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孫兆軍) 今年,陜西省佳縣科學構建紅棗產業發展戰略體系,建立新政推動、科技驅動、市場拉動為主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做強做精紅棗產業。一是狠抓紅棗基地建設。引導棗農高標準建設有機紅棗基地,鼓勵土地集中流轉,大戶承包經營,全年新栽紅棗4 000 hm2,低產改造3 333.33 hm2。大力建設新品種棗園,通過內育外引、高接換種、砍伐再植等方式,淘汰劣勢品種,更新老化棗林,優化基地結構。實行差異化補助標準,精品示范園每667 m2補助600元,標準化示范園每667 m2補助200元,低產棗園改造每667 m2補助150元,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棗農和民營企業參與紅棗基地建設的積極性。二是狠抓紅棗錯季開發。積極與科研機構合作,按照多季發展的思路,試種一定數量的夏棗和冬棗,引進推廣早熟、晚熟、耐雨等優良紅棗品種。強化科技服務,加強棗農培訓,積極推廣抗寒防凍、病蟲害群防、裂爛病預防、合理采貯等精細化管理技術。改變傳統采收習慣,對鮮食品種、兼用品種、干制品種實施1/3青采、1/3紅采、1/3熟采的“三三制”分批采摘計劃。加大烤爐和保鮮庫建設力度,實施紅棗產業保險政策,延長鮮棗銷售貯藏期。三是狠抓紅棗品牌建設。積極開發市優省優部優產品,全面推進佳縣紅棗品牌開發。今年啟動中國“佳縣紅棗”品牌營銷促進計劃,注冊“佳縣紅棗”國家認證商標,組建中國“佳縣紅棗”品牌營銷公司,著力發展國內外品牌營銷,逐步實現“佳縣紅棗”紅遍國內,走向世界的目標。四是狠抓紅棗產業提升。積極推廣集團公司+專業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棗農的生產經營模式,培育產業龍頭,催生集團企業;大力推進紅棗加工企業由分散布局向工業園區集中,實現投資規模化、專業化,將紅棗資源優勢不斷轉化為品牌優勢和經濟優勢。大力開發適應現代人消費理念的高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拉長紅棗產業鏈,促進紅棗沿著食品—營養品—補品—藥品的方向發展,實現多環節增值。積極扶持棗木雕刻為主的木雕加工業,不斷拓展產業領域。加強紅棗產業化組織體系建設,組建紅棗生產經營集團,建設佳縣大型紅棗集貿市場,建成區域紅棗集散中心。建設紅棗專家工作站,舉辦紅棗采摘節和紅棗產業論壇,全面加快棗業開發。健全產業扶持政策,積極培育和發展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設立紅棗產業發展基金,加大紅棗產業投入力度和財政貼息力度,積極引導各種政策資金更多更好地用于棗業開發建設,促進紅棗產業不斷提升。