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波杜 和平 韓美香
(浙江省紹興第二醫院,浙江紹興312000)
重型顱腦損傷是外力所致的一種常見腦損傷,病死率高,經搶救治療后,幸存者往往遺有嚴重的并發癥及不同程度運動、感覺、認識、語言及精神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其中足下垂較為常見。由于患者昏迷時間較長,肢體長時間固定不動,極易發生關節攣縮或肌肉萎縮,從而發生足下垂,嚴重影響了患者以后的站立和行走功能。浙江省紹興第二醫院重癥監護病房(ICU)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對10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早期的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212例,其中男性147例,女性65例;年齡18~75歲,平均35.1歲;入院時患者處于昏迷狀,均無先天性畸形或殘疾,按照格拉斯哥(GCS)評分標準[2],評分3~8分;其中腦干損傷54例,腦挫裂傷22例,腦內血腫27例,硬膜下血腫71例,硬膜外血腫38例,部分病例合并多種損傷。本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163例行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術后患者GCS評分均在8分以下,其余患者根據病情行保守治療。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10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輕重、住院天數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兩組觀察時間為1~3個月。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進行常規護理外,同時還采取以下護理干預:(1)預防護理開始的時間:急性期康復護理是預防足下垂的重要環節,對生命體征平穩、癥狀無進展的患者48~72 h后即可進行康復護理[3]。及早的給予肢體功能鍛煉和足部護理等一些康復治療能有效降低足下垂的發生。(2)肢體功能鍛煉:病情穩定后應及早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以防止足下垂的發生。肢體功能鍛煉由醫護人員或護理員來操作完成。操作者一手托住膝部的后方,一手掌托住足跟,利用前臂力量向前上方壓足底以使踝關節充分背屈,維持數秒。再從足踝關節到趾間關節做屈曲和伸展活動,要求活動充分,合理適度。每日3次,每次15~20 min,操作完成后宜按摩腿部以放松肌肉。(3)新高幫籃球鞋療法:當患者無論平臥位,還是側臥位時都不能讓足懸空。需要在足部置放一個軟墊,足部于軟墊垂直狀態,能較好保持足部功能位。每晚臨睡前,將雙足放進新高幫的籃球鞋內,足跟處墊一些適量柔軟的海綿物來防止壓迫足跟處皮膚,每2小時將雙足從籃球鞋內脫出,檢查足部血運情況及皮膚的顏色、溫度和有無破損,防止壓瘡的發生。按摩雙足20 min后再將雙足伸進固定高幫籃球鞋內。(4)足部溫熱療法:可準備兩只泡足的水槽,先將雙足用38~40℃的溫水中浸泡5~10 min。再用15~20℃冷水浸泡5~10 min,反復浸泡雙足3次,先以溫水開始,后以冷水結束。每天早晚各1次。(5)按摩與針刺護理:按摩護理手法常用的有推法、按法、揉法、捻法、拍打法。按摩順序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掌握原則應先輕后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每日2次,每次15~20 min。如患者肌張力偏高時應該選用安撫性質的按摩,如肌張力偏低時應該選用揉搓性質的按摩。而針刺護理可對潛在神經反射有刺激作用,在上肢可選合谷、外關、曲池等穴位,在下肢可選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每次留針30 min,每日1~2次。
1.3 療效標準顯效:外形正常,踝關節被動活動至少超過中立位10°,并主動回復到中立位,活動不受限制。活動中或活動后無疼痛。有效:輕微足跟內翻,前足可靈活內收,足以適應正常活動需要,并不感到不適。無效:明顯的足跟內翻,或伴有前足固定內收畸形,踝關節活動受限,活動中或活動后疼痛。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足下垂發生情況見表1。結果 示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足下垂發生情況比較(n)
重型顱腦損傷后引起的足下垂是肢體癱瘓的表現之一,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神經血管肌肉萎縮而引起的并發癥,對患者預后及今后生活質量均有很大影響。在肢體功能鍛煉時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率和呼吸等情況,防止引起患者的疼痛或其他的不適。在活動中還要預防靜脈血栓脫落,以免引起肺栓塞等情況的發生。在足部溫熱療法中鑒于昏迷患者的全身及末梢痛溫觸覺差,水溫一般不能超過50℃,以防燙傷局部皮膚。溫熱療法是應用物理性能,使組織溫度升高后再降低,促進炎癥物質及代謝廢物的吸收與溶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局部血管神經營養,從而防止因肌肉攣縮而導致的足下垂。在按摩與針刺護理中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使血管收縮擴張,使血管平滑肌得到了鍛煉。
從臨床統計學來看,實驗組的足下垂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筆者認為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實施預防護理,包括及早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保持良好的足部功能位、足部溫熱療法、按摩與針刺護理等可有效預防足下垂的發生,為患者進一步肢體功能的恢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張雯,任正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康復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7,6(3):193.
[2] 楊麗麗,陳小杭.急重癥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69.
[3] 郝麗,于瓊,牟旭娜.中樞神經損傷后足下垂的康復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0,12(6):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