腑的陰液具有滋養作用,肝陰得到腎陰的資助,即能涵斂肝陽,保持陰陽之間的動態平衡。從五行上來說,肝為木,腎為水,脾為土,腎臟虧虛,水不涵木,木旺則乘克脾土。故此病與肝、腎、脾三臟關系密切,如不盡早干預治療,病程遷延日久則三臟受損。
病性證素可反映當前證候的本質,因而是辨證的關鍵,對任何疾病的辨證都不可缺少[19]。從病性證素分布情況上可看出,98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患者中涉及的病性證素依次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濕、痰、熱、陽亢、血瘀、氣滯、血熱、寒、水停,提示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的中醫病性特點為本虛標實。許多學者也認同高血壓腎損害這一中醫病性特點,如白長慧等[20]認為高血壓性腎損害為脾腎兩虛為本,濕濁內蘊、瘀血阻絡為標;劉家生等[21]認為其本在于脾腎虧虛,其標為痰瘀阻滯;周宜軒[22]認為原發性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病機為肝腎陰虛為本,肝腎陰虛日久則致血瘀。
為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的證素,還需要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調查研究,采用多種統計方法 來完善結果 ,得出更科學、準確的證素。從而為建立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證候診斷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指導臨床治療以及擴大中醫藥對本病的研究奠定良好基礎。
[1] 陳香美.臨床診療指南·腎臟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69-7.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本)[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26.
[3] 鄒和群.重視高血壓腎損害的早期干預[J].中華腎病雜志,2005,21(10):575-576.
[4] 陳香美.高血壓病引起的腎臟損害[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5,21(10):563-565.
[5] 王剛,陳以平,鄒燕勤.現代中醫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70-671.
[6] 朱文鋒.證素內容的辨析[J].中醫藥導報,2005,11(1):11-13.
[7] 王海燕.腎臟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66.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76,156-162,163-167.
[9] 朱文鋒.證素辨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9-90,232-259.
[10] 郭志軍,高山林,丁新園.腎臟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20-131.
[11] 黃頌敏,劉先蓉.腎臟疾病鑒別診斷與治療學[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264-267.
[12] 王榮,于克洲.腎臟疾病鑒別診斷學[M].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6:433-435.
[13] 丁碧云,邵正斌,鄭林,等.原發性高血壓早期腎損害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6,25(4):6-9.
[14] 汪紹興,華杰.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腎損害32例[J].湖北中醫雜志,2002,24(12):19.
[15] 魏國健,鐘培金,丘偉中,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早期腎損害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06,6(3):67-69.
[16] 王國印.原發性高血壓早期腎損害中醫證型與血、尿β2-MG及尿ALB、IgG的關系[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4,23(1):10-12.
[17] 劉福明.試論肝腎陰虛痰瘀阻腎是高血壓病腎損害病機關鍵[J].福建中醫,2004,35(2):41-42.
[18] 徐宏,趙先鋒,楊曉敏.關建國治療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經驗總結[J].四川中醫,2007,25(8):8-9.
[19] 朱丈鋒,黃碧群,陳新宇.病性證素辨別的意義與方法 [J].中國中醫藥雜志,2O05,3(9):903-904.
[20] 白長慧,郭兆安.對高血壓性腎損害(腎衰竭期)濕濁內蘊病機的探討[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9,10(1):92-94.
[21] 劉家生,方琦,胡順金,趙莉,等.脾腎同調治療高血壓腎損害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8,17(10):1360-1361.
[22] 歐敏.周宜軒診治原發性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經驗[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5,17(1):78-79.
[23] 徐洪波.葉任高教授治療高血壓腎損害的臨征經驗[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0,4(1):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