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龍 ,馮 蕾 ,王 磊 ,吳 青
(1.昆明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占地43.15平方公里,距離昆明市區約24公里。從開始建設以來,已經迎來了云南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昆明醫學院、云南中醫學院和云南大學等多所高校。筆者2011年4月選取了昆明醫學院和云南中醫學院為研究對象,研究昆明大學城醫學生居住行為與居住空間的關系。本次調查首先通過訪談法和觀察法確定大學生的日常居住行為,之后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了兩所學校的450名學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11份,有效率91%。其中,男學生156名,女學生255名。
大學生的居住行為與居住空間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大學生的生活學習較普通人群的生活學習有較大的差別,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規律性上,由于受同一的作息時間影響,大學生的居住行為有一定的相似性,而這種相似性就要求大學生的居住空間要有足夠的供給能力來解決這種共同的需求。空間與行為出現供需矛盾的例子,可以以圖書館自習室為例,若某一大學有7000名學生,30%的學生自習的首選地點是圖書館自習室,而自習室僅有200個位置,就會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為了改善這種供應不足,除了增加位置外,改變管理制度和提供必要的疏導也是可行的。因此,為了解昆明大學城醫學生的居住行為與居住空間是否出現上述矛盾,特進行了本次調查。
行為是為了滿足一定的目的和欲望而采取的過渡行動狀態,借助這種狀態的推移可以看到行為的進展[1]。居住行為則是指人為了滿足居住的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動狀態,這些推移的狀態發生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為了讓居住行為順利開展,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功能空間,這就是本文研究的行為與空間的關系。大學生的居住空間與居住行為有密切的聯系,一個好的居住空間不但讓大學生能順利地完成大學學業,還能讓大學生健康成長,成為身心健康的人才。
本次調查根據訪談和觀察將大學生的居住行為細分為12種,即三餐飲食、專業聽課、專業自習、體育鍛煉、社團活動、電腦游戲等,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居住行為發生頻率最高的是三餐飲食、專業自習和專業聽課。另外,還可看出大學生開展人際交往、進行課外閱讀和體育鍛煉的行為也是主要的居住行為。而娛樂仍以電腦游戲、網絡沖浪和打牌閑聊為主,社團活動相對少些。參加勤工助學的學生也相對較少。調查中每個月的生活費在400元至600元之間的為42%,在200元至400元之間的為22%。200元以下的為2%,可見,低生活費的學生占24%(400元/月以下),這與參加勤工助學的比例相近。調查中91%的學生生活費來自父母,但同時也有11%的學生選擇了來自勤工助學。
根據大學城兩所醫學院的實際情況,筆者經過調查分析將兩所高校的居住空間分為:宿舍區(宿舍、走廊、宿舍樓活動室)、生活區(食堂、超市、各類商店、學生活動中心)、圖書館、科研實驗樓區、教學樓區(教室、走廊、天井)、體育場館(球場、體育館)、交通綠化帶、校外周邊學校(呈貢大學城內學校)、昆明市區(昆明市三環以內),共9種情況,調查結果可參看表2。

表1 大學生居住行為發生情況

表2 大學城醫學生居住行為與居住空間關系
2.2.1 三餐飲食、專業聽課和專業自習
從調查數據中看出,學生居住行為中的三餐飲食主要發生在生活區和宿舍區,僅有非常小的比例發生在教學樓、校外周邊學校和昆明市區。這樣高的比例發生在生活區,說明三餐飲食與學校的生活區密切相關,這就要求學校生活區中的功能空間必須具備足夠的供應能力。本次調查中三餐飲食還涉及了學生對食堂是否滿意的調查,81%的學生選擇了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中,“擁擠”原因占到了 40%。專業聽課一項,教學樓為主要的行為發生空間;另外,作為醫學生,進行醫學實驗必不可少,因此科研實驗樓也是學生進行專業聽課的重要行為空間。在調查中,75%學生對實驗課教室選擇了滿意,在對教室是否能滿足需求的選項上,84%的學生選擇了滿意。專業自習一項,學生的可選擇面較廣,主要集中在圖書館、教學樓和宿舍,學生選擇“自習教室是否能滿足您的需求”時,58%的學生選擇了“是”。
由此可見,居住行為中的三餐飲食需要學校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緩解供需矛盾,例如延長就餐時間,增加食堂窗口,合理分流學生等措施。專業自習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調整,比如增加自習教室,延長開放時間等。而專業聽課一項,居住空間已經很好地實現了其基本功能。
