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斐斐 徐輝甫
(湖北省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武漢430022)
哮喘是由多種炎癥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且具有氣道高反應性,可引起氣道狹窄。目前研究認為,處于哮喘緩解期癥狀不明顯時,小氣道功能障礙依然存在,因此哮喘的治療應以小氣道炎癥的消除為最終目標[1]。筆者近年自擬補肺健脾方治療哮喘患兒,以觀察該方對小氣道功能的影響及對小氣道炎癥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哮喘門診就診的哮喘患兒30例,均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2],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14歲,平均9.20歲;病程1.2~5.5年,平均2.80年。排除慢性咳嗽、消耗性疾病和心、肝、腎疾病患者。患兒皆無臨床癥狀,近3個月內無哮喘發作及呼吸道感染癥狀。
1.2 治療方法 予補肺健脾方:黃芪30 g,白術10 g,防風5 g,茯苓10 g,黨參10 g,地龍10 g,僵蠶10 g,生甘草6 g,山藥20 g,薏苡仁20 g,扁豆10 g。均為顆粒劑,由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提供,每日1劑,溫水沖100 mL,分2次服用。發作期間不停藥,可加用抗生素和支氣管擴張劑治療,連續觀察12周。
1.3 觀察方法 所有患兒均使用德國Jaeger公司生產的Master Screen系列肺功能測定系統完成所有肺功能測試。常規肺通氣功能檢測參照美國胸科協會(ATS)標準。測試前先由經正規培訓的肺功能操作技術人員對測試系統進行環境參數、容量定標校準,然后記錄被測兒童身高、體質量,并訓練其能夠正確完成規定動作后進行測定。測試時要求受試患兒坐直或站直,保持頭部自然水平,夾上鼻夾,口唇包緊口器防止漏氣,松解過緊的腰帶及衣服領口等,測定過程中依據完成情況決定測試次數,并取最佳值作為參數記錄。每周隨訪1次,了解自覺癥狀反復發作次數減少與否,12周結束后再進行用力呼吸50%肺活量實測值(FEF50)、用力呼吸75%肺活量實測值(FEF75)、最大呼氣中期流量實測值(MMEF75/25)的記錄。
1.4 療效標準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制定的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判斷標準[2]評效。
1.5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1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30例哮喘緩解期患兒經補肺健脾方治療后,哮喘發作次數明顯減少。臨床控制18例,顯效10例,有效2例。
2.2 治療前后常規肺功能小氣道指標實測值與預計值比較見表1。本組病例30例患兒治療后FEF50、FEF75、MMEF75/25明顯改善,與治療有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表1 治療前后常規肺功能小氣道指標實測值與預計值比較(L/S,±s)

表1 治療前后常規肺功能小氣道指標實測值與預計值比較(L/S,±s)
治療前實測值與預計值比較,**P<0.01;治療后實測值與預計值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1。
實測值百分比(%)1.30±0.29**2.12±0.57△0.96±0.39**75.60±4.36 1.75±0.48**75.53±5.44治療前(n=30)治療后(n=30)預計值預計值FEF502.20±0.4876.46±7.17 FEF751.92±0.291.15±0.32 MMEF75/25 2.19±0.472.28±0.46小氣道指標實測值百分比(%)2.31±0.4982.82±4.62△△1.09±0.27△80.27±4.82△△2.15±0.42△80.52±4.63△△
3.1 小氣道功能與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關系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炎癥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具有氣道高反應性,可引起氣道狹窄。常出現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經治療后可緩解。肺功能檢查是診斷和判斷哮喘療效的實驗室指標,人們通常把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氣容量(FEV1)等反映大氣道功能的指標作為哮喘治療有效的指標及停用治療的指標,而忽略FEF50等反應小氣道功能的指標。研究認為哮喘緩解期患兒呼吸道存在炎癥,而以小氣道炎癥為主[3]。小氣道炎癥可引起氣道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外周阻力和氣道反應性增加,該部位的炎癥過程是哮喘病理生理學的關鍵特征[4]。小氣道是慢性阻塞的主要部位,哮喘特征性的淋巴細胞或嗜酸性粒細胞炎癥所致的氣道重塑,尤其是小氣道的重塑,可導致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喪失。而哮喘的治療應以小氣道炎癥的消除為最終目標,如果小氣道長期總處于痙攣狀態,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氣道就有可能會出現不可逆的結構重塑,給以后的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
3.2 補肺健脾方的研究中醫學認為,肺、脾、腎三臟虛衰,痰飲留伏,外因誘發,觸動伏痰,痰阻氣道則發為哮喘,緩解期以扶正固本為基本原則。此期多見肺氣虛及脾氣虛者為多。補肺健脾方中黃芪補脾肺之氣;黨參、山藥健脾益肺;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薏苡仁滲濕健脾;扁豆補脾和中化濕;地龍、僵蠶入絡搜邪;防風祛風解表;甘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調和諸藥。諸藥共奏補肺健脾、祛邪扶正、化痰平喘之功。動物實驗表明[5],補肺健脾方可部分恢復Th1和Th2細胞之間的失衡,并可通過降低嗜酸性粒細胞(EOS)的水平,減輕哮喘大鼠的炎性反應。
3.3 補肺健脾方與小氣道功能的關系本觀察發現在治療前小氣道功能(FEF50、FEF75、MMEF75/25)預計指和實測值有顯著的差別,實測值占預計值百分比低于80%,表明在哮喘患兒緩解期小氣道功能障礙仍然存在,與文獻報道一致[3]。而經補肺健脾方治療后,小氣道功能(FEF50、FEF75、MMEF75/25)有明顯的改善,實測值占預計值百分比有明顯的升高,達到正常范圍。因而補肺健脾方對哮喘緩解期小氣道炎癥的消除有明顯作用,減少氣道重塑,減少復發,使哮喘患兒維持長期緩解。
[1] Pedersen S.Why does airway inflammaton persist?Is it failureto treat earl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182-185.
[2]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2):104-107.
[3] 夏曉青,崔敏嫻,唐眶萍,等.兒童支氣管哮喘發作期和緩解期肺功能及氣道反應性測定[J].浙江實用醫學,2008,13(3):200-202.
[4] 殷菊,申昆玲,劉世英,等.緩解期哮喘患兒的支氣管反應性與小氣道功能的關系[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2):87-89.
[5] 張玲麗,王曉敏,杜恒,等.補肺健脾方對哮喘大鼠血、肺泡灌洗液中IL-4、IFN-7及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的影響[J].湖北中醫雜志,2010,2(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