2.2.2 體育鍛煉、社團活動、電腦游戲、網絡沖浪和課外閱讀
學生選擇體育鍛煉的居住空間主要為體育場館,對體育場館的滿意調查中,54%的學生選擇了不滿意,46%選擇了滿意。選擇不滿意的原因主要為功能房間太少和活動數量太少。另外,從學生的選擇中看出,體育鍛煉的空間還有宿舍區、生活區和交通綠化帶。據筆者觀察,學生在傍晚時間利用交通綠化帶打羽毛球也是主要的體育鍛煉。社團活動主要發生在生活區、教學區和宿舍區。對學生活動中心的滿意調查中,57%的學生選擇不滿意,原因主要為活動內容單調、功能房間太少、活動數量太少。電腦游戲和網絡沖浪,學生選擇宿舍區和圖書館居多,學生對宿舍和圖書館的滿意情況是61%和57%。對圖書館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自習教室太少和網絡速度慢。課外閱讀主要是在圖書館、宿舍區和教學樓區。
從以上結果可見,體育場館、圖書館和宿舍區基本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需要完善的是增加場館的功能房間,例如體育館和學生活動中心增加乒乓球室、棋牌室、閱覽室等,而圖書館增加自習室。
2.2.3 人際交往、勤工助學、打掃清洗和打牌閑聊
人際交往發生的空間主要是宿舍區、生活區和教學樓區,其次是校外周邊學校、圖書館、體育場館和昆明市區;勤工助學主要在生活區和昆明市區;打掃清洗和打牌閑聊兩項都主要集中在宿舍區和生活區。
調查還涉及了周末和節假日學生的居住行為,周末,80%的學生選擇了校內活動,20%選擇了昆明市區。最近的節假日,56%的學生選擇了校內,41%選擇了昆明市區。還有一些居住行為,例如購買日用品,75%的學生選擇了校內超市,12%選擇了校外周邊超市,11%選擇昆明市區超市。而購買衣物或貴重物品,63%的學生選擇了昆明市區商店,13%選擇了校內商店,11%選擇了校外周邊商店。
以上結果說明學生的居住行為除了呈貢大學城而外,昆明市區和校外周邊地區也是其活動范圍。
目前,我國在建或已經投入使用的大學城有 50多個,但是由于欠缺開發和經營經驗,使得大學城的共享性、開放性及互動性比較薄弱[2]。昆明呈貢大學城也存在這個問題,雖然新的大學城提高了高校的占地面積,新的教學大樓鱗次櫛比,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對食堂服務的不滿意等傳統難題。對于這些居住行為與居住空間的矛盾,筆者認為除了學校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大學城的優勢來滿足、引領醫學生的居住需求。
目前,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各所學校距離很遠,但是兩所醫科院校距離很近,這為整合兩校資源提供了可能。本次調查中,33%的學生希望學校為自己提供更多的是“校際間的交流”。 整合兩校的居住空間,可以先從圖書館、食堂等著手試點。例如兩校圖書館的資源共享、空間共用,那么將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大學城社區化是大學城發展壯大的趨勢。大學城的發展必然帶動一系列的服務行業發展,但是如果大學城的基礎設施跟不上,那么商業設施必然也會滯后。因此,兩所醫科院校可以聯合開發連接兩所學校的商業街道,引入市場競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在調查中選題“你希望得到更多的娛樂設施是”,64%和 57%的學生分別選擇了電影院和健身中心,而這些空間的提供可以考慮引入商業資金進行建設。
綜觀世界知名大學城的經驗,走產、學、研的道路是學校發展的必然選擇。兩所醫科院校完全可以搭建起一個云南省的醫學硅谷,開發建設醫藥產業園,可以先從科研開始,慢慢地吸引投資,共同開發項目。在調查中,選題“你認為學校應努力提供的是”,63%的學生選擇了“實習機會”,53%的學生選擇了“勤工崗位”,而創新式的居住空間正好能滿足這些需求。這種新的居住空間不僅僅停留在滿足學生的基本居住行為,還引領了學生的居住行為,也就是說,學生的居住行為不再總糾纏在吃、住、娛樂,而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專業、關注未來的發展,這樣的居住空間才是激發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居住空間。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調查,了解了大學城醫學生的居住行為與居住空間之間的關系,充分地掌握了學生的需求,也只有多了解學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從而讓學生安心學習,實現學校培養醫學人才的目標。
[1]常懷生.建筑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209.
[2]王成超.我國大學城的空間模式與區域聯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